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涂林林
摘要:连云港市博物馆藏有若干晚清海上画派画家的扇面画,包括徐祥、王素、陆恢、钱慧安等人,作品题材涵盖花鸟、山水、人物三大中国画主要题材。海上画派作为中国绘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艺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海上画派艺术群体构成与绘画艺术特色,选取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扇面数件,结合作者、画面等内容加以评述,并对海上画派的艺术风貌展开研究。
关键词:海派;扇面;绘画
海上画派(以下简称海派)是我国近代绘画的重要代表,它与传统的绘画艺术流派不同,其绘画风格多样,并非代指一种艺术风格相对统一的群体,画派也未有清晰的传承脉络,它是一个松散的、开放的、多种艺术风貌杂糅的艺术流派。关于海派画家的定位也多有不同,但通常指代自鸦片战争以后,在商业经济的刺激下,各地汇聚于上海开展艺术创作和售卖的画家群体。对海派绘画的研究也多引用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中所说的:“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海上墨林》也有记载:“大江南北,书画无量数……闻风而趋者,必于上海。”海派画家不单代指上海本地的画家,并非封闭的地域文化,画家的籍贯也不存在统一性。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上海周边省份或地区,包括但不限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当然也包括上海本地的艺术家,此外还有部分自京津南下的画家。他们师承各异,风格与流派大有不同,这就促成了海派绘画艺术变化多样、百花齐放的景象。
与清早期传统中正的宫廷绘画以及文人绘画相比,海派作品更具民俗性,也更讲求雅俗共赏。为迎合市场,适应时代变迁下的审美需求,他们的艺术作品更要适应艺术商品的属性,因而有必要与传统的追求艺术审美与精神诉求的文人画进行疏离,更倾向于世俗的绘画角度,展现大众化的审美趣味,这也是海派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扇面画在书画艺术中有别于立轴、横批等。扇面通常与扇骨、扇穗、扇坠等绑定成为一把完整的扇子,本身就具有实用功能。除引凉招风的实用功能外,其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手工工艺等相结合,使扇子更具赏玩性。在扇面上作画也由来已久,方寸之地成为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挥毫泼墨展现艺术的一条小径。常见的留存有书画墨迹的扇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团扇,一种为折扇。扇面形式典雅文质,能彰显出持有者的翩翩风度。创作者通常将书法绘画、落款、钤印结构布局落于纸面,又或是辅以诗词,使画面和谐、相得益彰。这种在扇面上的“留书作画”,也受到很多收藏者的喜爱。及至清末民国时期,扇面艺术依旧盛行不衰、佳作频出。海派诸代表也留下了大量的扇面画作,连云港市博物馆馆藏晚清海派画家的扇面,便展示了晚清海派扇面绘画艺术风貌的一角。以下笔者以画作题材进行区分。
一、花鸟画
传统的中国画核心创作题材,主要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山水画在两宋之后,理论体系日趋完备,创作技法逐渐成熟,成为中国画创作的主要选题,花鸟次之。直至清末民国时期新旧社会形态交替,伴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为绘画的商品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商品经济的蓬勃,花鸟画更具装饰性、观赏性、流通性的特色,促成了这一时期花鸟画创作的繁荣。此时以花鸟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众多,创作手段多样、翻新,海派花鸟画成为晚清画坛里的亮丽色彩。
