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及思考
——以“群星奖”参赛作品为例

2023-08-15 00:54申静
参花(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群众

◎申静

一、群众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是群众性音乐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文化民生发展、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将普通生活升华到艺术创作的一个转变过程。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而设立的群星奖能够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创作原创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群众文艺作品供给,用情用心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认为,打造精品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止在于获奖,更为重要的是其对群众文艺创作起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群星奖”(音乐)作品案例,有利于直观当前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情况,更对未来群众文艺创作的发展方向起重要指引作用。

二、新时代群众音乐作品的表现特征

群众性音乐作品的创作主旨是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广大群众,以人们爱听、爱看、爱唱甚至能演为最终目标。通过对近两届“群星奖”音乐类作品,包括对第十九届群星奖北京地区参赛作品《水稳号儿不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群星奖”为代表的新时代群众性音乐作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贴合时代性

在第十九届“群星奖”音乐入围决赛作品中,由通州区文化馆选送、笔者本人参与创作辅导、根据通州区运河号子创作的群众音乐作品《水稳号儿不急》,其主题正是贴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时代脉搏,寓意着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水稳号儿不急”,让通州这条时代的大船驶向共同富裕的彼岸。作品在传统音乐中注入了时代精神,在音乐结构中透露着民间艺术特有的随意自由,在音乐创作上平衡了传承和创新的分量。《水稳号儿不急》作为一部通过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作,用男声演唱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大运河故事。《水稳号儿不急》的创作,紧贴时代风气,在群众性音乐作品创作中凸显人民群众的认可,彰显了时代特征,融入群众的感情进而赋予群众性音乐独特的魅力,展现出音乐的时代性。

(二)坚持群众性

“群星奖”作品坚持以小见大、从群众生活中的点滴出发,贴近人民生活来写。群众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要通过多角度贴近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相关题材,要在作品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真正体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品中展现的是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彰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在探索群众性音乐创作时可以发现,在作品中展现群众关心、感兴趣的题材,创作具备贴合群众情感的音乐作品,才能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与喜爱。以《水稳号儿不急》为例,这部音乐作品取材于当地特有的民间音乐种类——通州船工号子,保留了劳动号子特有的音乐属性和一领众和的演唱特点,刻画了鲜活生动的劳动者形象。创作者不仅突出了语言上的“通州味儿”,更使音乐多了些许弹性,或抒情,或律动,言辞未尽之处,用衬词找齐,顺理成章且增添了些许特色。正是这种贴近群众真实生活、符合群众语言习惯、与群众艺术欣赏相适应的音乐作品,真正体现了群众性。

(三)秉持传统性

在创作手法上,“群星奖”作品大多擅长根据传统特色音乐创作手法,去追求现代语言的表现性,注重音乐作品中音调旋律的变化以及节奏的切换。在展现民族音乐节奏多样变化特点的同时,注重借鉴其他的音乐表现形式。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中写景写情的手法,将创作境界及内涵提高。这是群众音乐作品创作者们值得肯定及学习的重要特点。

以第十七届“群星奖”音乐获奖作品为例,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选送的音乐作品《敲起琴鼓劲逮逮》,作品以青滩转滩历史长河中的“活化石”琴鼓为表演乐器;以三峡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为背景;以三峡婉转悠扬的情歌为原始素材。而“劲逮逮”一词取自秭归方言,意为“刚劲有力、干劲十足”,通过三峡汉子高亢的歌声和铿锵有力的琴鼓演奏,寓意三峡人激流勇进、奔放热情的精神风貌,此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群星奖”。

(四)彰显音乐性

音乐性是群众音乐创作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根本特性。其中,地域性音乐是体现音乐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优秀的群众音乐作品创作中,地域性音乐的普及程度正在不断扩大,创作者们对于地方性音乐独特的音调以及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为,通过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把控,加入地方音乐的特性,并且融入地域生产、生活、习俗。在群众性音乐作品中坚持特色风格的音乐,坚持地方语言母语的认同发展,并且在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中发扬具有民族传统文化音乐特性的表达方式。以上文中提到的《水稳号儿不急》为例,从歌曲整体看,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唱词都是纯正的民歌风,中间段落用一句“南通州,北通州,泱泱那个三千里。我把故事捞上来,给您讲传奇”作为过渡,叙事主体发生转换,格局顿时打开,随后音乐再回到先前的民歌语境,只在最后以一句“小百姓大智慧,共同来富裕”点题收尾。寥寥数笔,既没有打破作品整体的运河号子属性,又适时地将现代立意融入其中,彰显作品音乐性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

