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悦远来,彰显企业文化激励能量

2023-08-15 00:43江琦
人力资源 2023年4期
关键词:道德感论语君子

文/江琦

许多管理者困惑于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于是,组织内部便上演各种激励大戏,涨工资、发奖金、搞团建。结果却是,领导实现了自我感动,员工的工作态度依旧没有改观。20 世纪初,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开展了有关职工行为的一系列实验,也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这项实验结果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金钱不能作为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员工,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要达到这样的愿景,在现代管理中,要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实现。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我们或可从《论语》中找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答案。

尊重是最好的激励

《论语》以孔子之口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指,用政策来引导百姓,或用刑律来约束百姓,能够让他们因为恐惧而不去犯罪,但百姓却会失去廉耻之心——变得没有道德感;而用德行来引导百姓,用礼仪制度来规范百姓,人们就会有羞耻心和道德感,内心也会更加认同,更加有寄托。如果民众没有道德感,那么“刑”与“政”监督惩治不到的地方,人们就会失去底线,致使社会失范,同时也意味着监督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而如果民众有道德感,内心有认同,即使没有监督,社会也会具有良好的秩序。

这段话带给现代管理者的启发是,每个员工都有为善之心,但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组织失去了对人的尊重,那么对于员工的所有行为都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因此,企业文化思想的核心应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企业尊重员工的独立人格。

有这样一个管理故事。一家审计公司新招进来一名审计,这位员工毕业于某财经大学。审计的工作很杂乱,需要处理各类琐碎的工作。有一段时间,公司的经理发现这位员工对工作有些倦怠,积极性也不高。尽管工作中也没有出现差错,但就是缺少了刚入职时的激情。经理与其他同事了解了情况,认为这位员工能力很强,薪酬也过得去,只是积极性差很多。有一次,公司刚接了一个上市公司的项目,然而在写审批指引时遇到了一些麻烦,开例会时所有同事都坐在一起反复讨论,这位员工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最后,这位员工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撰写审批指引时提出了自己专业的建议。通过这件事,经理感受到,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对专业的尊重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因此在管理中,只有建立理性的文化氛围,大胆地剖析企业的长处短处,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前提下,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论语》里,有大量的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孔子明确地表示,身为君子,应对作为平民的小人具有模范作用。君子之行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的言行,也决定了平民的言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句话用在现代管理中,是说管理者对员工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洋葱理论将文化分成三个层次:核心文化、中层文化、表层文化。这三层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核心层文化驱动影响中间层文化,中间层文化又驱动影响表层文化。正所谓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是指企业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有效地、长期地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包括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LOGO 设计、宣传标语、文图展板、工作手册等。许多组织机构的墙壁上、楼梯间都有体现自身企业文化的语录,让员工时刻受其熏陶和感染,天长日久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是指企业要有与文化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孙子兵法》认为带兵要“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春秋后期齐景公时,齐国受到晋、燕等国的攻伐,丧师失地。宰相晏婴举荐田穰苴,称其“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穰苴到任后,与士卒同甘共苦。然而对于纪律,他要求严格,三军之士皆震惧。数日后整军出发,士兵个个争奋出战。晋、燕两国入侵之军闻风而退。于是穰苴率齐军追击,一直把境内的土地全部收复才引兵而归。

外化于行是指企业文化融入员工血液之后的外在表现,包括员工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方方面面。这三个层次的实现离不开管理者的身体力行,为员工做出榜样,在界定员工身份的同时,也在界定自己的身份,也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具有持续的学习精神

《论语》的第一篇《学而》,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圣人之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作者写道:学习型企业将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学习型企业的真谛在于,学习一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员工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世界知名企业IBM 对每个员工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员工每天都要接受长达15 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还有繁重的课外作业。尽管这样,却很少有员工抱怨,因为在这样一个培训过程中,员工得到了迅速的成长。“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就像一个大学校,员工汇聚在此,就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组织应鼓励员工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为戒,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在组织中,有的员工会主动成长,有的员工是被动成长。如果主动成长的员工占总人数的比重大,那么就表示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会积极地为员工创造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并对员工的学习行为做出激励,进而形成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要知道,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锻造出持续成长的员工,反过来员工也会助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打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纷纷进行变革。要变革,就必然有阻力,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员工离职、上下级争吵等不和谐的现象。在这种情境下,《论语》告诉我们,“人不知而不愠”。当创新的理念和行为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时,管理者不要怨天尤人,要有耐心地说服员工或反省自己。例如,人力资源部门引入新的绩效考核工具,员工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想办法扣工资”。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个部门的不配合甚至是指责,常常引起内部的争议。如生产部门会指责考核指标太苛刻,市场部门会指责考核方式太死板。如果持续的争议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内部士气的低落。要知道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都有彼此的难处,需要互相体谅,既要尽快让员工了解实际情况,又要反省自身是否哪里做得不到位,而不是对同事强加指责,也不能心存成见,影响员工的工作。此时,管理者要做两件事,一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二是对员工进行有力的指导工作。《孙子兵法》中曾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如果员工不能理解组织的决策,那么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员工尽快理解决策的内容。《论语》中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在一个群体中,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不知而不愠”的思想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这对企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思想维度构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企业文化和团队的凝聚力会吸引到优质的员工,引来优质的资源。这也和《论语》中“近者悦,远者来”的思想不谋而合。千百年后,我们仍然从儒家思想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仍然遵守《论语》等典籍给当代人树立的准则,那么我们自然也能够从《论语》里获得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猜你喜欢
道德感论语君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君子无所争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道德与现代性启蒙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哈奇森的道德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