海派画家中擅长花鸟画的名家众多,有朱熊、朱偁、陆恢、张熊、王礼、虚谷、赵之谦、任薰、胡璋、沙馥、任伯年、吴昌硕等人。其中,赵之谦以书入画,吴昌硕以篆印入画,使画面富有金石气,创造了新的花鸟画风格。赵之谦在诸多画史与研究中又被称为海派的开派之人。
朱偁《写意花鸟折扇面》(图1),径19.2、横54厘米。款识为“雨峯二兄大人清属。癸酉初冬梦庐朱偁写”,钤朱文印“偁印”。朱偁(1826—1900),浙江嘉兴人,原名琛,字觉未,号梦庐,别署鸳湖散人等。其花鸟造型能力强,笔下雀鸟用笔兼工带写,轻快流畅、翔毛造型、传神生动。其所作花卉萧疏荒寒,有高古秀逸之气。
徐祥《写意花鸟团扇面》(图2),长径25.6、短径25.2厘米。款识为“己丑十月。小仓。徐祥写”,钤白文印“徐祥之印”。徐祥(约1850—1893),上海人,字小仓。其人物、山水均可,花鸟尤为擅长,用笔洒脱、气韵生动、清新圆畅。
陆恢《写意花鸟折扇面》(图3),径19.3、横52.4厘米。题款为“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 。仿伏羲笔法。廉夫”,后钤白文印“廉夫”。诗句“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出自古诗《花时遍游诸家园》,为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陆恢(1851—1920),江苏吴江人,原名友恢,又名友奎,字廉夫、狷盫,号狷叟,又号破佛盫主人。其花鸟精于写生,取法青藤、白阳等名家,作画清秀淡雅。其人物、山水亦通,書法遒劲,具有金石气。
从创作手法来看,上述三幅扇面画均为写意花鸟画。海派花鸟以写意为主,间辅以工笔、没骨等画法。相较于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创作时间短,更适于扇面画作为商品的属性。
从作者师承来看,朱偁为朱熊之弟,朱偁临习朱熊之作,朱熊几不能辨。后朱偁又师王礼,其画作题字款识、行文、结构与王礼亦多有相似之处。徐祥早年师从钱慧安,后又师任伯年,其花鸟、人物风格均与任伯年相近。陆恢师从刘德六研习花鸟画,青出于蓝,名气有胜其师。可见,海派整体结构虽然松散,风格流派各异,但该时期的创作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和深入的艺术交流,这就使得画作虽各有异,但部分作品甚为相似。在时代特性下,画家们相互影响、切磋,共同促成海派花鸟画风格的趋向性。
二、人物画
追溯中国绘画史,人物画在西晋至隋唐时期已先于其他门类达到一定的高峰,后持续发展。但自元明以来,文人画家的山水画逐渐成为主流的艺术门类,花鸟画也占有一席之地,人物画却逐渐衰微。而在清末民国海派绘画中,人物画则逐渐呈现繁荣景象,有复兴之势。
王素《写意山水人物折扇面》(图4),径18.1、横52.2厘米。上题南宋姜夔诗《过垂虹》一首:“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钤朱文印“小梅”。王素(1794—1877),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字小梅,号逊之,是“扬州十小”之一,他继承了“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及其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其画作重视诗文修养,善将诗文题跋与绘画创作融为一体。他所画仕女,清新可人、顾盼多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莲溪《山水人物折扇面》(图5),径18.2、横53.2厘米。题识为“寒江独钓。壬申冬十月奉席儒二兄大人雅正。莲溪写”,并钤方印两枚。莲溪(1816—1884),江苏兴化僧人,名真然,字莲溪,号野航,自称黄山樵子,善作人物、仙佛,其画作不失古韵、萧然出尘。
钱慧安《写意人物折扇面》(图6),径16.3、横50.2厘米,题款为“溪边寒食飞双燕,柳外斜阳牧一牛。壬寅仲冬仿新罗山人笔,为子贞仁兄大人雅属。清溪樵子钱慧安。时年七十”,后钤朱文花印一枚。诗文取自宋代周紫芝《湖居春晚杂赋八绝·其二》。钱慧安(1833—1911),宝山(今属上海)人,字吉生,号清溪樵子。其擅画人物仕女,早年师从费丹旭,继而参学改琦、黄慎等。清光绪年间曾到天津创作杨柳青年画,年画作品广受北方民众喜爱。流传作品有故事画、吉祥画、仕女画等,画面简约朴素、笔调清淡,以讲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主,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明末后人物画的程式化严重,仕女画多削肩、柳眉、杏口,但人物画在晚清海派画家手中得以创新,无论创作选题还是作画风格,与清早期及之前皆有不同。宗法费丹旭的婉约唯美画风、以钱慧安为代表的“城隍派”,还有以“四任”为旗帜的“老莲派”变形主义,成为晚清海派人物画的三条主线。
