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盛煌
(梅州建鑫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 梅州 514299)
在项目施工中,现场管理是重要一环,属于整个项目的基础,不可忽视。现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在同业之间想要立足,建筑企业需牢记现场施工管理的责任使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通过动态化现场管理,及时将危险消除,保住市场竞争份额,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程领域发展迅速,为达到预期建设目标,现场管理要加强重视,全方面开展施工管理,多维度控制施工质量。
从建筑行业角度看,工程现场管理是基础性工作,对工程质量加强和维护极为重要。项目建设从招投标、设计到施工、决算,施工是重要的环节,对项目品质的影响巨大。为减少隐患的发生,防止质量问题出现,合理控制事故率,现场施工人员需强化现场管理意识,注重施工现场的层层把控。通过精细化的工程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障好施工进度,提升施工效率。
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点较多,不仅要控制质量,施工安全也要非常重视才行。要借助管理,规避人为财产损失,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在现场管理期间,需明确好义务,划分好个人职责,对危险区域多加看守,检验设备、材料性能,贴上警示标志等。在实操中,严格落实安全保卫,明确施工管理的细致。例如:检查是否佩戴安全帽以及高空作业规范是否达标等,借助细心的检验,让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合理强化。现场管理工作中,可通过监理制度管理人员,并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增加施工作业安全感。同时,推动工程正常进行,保障工程效率和质量。工作实践中,需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安全施工意识,借助培训手段提高施工人员对危险状况的综合应对能力,促使人员在发现危险时,可做出正确的抉择,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通过研究发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项目经济效益提升也是很有益处的。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建设的效益,尽可能提高利润空间。施工现场管理中,有效的管理可减少返工等行为,最大程度节约资源,为严格控制成本提供便利。在保障建筑质量同时,达成利润最大化目标。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在施工阶段会严格评估每一个环节的造价,重视环节的成本消耗,在此基础上加强项目材料成本、项目机械维修成本等的管控,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所以工程的现场管理,除了提升建筑品质外,还可以降低成本,保障项目的真实收益。
想要达到管理目标,需掌握有效、精准的施工现场管理原则,借此保障工程品质。评价建筑整体效益时,施工质量是标准之一,其重要性和对施工品质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现场管理工作中,为达到理想效果,需遵循以下管理原则。
首先,注重管理的思维逻辑。单从这一点来看,管理人员逻辑思维要具有整体性,需从施工角度出发,评估各项施工条件,以此将管理标准细化,使其落实到施工各个阶段中,提高管理水平。实践证实,通过对建筑工程工艺不断的细化调整,可推动项目的全方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品质,从而把控整体质量。同时,管理思维要灵活多变。
现场采取管理措施时,需结合实际工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以强化管理为目标,设定恰当的质量标准。
其次,落实好“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在开展施工作业前,为缩小事故影响面,需采用预防措施,落实好施工现场监管[1]。灵活运用质量管理程序,通过BIM 技术的渗透,降低施工现场事故率。
经研究发现,在现代化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还在推行,过去的模式中,施工管理技术实效性并不强,存在许多隐患。管理工作不够全面,与此同时手段不够科学,在实践环节中,只能进行局部性管理,种种问题促使管理成本不断升高。再加上现场管理缺乏组织性。管理的过度集权,导致施工管理结构出现了不均衡现象,整体上缺乏科学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施工困难重重,充满突发性因素。上述问题不解决,不仅会限制施工效率,还会在某种层面阻碍施工质量的提升,需加以重视。
实践表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施工优质、顺畅开展的保障,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工程现场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不容小觑。但从现状了解到,工程管理人员整体停留在较低的知识水平层面,特别是管理阶层技术人员存在突出的配比不科学问题。首先,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学历普遍以本科学历作为分水岭,拥有高学历的人数少。其次,人员责任感不强,管理技术落后,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种种问题弱化了施工管理效果。最后,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地位没有彰显出来,长期被忽视,在不良环境下需求得不到满足,促使大量人才流失。这方面的原因,也是工程现场管理水平低的直接原因。
从目前情况看,工程现场管理期间,制度不完善问题严重,促使现场施工存在较大的隐患。随着大型项目增多,工程监管作用明显,体系也随之完善起来。但尽管如此,在工程现场管理中,仍旧存在大量问题,最为常见的是监督职能被弱化,现场管理经验不足等[2]。无论哪一问题出现,均会拖延施工进度,造成施工安全隐患。此外,在没有激励机制辅助下,人员不良思想会持续发酵,严重抑制主观能动性,现场管理效率降低。
最近几年,受到科技的引领,建筑技术迅猛发展,建筑市场潜力巨大,但身处环境也更加复杂。建筑业想脱颖而出,获得市场口碑,需抓牢先进技术,以技术引领为抓手,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合理推动项目品质升级,在核心技术保障下,实现项目进展顺畅。但实际情况却是,管理技术、施工技术碍于资金方面的阻力,往往创新性不足,新的尝试和技术渗透较少。再加上人员培训欠缺,信息技术利用不到位,限制了施工效率增长[3]。