(五)突出民族性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也是群众文艺创作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艺工作者进行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在2019 年全国“群星奖”决赛参赛作品《阿家里格啰》中,群众文艺创作者们在对其进行加工提炼的同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运用通俗唱法,结合舟山渔歌的腔调,将一段以原生态基调升级而来的副歌段落完美地呈现出来。在歌曲中,主题反复的调式与长音绵延的唱法,直击观众的内心世界,具有画面感的歌词和唱功,谱写了新时代舟山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而其中的原生唱法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人类唯一的原自然声发声方法。原生唱法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未来,乃至对世界声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外,地方文化元素是体现民族性的核心内容,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当前群众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陕北“群星奖”参赛作品《庆丰年》,创作基础来自陕西传统唢呐曲牌《大摆队》,通过唢呐齐奏、领奏、对奏、鼓乐表现方式,描绘了陕北劳动人民崇尚劳动美,热爱黄土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精神风采。从这部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当地传统民间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性特征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

(六)体现“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才是真正扎根在群众接受的基础上,反映群众生活的具体体现。文艺创作的源头是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那么创作就会化为一盘散沙,文艺也便成了无根的浮萍。因此,三贴近原则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群众文艺创作的主流方向。以“群星奖”音乐作品《晒秋》为例,作品运用赣东北民歌音乐形式,通过表现中国最美乡村农俗景观晒秋的场景,展现秋收季节农民的幸福喜悦,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于振兴美丽乡村的毅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男声表演唱《快递小哥》则是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音乐作品,表现了新时代农村青年走进城市拼搏创业、实现梦想的新追求、新生活,以及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作品运用阿卡贝拉的演唱形式,将音乐与多声部旋律结合,将真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结合,将舞台演绎与群众真情结合,歌曲既朴实真挚,具有艺术的魅力,又不失生活的气息,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是“三贴近” 原则的有力体现。

三、新时代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策略

改革与创新是提升群众音乐作品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艺创作要有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掌握合理的发展策略同样是重中之重。

(一)强化艺术创作的职能引领

对于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主阵地来说,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要发挥其职能,充分利用阵地效应,搭建平台,做好群众文艺创作、研讨、展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并根据作品创作情况,邀请各艺术门类的专家、学者定期举行创作研讨会,为人们提供作品学习、交流、打磨、提高、孵化、展示的平台,从而使群众音乐创作根植于群众文化工作者心中。

(二)强调艺术创作的地域特色

群众性文化艺术创作的关键,是积累本地区群众生活素材,并将其与艺术创新相融合,创造符合群众审美需要的文艺作品。在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为了使艺术作品的创作充分融入文化地域要素,需要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发挥职能,加大力度培养创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强化创作主题的文化认同,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从而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充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和独特性,鼓励群文工作者寻找和创造,着重描绘地区日常生活、习俗和传统。

(三)把握时代脉络进行创作

群众文艺作品,尤其是群众音乐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时代性的理解与贴合。在创作作品时,应聆听时代之声,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文艺作品“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特点,向群众传递时代能量。在题材上,选择贴合时代发展的“大主题”;在创作手法上,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表现形式上,积极利用多媒体、新兴舞台技术等手段,丰富作品表现力。

(四)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水平

针对群众艺术创作者有一部分是业余爱好者的问题,各地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吸纳专业艺术创作人才加入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对其所属艺术门类进行归纳和分类,通过志愿者招募形式,让具有较高文艺知识水平的志愿者,通过培训,提高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文化馆可适当举办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的交流研讨活动,对群众文艺创作者进行创作技巧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与指导,切实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创作水平。

(五)加大对群众文化团体的培育孵化

通过调研群众文艺文化团体,在群众中挖掘创造性文化艺术人才,打造群众文化“人才库”;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赛事,为广大群众文艺创作者提供展示自身创作、演出水平的舞台。此外,加强对群众文化团体的培育孵化,促进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爱好者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六)运用新媒体展示平台

当下,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媒体渠道、数字平台蓬勃发展,通过以官网、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的支撑,为群众音乐作品创作赋予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以多种形式展现群众音乐的审美价值,让群众音乐不再局限于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而是更多地面向社会以及大众。例如,在第十九届“群星奖”作品创作过程中,各主创团队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体手段,对作品进行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音乐作品的宣传力度,从而扩大了群众音乐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对当前群众音乐作品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知,群众文化的中心任务是创作,用群众音乐作品表现以及传播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反映中华儿女的优良美德,创作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群众音乐作品才是创作的根本。作为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音乐创作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更是建设精神文明的着重体现。因此,要更加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从根本上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引导,促进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有效提升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水平,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及相关单位职能,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强群众的创新意识,从而不断提高群众文艺作品质量,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创作群众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墙之隔》创作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创作随笔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