叶倾城
欧洲航天局日前表示,首个以人类为对象的冬眠研究可能在未来10年内开启,为类似科幻小说里提到的长期太空任务铺平道路。在太空旅行中,宇航员将处于保护性睡眠状态数周或数月时间。
研究显示,太空环境中一些非冬眠动物(如老鼠)可进入冬眠状态,冬眠几天后能安全恢复清醒。引导太空冬眠的过程相当复杂,其中包括减少光线照射,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进食后再严格禁食。德国歌德大学神经科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于尔根·贝雷特-哈恩称,老鼠服用了一种神经递质药物,并被带到一个温度降低的黑暗空间,它的状态较好,但存在的问题是反复应用信号分子维持该状态需要保持非常高的神经递质水平,从长远来看,这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科學家认为,冬眠可能是人类完成长期太空任务的唯一解决出路。但在微重力环境下骨骼流失和肌肉萎缩对于宇航员而言是个大问题,即使是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遵循了严格的体能锻炼计划,1 个月内也会损失约20%的肌肉质量,骨骼出现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