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兰
儿子12 岁后,我跟他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往往是我说东,他往西,我让他做这,他非得做那:气得我跳脚。
一天,我把自己的困境跟闺蜜倾诉。闺蜜问我:“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口才变好了?”还真别说,跟儿子讲話,你说一句,他顶三句,你只能说更多的话。闺蜜又问:“是不是言语里常常夹枪带炮?”是啊!为了让孩子服软,总是翻出他最糟糕的事,孩子不但听不进,甚至反感至极。闺蜜再问:“你是不是一见到孩子就是挑毛病,讲道理?”就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希望能跟他讲更多道理,可他哪听得进去,简直关上了那双耳朵。
闺蜜看到我喋喋不休的样子,无奈地摇头,并严肃地对我说:“现在孩子将要进入青春期,你最该做的是说孩子期待的话,做孩子期待的事。”于是,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公明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不仅能作曲还善于弹奏。一天,他背着古琴去户外弹奏。天气晴朗,他心情异常好,自我陶醉于美妙的琴声中。
不远处,有一头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他想,牛是否和他一样,也陷入在美妙的琴声中?于是,他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清角》。他弹得很投入,并深深地沉浸在优雅的琴声中。可牛无动于衷,根本不停下来看他一眼。公明仪见牛听不懂高雅的琴声,就以蚊子的嗡嗡声和失群牛犊找母牛的哞哞声临时作了一首曲子。当这首曲子奏响时,原本正在吃草的牛顿时垂下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仔细聆听。牛听不懂音乐吗?不,它只是喜欢听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曲子。即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合其耳,方能闻。”这道理也可以用于教导孩子。孩子喜欢听的话语,他才能感兴趣,才能听入耳,才会把感情和信任投递给你。这让我醍醐灌顶。我打着为儿子好的旗号,做了许多愚蠢之事,说了许多伤他的话而不自知。于是,我认真审视我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并逐步加以改进。
此后,我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每当交谈进入敌对状态的时候,我都闭上嘴巴,寻找他语言背后的需要和期待,然后一点点引导。慢慢地,我跟儿子重新建立起信任,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