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研究

2023-08-14 12:09段晋芳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3期
关键词:风貌建筑设计管控

段晋芳

(忻州市规划事务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国家与住建部门自2020 年就颁布了相关通知,为了对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对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关键内容予以了明确。此通知指出,必须对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期间一切“求怪、媚洋以及贪大”的现象从根本上予以消除,坚定文化自信,将城市内涵及城市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延续城市文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风貌。如何对城市建筑风貌进行合理的管控,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国内外城市风貌管控的“他山之石”

自文艺复兴开始,国外一些国家愈加重视城市的美化,例如佛罗伦萨城市建设、英国城市公园运动,推动了景观风貌破坏后城市逐渐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使城市更加美化。一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城乡景观风貌保护政策的逐渐完善,德国逐渐落实城市风貌规划,以此来解决城市景观风貌中传统规划的弊端,不仅对建筑立面与街巷实施了更为细部的管控,还将修建性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深入落实在了建设高度与强度方面[1]。

在国内纵观我国各城市发展情况而言,武汉市在建筑风貌管控区域详细规划了公共空间、重要功能等区域;海口为了突出风貌管控重点,打造了具有国际化级别的滨江滨海花园城市,重点规划了门户节点、滨海以及滨江等各个关键区域;拉萨市将建筑细化管控内容深入落实在了各要素边界,包括山水边、主街边以及遗产边等各个要素界面;宜昌市在风貌管理期间,颁布了《管控指导意见(试行)》文件,为城市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可行的意见。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发现,在城市风貌管控期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风格控制方面的要求多为屋顶、色彩、面宽以及风格等,主要是利用风格控制,将时代建筑特征与自身特色充分彰显出来;利用界面控制,防止出现“一堵墙”的现象,保证城市内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利用建筑组合的科学规划管控,打造城市完整空间形态,体现城市肌理。

2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短板及症结

2.1 城市风貌效果需要提升

(1)风貌未做到明确分区。现阶段城市建筑风貌过于单一且重复率高,缺少有序引导,致使建筑风貌分区不显著。

(2)建筑风格协调性不高。因为传统历史风貌街区附近受城市快速革新的影响大量房屋新建,造成整个街区建筑风格无法协调。

(3)建筑形态不够美观。在一些城市,建筑造型十分怪异、布局缺乏规则,难以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还有一些建筑过于单一呆板,层次变化不明显,缺少起伏有致的梯度变化;另外,部分建筑色彩搭配不适宜,选取的材质也较为劣质,屋顶装饰造型设计十分突兀[2]。

(4)地域特色不彰显。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色彩、材质的不当使用,使得建筑缺乏地域特色。

(5)整体秩序偏乱。从宏观看,城市疏密不显,市区建设过于平均化,空间连绵发展,城绿未能交融,没有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格局。从微观看,各类广告、牌匾、楼体标识、楼顶字在设立管控上缺乏系统性[3]。前端审查批准涉及资规、审批、城管等部门,后端监督执法权分散在辖区城管执法队伍,导致在强化秩序感与增加丰富度的关系处理上拿捏不准。

2.2 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症结

(1)建设单位的诉求。由于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所以一些建设单位比较重视建筑高度、建筑占地面积以及容积率等方面,使得同一区域建筑无论是高度还外形都如出一辙,造成建筑风貌毫无美感与层次感。

(2)设计师水准不高。对于建筑外立面,一些设计师并未做到全面考虑,未能提前考察建筑周边环境,导致建筑难以与周边环境协调,尤其是立面的空调机位缺乏规则,杂乱无章,并且存在与当地传统素雅建筑严重撞色等问题。

(3)建筑风貌管理效果不理想。由于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期间,并没有相关明确的条例,导致建筑风格五花八门,在建筑色彩、高度以及面宽等方面难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3 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对策

加强城市和建筑风貌管控需要找准短板、精准施策,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配套执行及监管机制,加强基层管理机构对城市风貌管控的执行能力,城市和建筑风貌的管控机制、技术要求、控制引导和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等方面寻求突破。

3.1 健全管控机制,解决“谁来管”问题

(1)强化法制保障。借鉴武汉、海口等地区的风貌管理经验,同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出台《城市建筑风貌导则》《城市建筑风貌管控指导意见》等措施保障对城市和建筑风貌的合理管控[4]。

(2)建立风貌管控领导机构。成立城市建筑风貌管控领导机构,统筹整合资规、城管和住建等相关部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责,搭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政策体系、管理规程及技术导则,对城市设计、城市建筑风貌进行顶层设计和把关。

(3)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应该由政府直接指派总建筑师,主要是起到对建筑风貌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可由建筑设计大师担任,其拥有高威的专业话语权。

(4)建立风貌技术专家组。重视人才队伍的建立,可由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城市规划专业以及城市设计专业等各方面专家人士组成,并在城市风貌管理中,将各位专家人士具有的技术智囊、决策参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5]。

