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维
“崂先办”平台在青岛市崂山区深入人心。
7月26日早上8点,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村网格员隋祯便开始在自己负责的网格里巡查。
巡查一遍,正常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通过巡查,他要掌握自己网格内的动态,了解村民的动态需求:村里的路灯不亮,村民家里的有线电视要开分机,老人高龄津贴需要代办……
成立于1994年4月,隋祯所在的青岛市崂山区辖5个街道、139个农村社区、29个城市社区,陆域395.8平方公里,海域3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08万。
2017年,崂山区搭建“智慧治理”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同年9月,崂山区成立社会治理指挥中心(2021年更名为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记者注),负责统筹推进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
基于城乡交融“三元叠加”的区位形态,崂山区创新布局城乡社会治理发展战略,蹚出了一条具有崂山特色的城乡社会治理新路。2021、2022连续两年,崂山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网格管理服务,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实现党建引领与城乡治理同频共振。”谈及治理思路,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说。
“很荣幸能成为社区居民的‘贴身管家和居民寻求帮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人。”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党委书记臧晓恩说。
2017年,她报名了社区专职网格员考试并成为崂山区第一批专职网格员,负责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康城小区08网格,为网格内387户居民服务。从那时起,她走街串巷,用心用情为民排忧解难。
虽为小小网格员,但她深感责任重大。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她于2021年3月当选康城社区党委书记。
臧晓恩所在的康城社区包含12个封闭小区,总户数6558户,总人口数约1.7万人。以网格为基础,该社区建立起19个党支部。
通过开展矛盾化解、信访调解、平安联防等多项治理工作,该社区形成了“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治、社会治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多方联动机制,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为强化治理,崂山区在每个网格配齐治理力量。“除了专职网格员、网格长、网格指导员、民警、楼长(居民小组长)各一名外,还有一些代表委员、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姜兆说。
如今,“崂先办”平台成为辖区群众表达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渠道。依托“崂先办”平台,崂山区梳理盘点基层治理协辅力量。按照“整体规划、应合尽合、归口管理、分步实施”的思路,先期人员、职能同步整合两类902人,统一定岗、定责、定待遇,实现全区网格员“一网统筹、归口管理”。
从社会治理来看,崂山区是青岛市乃至全国的一个缩影。
除了有城市,该区还有农村及半城半乡的城乡接合部。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文化素质、生活习性差异,地、产、人、文、居在同一区域交流互动,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形态。
近年来,崂山已成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主要经济指数和民生保障水平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保持领先。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落差,一些社会问题、矛盾冲突开始显现。
因经济转型升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容易引发就业及生活压力等问题;因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容易产生物业服务不达标、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问题;伴随群众生活质量提高,衍生出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要求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匹配等问题……
和城市不同,在农村则主要涉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因城市化进程导致征地拆迁等方面衍生的问题;村改社区转型攻坚的难题;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以及困难弱势家庭困境等问题……
而在城乡接合区域,存在外来务工人口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案件事故多发的问题;因利益驱使导致违法建设新增的问題;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等。
在此背景下,建立全区统一、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社会治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依托区网格化平台,崂山区开发建设“崂先办”诉求解决平台。
可全域贯通5个街道、168个城乡社区和863个网格,“崂先办”与青岛市“青诉即办”平台贯通对接,是纵横联动收集办理民生、发展和执法“三大诉求”的核心运转枢纽。
按照崂山区的思路,平台将逐步整合政务热线、数字化城管、110非警情等平台系统数据,打造一体化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此外,平台汇聚人口、政务热线、企业云服务等信息190余万条,为“未诉先办”提供数据支撑。
2022年,崂山区优化之前实施的“三建联动”网格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全科网格”等治理机制,以搭建“崂先办”诉求解决平台为载体,探索出“一核引领”统筹、“一张网格”兜底、“一支队伍”治理、“一个平台”运行、“一套制度”保障的“五位一体”城乡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迭代升级,“四梁八柱”更加成熟定型。
为加强领导,崂山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议事协调领导小组。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该区通过建设网格党组织、布局网格党群服务阵地和明确网格“三定”方案,实现党建引领与城乡治理同频共振。
网格员走访慰问
立足城乡不同区域特点,崂山区以无缝衔接、不留空白为原则,综合考量人口总量、小区四界、交通便利等因素,将全区社会治理基础网格精细划分动态调整为863个。以此为基础,与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安、税务等9个行业部门实施边界、职能和人员“多网融合”。
针对税收过亿元重点楼宇划设21个楼宇专属网格,助力“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建设。此外,还创新划设9个政府机关、学校等特色专属网格,落实属地和监管条块责任,为社会治理融合形成“一张网”夯实基础。
为规范“崂先办”平台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健全一系列20项配套制度,明确职责清单、标准规范、考评机制等基层社会治理一揽子事项,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汇总形成区直部门单位权责清单4688项,街道职责任务清单188项,确定社区(村)履行工作职责事项105项。
在服务发展大局方面,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组织开展企业走访、协税护税、经营信息核实、高质量纳统、项目建设和经济普查等联合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为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数据库,网格化平台采集实有人口43.28万人、法人3.95万家、房屋23万户,标准地址29万条。网格事件立案45.5万余件,办结44.45万余件,办结率97.94%,未诉先办成效凸显。
在民生保障服务方面,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推行帮办代办老年证、高龄津贴、残疾证、医疗保险代登记等54项便民服务,累计走访39万余人次,线上线下办理服务事项2.7万余件。此外,还协助部门、街道、社区(村)完成了大量社保、计生、就业、救助等基层为民服务业务。
为高质高效解决问题,该区认真落实接诉即办——认真受理、定期调度,精准施策、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嶗先办”平台共收集“三大诉求”35761件,办结率98.8%,满意率99.43%,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心头病”得到妥善解决。
针对供暖供热、欠薪欠费、用火用电、特殊人群走访关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旅游旺季消费投诉等季节性、周期性多发问题,“崂先办”平台进行预警分析,会同各街道、职能部门开展前瞻治理,在未诉先办方面收到较好成效。
“秉持治理为民的理念,崂山区聚焦精准精细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城乡社会治理的‘风向标。”崂山区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杨传峰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