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调霞,韩 英,耿亚庆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可引发视网膜眼底病变、代谢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且患者需接受终身治疗。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感染风险,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心理负担、知觉压力较重[1]。知觉压力是个体对环境中的负性事件经过自我认知解读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遭遇重大应激的压力反映[2]。但视网膜眼底病变会直观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对于患者而言,是一个重大应激事件,并且知觉压力较大的患者,自身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积极地面对疾病,沉浸在对自身视觉功能缺损的恐慌当中,易采取屈服、逃避的消极方式对待疾病,无法采取有效行为方式来面对疾病,对疾病以及外界环境挑战的自信心较低,不利于维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3-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析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42~67 岁,平均年龄(50.34±4.21)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24±1.38)年;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41 例,大专及以上39 例;主要照顾者为子女50例,配偶30例。本研究经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图片采集及阅片指南(2017年)》[5]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且经眼底镜检查确诊。(2)意识清晰,具有基础的阅读能力。(3)均为单眼发病。(4)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调查。(5)糖尿病控制较好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2)合并感染性疾病。(3)因其他疾病引起视网膜病变。(4)合并恶性肿瘤。(5)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6)先天性眼部疾病。(7)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配合完成健康教育。
(1)知觉压力。于入院后采用知觉压力量表(PSS)[6]评估患者知觉压力,该量表包含紧张感、失控感2 个维度,共含有14 个条目,每条目0~4 分,采用5 级评分法,总分为0~56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知觉压力越大。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8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自我效能感。于患者入院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7]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该表为单维量表,含有10 个条目,根据完全不正确~完全正确分别评为0~4分,分值为0~4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基线资料收集方法。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研究所需资料,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学历水平(高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主要照顾者(子女,配偶)、工作状态(在职,无业)、视网膜病变类型(非增殖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Ⅲ期)、视力情况(<5.0,>5.0)、玻璃体积血(有,无)、高血压(有,无)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8]中高血压诊断标准、职业情况(在职,无业或退休)、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医疗保险,自费)。所有患者术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苏州康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350)检查患者视网膜病变类型、视网膜病变分期、玻璃体积血。
由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前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取得患者同意后,向符合入选标准者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后收回。共发放GSES、PSS 问卷各80 份,回收有效问卷各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0 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 评分为10~29分,平均GSES评分为(18.56±6.38)分。
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 的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 评分较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 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工作状态、视网膜病变类型、玻璃体积血、是否合并高血压、职业情况以及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评分情况(±s)
基线资料性别例数(例)GSES评分(分)t值1.507 P值0.136男女45 35 17.60±6.45 19.80±6.51年龄<60≥6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大专及以上主要照顾者子女配偶工作状态在职无业视网膜病变类型非增殖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Ⅲ期视力情况<5.0>5.0玻璃体积血0.101 0.920 48 32 18.50±6.55 18.65±6.50 1.198 0.235 41 39 17.70±6.41 19.46±6.48 1.560 0.123 50 30 17.85±6.46 19.75±6.58 0.136 0.892 44 36 18.47±6.51 18.67±6.54 1.321 0.191 38 42 19.57±6.68 17.65±6.32 2.455 0.016 34 46 20.62±6.87 17.04±6.12 3.009<0.001 28 52 21.54±6.95 16.96±6.24 0.020 0.984有无33 47 18.58±6.44 18.55±6.35高血压1.156 0.251有无38 42 17.67±6.21 19.37±6.88职业情况在职无业或退休医疗费用负担方式医疗保险自费0.086 1.484 41 39 18.50±6.17 18.62±6.28 0.659 0.512 36 44 18.05±6.30 18.98±6.27
80 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PSS 评分为29~55分,平均PSS评分为(42.83±10.41)分。
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287,P<0.05),即知觉压力越大,患者自我效能感越低。
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因处于疾病状态下,视觉功能受损,自理能力较差,并且患者多因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其心理负担较重,感知生活压力较大。并且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属于慢性疾病,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使患者处于焦虑、苦恼的创伤状态当中,不利于疾病的自我管理以及机体功能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 评分为10~29 分,平均GSES评分为(18.56±6.38)分,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的患者自我效能感较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80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PSS 评分为29~55 分,平均PSS 评分为(42.83±10.41)分。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的患者知觉压力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及早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知觉压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的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GSES评分较视网膜病变分期<Ⅲ期、视力情况<5.0 的患者低,提示视网膜病变分期越高、视力情况越差,知觉压力越重。且进一步经双变量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越大,则自我效能感越低。分析其原因在于,知觉压力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可有效反映个体的情绪状态,生活中存在各种刺激事件都会形成个体的知觉压力,促使个体处于紧绷和失控的情绪边缘[11-12]。视网膜病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患者眼部症状突出,其日常生活、学习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负担感较重,其知觉压力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13]。而自我效能感是指患者对自己能完成的某项特定工作的认可程度,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患者对生活中不良事件没有较好的控制感,患者在压力和挑战情况下无法采取更有效的行动措施,进一步降低知觉压力[14-15]。对此建议:临床可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引导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降低知觉压力,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而糖尿病分期较高、视力情况<5.0 的患者,因疾病更为严重,身体健康水平较差,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肾功能受损等全身并发症,恶化患者机体状态,视网膜眼底病变情况更严重,需要患者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治疗措施,病情反复且逐渐加重易导致患者眼部不适感增加,同时患者眼部视力损害较为严重,眼部症状较为突出,其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加之接受治疗疗效不明显,导致患者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加重心理负担及知觉压力,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降低自我效能感[16-17]。因此,临床针对知觉压力越重的患者,越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患者家人及朋友参与进来,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降低知觉压力,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此外,医护人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依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积极合理的方式应对疾病,必要时可采取专业支持。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知觉压力越低,则自我效能感越高。临床可基于患者知觉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