3.2 突出管控重点,解决“管什么”问题

(1)管“保护”。深入挖掘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构建完善、健全的建筑保护管理档案,并将房屋交易系统、历史文物管理保护系统以及城市建设保护规划等体系融入其中,使其更加完善。同时,重视对历史风貌保护范围及相关事项的全面梳理,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保护管理清单,将有关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尤其是施工单位、建筑所有人,签订承诺书,落实自身保护义务,做到事中、事后严加监管。

(2)管“更新”。从对现有城市和建筑风貌进行修复、提升的角度入手,对城乡历史文化资源和绿地、湿地、山体、水系等开展摸底调查。以城市风貌问题突出的典型区域为重点,研究制定城市和建筑风貌修复计划,列出修复目标和具体任务,以项目清单的形式开展修复工程。

(3)管“设计”。系统性的运用城市设计方法,构建城市与建筑风貌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并对风貌构成要素进行有主从、有重点的协同管控。健全完善管控体系,通过对建筑高度上限、建筑高度层次、建筑面宽、建筑立面、建筑屋顶、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建筑绿化等方面提出管控通则,规范引导全城建筑风貌[6]。

3.3 提升管控能力,解决“如何管”问题

(1)强化城市总体风貌塑造。编制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充分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深入分析区域自然、历史、人文环境特征,研究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功能关系,依据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发展脉络,对全域全要素特色资源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区域整体特色定位。在城市建设期间,要注意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处理,不可胡乱占地、改变河流以及削山填湖,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系统的破坏。

(2)强化重点地区风貌塑造。明确重要地标、观景点和景观视廊,完善高度分区、天际轮廓线、山脊线、水岸线等导控要求,构建整体有序、丰富多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按照15min 社区生活圈要求,合理配置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注重场所营造与活力培育,明确建筑体量、界面、风格、色彩、屋顶形式等要素管控要求,制定建筑高度、退线、高宽比等控制指标,优化建筑形态。

(3)强化建筑风貌塑造。建筑设计应落实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的管控要求,细化对建筑布局、体量、材料、色彩、细部装饰、屋顶、底层与入口以及附属物的管控,体现本地文化特色、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避免盲目抄袭和脱离地域特点的建筑风格。

(4)严格管控超限和大型城市建筑。合理布局城市防灾避灾空间、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空间,提高防灾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严格限制新建100m以上的高层建筑应充分论证;加强对其他超限建筑工程管控;加强对政府投资重大城市建筑项目的管控。

(5)完善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制度。首先,实行城市设计备案制度。总体城市设计要与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衔接融合。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本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设计应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同步编制,按程序批准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备案。其次,实行建筑设计方案备案制度。各类国家级保护区及影响区域内对景观和风貌产生重大影响的建筑以及市区的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大剧院等超大体量公共建筑,其建筑设计方案经审定后按程序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最后,落实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制度。各地在组织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时,要严格落实城市与建筑风貌控制引导要求。对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设计要求的,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众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建筑设计方案[7]。

3.4 创新管控方式,解决“管得住”问题

(1)科学引导城市建筑风貌设计。针对城市风貌“千城一面”的问题,要加大力度引进一批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开发企业,按照优质优价、质价相符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建筑开发企业引进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加强对建筑风貌设计阶段的把控和投入,重点关注城市建筑使用功能及性能安全,切实提升城市建筑的温度和品质。

(2)优化城市建筑风貌审查流程。在设计方案审查前增加对城市设计、城市建筑风貌内容的前置审查环节。对于重点片区、标志性重大项目的城市建筑风貌设计,由建设单位邀请技术专家对城市设计和城市建筑风貌进行咨询和审查把关。其他片区和项目的城市风貌、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按专业分类由相应专家进行技术层面的审查把关[8]。

(3)以专业审查促管控水平提升。动态化调整完善城市设计专业审查内容,建立城市设计专家团队,对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开展分层审议和决策,对重点地区建筑、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和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项目设计明确审查重点,通过监督指导促进城市特色风貌管理水平提升。

(4)创新设计方案优选机制。吸引高水平设计单位和设计大师参与城市和重要建筑设计。鼓励省内设计单位与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开展城市与建筑设计。重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要通过公开竞标等方式优先选择设计单位。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领域的运用,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能。

(5)以强化监督管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要加强对全省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对建筑设计方案突破底线、风貌管理工作不力和建设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单位及责任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6)强化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在城市设计、重要建筑设计方案编制审批过程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意见征集、决策参与反馈等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通过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研究,能够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中加强城市设计的引导作用,建立以城市设计为引导、建筑风貌为管控重点的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制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对于塑造和谐宜居、安全韧性、富有活力、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风貌建筑设计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建筑设计的困惑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