想要全面控制质量,确保施工的顺畅,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需依托管理体系的优势,借此高效推进质量控制的实施。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强化质量控制工作,达到工程管理预期目标,需要从以下层面落实。首先,在了解图纸内容后,对施工现场实施勘察,优化原有的设计,保证主体结构质量。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在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不稳会诱发许多危险问题,生命安全会受威胁。基于此,要采取科学手段,保证主体框架平稳,提高建筑耐久性,强化施工现场的管控效果。其次,严把工程现场材料质量关。建筑项目非常复杂,建设周期长,在其建设中会涉及许多建筑材料的使用。工程材料的性能,会关乎整体施工效果,不容忽视。为此材料采购时,需按规范进行,参照项目设计要求,借助多方性能对比,确保材料性能达标,确保施工安全进行。最后,优化技术交底。工程现场管理中,需重视技术交底,发挥其基础保障作用。在交底过程中,围绕施工特点,以施工人员为抓手,通过交底了解现有的技术程度和工程质量要求,为攻克多项技术难点,推动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想要最短时间达到培养效果,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①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在项目开展阶段,尤其是大中型项目中,施工不确定因素较多,管理效果的强化,需要人员作为保障。施工人员素质最关键,可直接关乎工程质量,不容轻视。具体措施是:持续加强项目作业人员培训,借助系统又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提升施工操作的精细化水平。工作中,为了不浪费培训资源,组建理想化的团队,深度强化培训效果,在培训期间可定期开展专业考核,借此改善施工工艺,夯实工程管理的基础。②加强管理者培训。这部分内容,是针对管理者说的。在项目进展中,为了实施有效监管,需从培训与考核入手。借助培训等措施实施,强化管理者责任意识,引导其对质量问题有效预防。借助对管理者的针对性培训,合理提升工程质量。
新时期,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可行性措施有很多,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必须满足施工管理制度健全的前提。建筑工程非常复杂,有效的现场管理,需要有制度作为支撑。实践表明,管理流程的完善与施工计划的科学制定,均是为指导人员而做的准备,只有确保前期制度完善,才能消除隐患,有序推动现场施工。现阶段,完善管理制度要考虑的层面较多,一方面,要及时检查材料情况,充分检验设备性能,通过科学的方式,为后续施工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完善的施工制度,还应涉及奖惩制度细化等,借此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催化施工人员积极性。
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实施工程现场的动态化管理。建筑施工相对复杂,工程现场管理涉及内容比较多,基于此在项目实施阶段,为达成预期效果,需控制好施工关键环节,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实施精准的控制措施,保障施工管理有效性。加强施工过程监管,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依据相关的规章,将施工进度管理落实到位,细化施工阶段的具体任务。其次,拟定管理作业指导书。工程现场管理阶段,需严格按照书中要求完成全面的工程质量控制,规避工程隐患发生,保障工程进度与安全。最后,发挥监理负责制作用,对问题及时反馈。
通过实际了解发现,想要达到现代建筑施工品质要求,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需积极转换思路,多采用先进技术,强调信息化的利用。目前,各类工程管理软件层出不穷,对工程监管的辅助功能越来越大。例如:在科技的引领下,BIM 技术在工程管理中逐步渗透,为了保证项目品质,BIM 技术的分析价值受到重视,将其直观分析优势融入项目管理中,可搭建其完善的立体化模型,在此前提下,综合评估项目状态。实践表明,通过无死角管理,可重点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工程管理有效预警。在技术保障下,开展持续性的监管,借助BIM技术强化管理效果,确保项目品质达标。BIM 技术应用思路是:通过在良好的软件环境中,立体呈现建筑模型,使建筑信息更直观,利用其三维可视化视角,找出工程施工不足。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完善施工工艺,通过有效的施工流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夯实建筑工程基础,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地下室施工时,为了消除裂缝影响,后浇带的作用应充分发挥。但结合施工经验可知,后浇带并不是随意设置的,其设置数量和位置至关重要,如果存在不当的设计,就会诱发外墙板裂缝,造成严重后果出现。现实施工中,针对浇带设置数量等关键性问题,需通过三方(设计、施工、监理)商讨确定。具体的方法如下:①后浇带设置时,为强化应用效果,应根据外墙板的结构,完成后浇带科学布置,在此前提下,确保地下室外墙板不同程度释放变形拉应力[4]。②增加后浇带数量。施工阶段,结合项目受力情况,科学增加后浇带数量,借助科学思路,提高外墙稳定性,通过合理设计缩短墙体的直线长度。与此同时,为保障施工效果,技术人员需对复杂的地下室工程图持续加大研究力度,综合评估地下室应用情况。在地下室设计中需考虑到车道口数量等现实问题,在设计优化时,可结合图纸构建多个应力释放带。从实际经验了解到,借助合理后浇带布置,可有效均衡混凝土内部应力,使其应力得到释放,在基础上规避墙板裂缝。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工程品质,现代化建筑施工还需及时追踪行业信息,巧借新型工艺,提高建筑施工合理性,实现先进理念渗透[5]。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需宣传绿色施工理念,营造绿色施工氛围,合理杜绝资源浪费,增强整体管理效果,借助高效的工程管理,提升项目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无论在何种经济时期,建筑行业都是重要的经济支撑,对社会进步贡献较大。建筑工程施工不确定因素多,并且在施工期间伴随着高风险,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为保障施工质量,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需提高施工管理强度,注重现场管理的规范性,借此消除工程隐患。工程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通过技术渗透、核心团队培养、施工管理制度健全等措施,保障工程质量达标,助力建筑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