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平
所谓“期待管理”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对他人所抱有的期待这一过程。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態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幸福感常常和我们的期望有关,而进行恰当的期望管理则更容易让我们收获幸福。
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那些因为期待过高而让关系被破坏的人。比如,Ta希望伴侣或父母如自己期待的那样为自己承担,或者Ta持续为伴侣或父母承担而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认可,于是冲突就产生了,失望就产生了,痛苦、愤怒、委屈、悲伤等情绪也产生了。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管理和调整自己对别人的期待,以及管理别人对自己的期待。需要常常审视自己,我们对伴侣是否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这个期待不仅伤害了对方,也令我们自己痛苦。
同样,我们也要去想想,伴侣是否对我们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待?我们能够为这些期待去负责吗?我们能够挣脱这些期待为自己而活吗?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他人的期待上,那我们常常会有不安全感,会患得患失,因为他人没有义务为你的期待负责,他人的行为也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没有一个生命能够为另一个生命负责。每一个生命只能为自己负责,每一个生命的目的都是成为自己,而不是去成就别人的期待。
(摘自《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