以钱慧安为例,他大胆吸收西洋绘画的技法特色,并将其融入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其作品中人物的面部作了高光留白和暗部烘染处理,使之更为立体;僧人真然则追求绘画的书写意趣,描绘人物时往往不用打底稿,落墨即成;王素则是讲求诗画相和,追求文字与画面的并蒂双开。他们的画作风格大为不同,也体现出海派绘画兼容并包与杂糅的艺术特色。
三、山水画
晚清海派涌现出很多著名画家,他们多以善花鸟、人物为主。此时的山水画,创新性比之人物、花鸟不足,市场上依然流行着南宗山水的图式,以清初“四王”正统派居多,影响较大的并不多。画作仍多见仿古、拟古的作品,追寻传统的山水程式。
张之万《水墨山水团扇面》(图7),直径24.5厘米。题识为“子荘三兄大人雅正。张之万”,钤白文印“之”、朱文印“万”。张之万(1811—1897),直隶南皮(今河北沧州)人,字子青,号銮坡。他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堂兄、清道光至光绪四朝元老。在清代大臣中,翁同龢以善书闻名,善绘画者则不得不提张之万,其绘画创作少承家学,山水用笔绵邈、秀逸神清。
何维朴《写意山水折扇面》(图8),径17.3、横49.4厘米。何维朴(1844—1925),湖南道县(今永州)人,字诗孙,号盘止、盘叟、秋华居士等,以山水画著称。其山水画以清初“四王”为宗,风格倾向“娄东派”,为书法家何绍基之孙。作品多为仿古之作,笔意沉静。
清中期扬州画坛就流传着“金脸银花卉,讨饭画山水”的俗语,至清末山水画仍旧式微。可见,人物、花鸟画的市场需求比之山水要大。这种市民趣味和市場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画家对绘画题材的选择。
总的来说,晚清海派作品更具商品化属性,部分艺术家在创作时,于创作手法上更多采用粗笔阔墨,追求效率,写意多于工笔,进而衍生出“蘸色法”等创作手法以提升作画速度,使画作更符合商品的属性,创造更高的效益。部分画家则结合中西方艺术技法,使画作的人、物进一步立体化,讲求真实感,并吸收民间绘画特色,敢于着色落墨,这也是对市场的另一种迎合。世俗文化引领下的海派,在创作题材上,花鸟画由传统的梅兰竹菊等高雅艺术题材转向于描绘富贵满堂等吉祥画,人物故事画则由传统封建伦理道德题材转向于更倾向描绘市民生活以及喜庆的题材,这就导致部分作品粗陋、稍显媚俗、应需而作、绘而不精。部分画作虽仍选用竹石、仙道人物等传统绘画元素,但与传统的文人画已有不同,与以文人抒发内心情趣,与尚古、摹古审美价值标准的艺术背道而驰,因而也受到一些传统文人画家的诟病。
但海派绘画作为应时而生的文化现象,在艺术表达上追求时代性,在绘画语言上讲求雅俗共赏,为绘画本体注入商品意识,为多种艺术流派的融合、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提供媒介,这些无疑都具有现实意义。海派所形成的大胆创新、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艺术特色,是传统绘画向近现代绘画转变的过程,其进步性不容抹杀。
参考文献:
[1][清]张鸣河.寒松阁谈艺琐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2]杨逸.海上墨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陈晨.“海派”绘画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研究[D].南开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徐丹(1990—),女,汉族,山东滨州人。大学本科,美术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美术学、博物馆学。
涂林林(1986—),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