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突触核蛋白在肝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23-08-15 03:09王志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原发性阳性率染色

王志春

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341200

目前,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手段之一,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研究指出,复发转移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机制复杂,某些与肿瘤相关的因子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小的、可溶的、高度保守的神经元蛋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关[2]。近年来,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特别是疾病的晚期,检测到γ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研究表明,γ突触核蛋白的过度表达损害了正常的有丝分裂检查点控制,导致多核化和细胞更快生长[3]。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中,γ突触核蛋白也被证明可以促进侵袭和转移[4]。本研究分析了γ突触核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旨在为原发性肝癌治疗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提供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手术切除的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术前未接受生物免疫疗法或者放化疗等治疗;(2)初次行手术治疗;(3)临床资料以及随访资料齐整;(4)手术标本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随访过程中失访;(3)术前伴有免疫系统疾病、心脑血管或者血液系统疾病;(4)术前存在全身性感染者;(5)继发性肝癌。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4.97±10.68)岁;另获取其中1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边缘5cm 以上正常肝脏组织,标本均放置于低温保存管,快速均经液氮处理,然后放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1.2 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γ突触核蛋白:石蜡包埋处理标本,连续切片,将厚度控制在4μm左右;进行切片脱蜡以及水化,通过高压锅修复抗原,时间为2min;封闭液孵育60min;滴加γ突触核蛋白一抗工作液50μl,温度调整为4℃孵育过夜处理;取磷酸盐缓冲液冲洗3次,然后将磷酸盐缓冲液清除,滴加二抗工作液50μl,于室温下孵育30min,加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分别取苏木精及梯度酒精进行复染和脱水,然后进行固封以及镜检。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阳性细胞比例计分:4分(阳性细胞比例>75%)、3分(>50%~75%)、2分(25%~50%)、1分(<25%);染色强度计分:3分(肿瘤细胞强染色)、2分(中度染色)、1分(轻度染色)和0分(无染色)。根据阳性细胞比例计分以及和染色强度计分的乘积作为为最终评分,其中9~12分(+++)、5~8分(++)、1~4分(+)、0分(-)。

1.2.2 临床特征及随访收集:由专人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体质量指数、TNM分期、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病灶直径、肝硬化、组织学分化程度、肝外转移等。出院后第1 天为随访日起点,通过门诊复查或者电话、微信等电子通信的方式进行随访跟踪,随访日期至2022年8月,以患者死亡为终止随访指征。采用双盲录入法行数据录入,以减少人为性错误,并进行二次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录入至Excel 2017中,通过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专业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情况 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00%(12/20),癌旁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为0.00%,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P=0.002)。

2.2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 不同病灶直径、TNM分期以及有无肝外转移患者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体质量指数、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癌栓、肿瘤数目以及有无肝硬化患者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n(%)]

2.3 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死亡率比较 随访至2022年8月,20例患者中死亡11例,存活9例;其中γ突触核蛋白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于阴性患者(χ2=4.849,P=0.028<0.05),见表2。

表2 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死亡率比较[n(%)]

2.4 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Cox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肝外转移、γ突触核蛋白阳性、有癌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及肝硬化等密切相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然而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较低,5年生存率低于40%,中位生存时间低于34个月[5]。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多种新型肿瘤标志物逐渐被发现[6]。不过对于原发性肝癌发病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发现其治疗靶点。

γ突触核蛋白最早见于乳腺癌细胞中,在机体正常组织中多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在心脏、结肠、卵巢以及睾丸组织中较少。徐丹等[7]的Meta分析发现,γ突触核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TNM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00%,而在癌旁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说明γ突触核蛋白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目前对于γ突触核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升高机制尚不清楚。分析其原因可能为,γ突触核蛋白受到其他的转录因子调控或者编码基因突变等原因所致[8-9]。同时,本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直径、TNM分期以及有无肝外转移有关,病灶直径越大、TNM分期越高以及出现肝外转移,其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越高,说明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γ突触核蛋白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γ突触核蛋白参与了微血管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KT-mTOR信号以及雌激素信号等信号通路,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0]。多数研究指出,γ突触核蛋白能够促进恶性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4等分泌,进而促进肿瘤转移[11]。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迁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TGF-β-Twist1信号通路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敲除γ突触核蛋白基因可抑制TGF-β-Twist1信号通路的诱导作用[12]。因而γ突触核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促进了原发性肝癌发生及发展。

据报道,许多转录物参与了恶性肿瘤某些关键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免疫反应和复发转移等,与患者生存率存在密切关系[13]。本研究中,随访结束后发现,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死亡11例,存活9例,其中γ突触核蛋白阳性患者死亡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说明γ突触核蛋白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因素Cox模型结果显示,γ突触核蛋白阳性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说明γ突触核蛋白阳性表达可以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临床参考,可能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新的标志物。这为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等疗法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以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病灶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肝外转移具有密切关系,且γ突触核蛋白表达阳性是原发性肝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过本研究已存在一定局限,样本量偏少,且均为本院患者,随后可扩大样本量,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原发性肝癌组织中γ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猜你喜欢
原发性阳性率染色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两类幂图的强边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