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助力新时代乡村治理

2023-08-14 11:14:32张万春
区域治理 2023年16期
关键词:海雀群众工作

张万春

赫章县委党校

文朝荣同志是一个善于总结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在群众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务实管用的方法——“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即:即勤串门,摆政策;办急事,干实活;找路子,不苦熬;掏心窝,立规矩;我带头,一起干;当杆秤,作清泉。“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届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在全国得到学习推广运用。

一、“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丰富内涵

“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实质核心是群众路线,工作基础是调查研究,工作思路是实事求是,工作态度是敢于担当,工作准则是清正廉洁。

(一)“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实质核心是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彰显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使党的生命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文朝荣生前说:“我入党的目的是为了多了解点党的政策,多为老百姓做点好事。作为一名党员、村党支部书记,一定得对老百姓好!”文朝荣的一生,始终把改变海雀村的贫困落后面貌作为他的奋斗目标,他把海雀群众当家人,经常将“我家海雀”挂在嘴上,他变“毁林开荒”为“植树造林”;变“刀耕火种”为“科技兴农”;变少数民族窝在家里“过着贫困的生活”为“艰苦奋斗”。困难面前,文朝荣首先想到的是群众,他四让救济粮。当得知安美珍家的房子要垮时,就带领党员为安美珍建房,还告知参与建房的党员群众“建别人的房,吃自己的饭”。病危之际,文朝荣心中装着的仍然是他的群众,仍然牵挂海雀教育、医疗和市场。这些都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

(二)“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基础是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文朝荣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将其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基础。通过调查研究,文朝荣总结出“点穴种树”“浅坑植苗”“同向移栽”“借泥成肥”等种树经验。针对海雀村地处高寒,土地肥力欠缺的实际,文朝荣到恒底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学习地膜种植包谷技术,回去后就在自家地里率先种上地膜包谷。文朝荣用科学技术向瘦地要粮,让海雀群众尝到了科技种粮的好处,使海雀群众解决了长期以来填不饱肚子的难题。

(三)“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思路是实事求是

文朝荣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业农事非常了解,他遵循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20世纪80 年代,面对黄沙漫天,面对狂风肆虐,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面对贫困饥饿的海雀人民,文朝荣倍感忧虑,夜不能寐,苦思海雀之困。文朝荣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发展思路,为了使海雀村走上了“植树—种草—养畜—种粮”的发展之路,文朝荣带领村民从1987 年开始,连续三年都在山上种树,甚至连除夕都在山上度过。在林子的管护上,文朝荣提出“这林子啊,三分种七分管!”这也遵循了植树造林的客观规律,这些都是他坚持实事求是的集中体现。

(四)“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态度是敢于担当

“我带头,一起干”这是文朝荣敢于担当的外在表现。文朝荣常说:“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不是等到而来”。面对海雀村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困难,文朝荣同志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文朝荣针对贫困饥饿,走创新发展之路;针对人口膨胀,走协调发展之路;针对生态恶化,走绿色发展之路;针对广种薄收、不懂生产,走开放发展之路;针对发展目的和归宿,走共享发展之路。文朝荣同志是战贫困、谋发展的典型,他带领群众用生动实践,在乌蒙山区这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五)“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的准则是清正廉洁

“当杆秤,作清泉”,这是文朝荣清正廉洁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做人处事的准则。文朝荣生前常说,“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文朝荣同志不论是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他都能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除自己不拿集体的一分一厘外,还管好自己的子女,体现在当他看到二儿子文正友买了一台农用车搞运输时,就多次反复追问买车的钱从何而来,担心其是否挪用公款。

二、“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大意义

“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是乡村基层干部的指路明灯,对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强化党建引领的重要载体

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组织要做一个堡垒,党员要做一面旗帜。文朝荣老支书坚持把宣传党的政策作为工作重点,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把党的声音传达到每一名党员群众,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支持,切实夯实农村思想政治基础,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把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教育引导党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发源地,海雀发展变迁是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缩影,海雀村一直在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文朝荣说:“哪怕失败一百次,也不能死守旧摊子。”文朝荣千方百计带领海雀村群众斗荒山、战贫困,开展植树造林、试种地膜包谷,从而实现了海雀从“苦甲天下”向“林茂粮丰”的跨越。“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文朝荣同志在寻求海雀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的方法,广大群众在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三)“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力武器

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文朝荣同志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群众没有粮食吃,他四让救济粮;群众没有土地种,他把自己的土地拿分群众种;学生没有教室,他卖牛修学校。无论是种树、种地膜包谷,还是退耕还林、建房,文朝荣都发挥了带头作用。每当群众有所需所盼,面对急难愁盼问题时,文朝荣都是第一个出现,正因为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四)“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

“勤串门,摆政策;办急事,干实活;找路子,不苦熬;掏心窝,立规矩;我带头,一起干;当杆秤,作清泉”,包含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无私奉献内容。“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制胜法宝和有力武器。它能够凝聚民心,汇集力量,凝聚形成乡村治理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对助力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启示

“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是文朝荣同志在群众工作中形成并总结提炼出来的有效群众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失去作用,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及基层治理,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抓实宣传,以政策普及和舆论引导推动乡村人文治理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而抓实宣传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过去条件差,文朝荣同志只能通过“常串门、摆政策”的方法来深入了解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而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广播、微信、电视、报刊、杂志等手段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广播、电视等手段替代不了人的亲力亲为的宣传。我们做群众工作,要像文朝荣同志那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多了解群众的困难,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解决群众的忧盼,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只有带着感情,勤串群众家门,走进群众心里,才能听到真实呼声,才能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把党的政策原原本本、通俗易懂地传递给群众。

(二)谋划发展,以拓宽产业和特色优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是发展之基,增收之本。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村而异。发展特色农业要立足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科学选择,不能一哄而上。也要以质量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产业发展“八要素”(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指导我们发展农村产业的“方法论”,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灵丹药”,是破解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作风革命三个大考的“金钥匙”。在产业发展上,文朝荣用“我带头,一起干”作了示范,他在“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通过发展生产,科技兴粮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用文朝荣“找路子,不苦熬”的工作法,产业上认真进行谋划,寻求发展农业产业新路径,通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解决好群众“钱包鼓起来”的问题。

(三)强化管理,以资金投入和群众参与推动乡村环境治理

现在个别农村,环境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大量农药频繁使用、地膜逐年增加、污水乱排乱放、垃圾满山遍野。推进乡村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是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源头活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次,乡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是人民群众。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福祉。我们要善于运用文朝荣工作六法中的“掏心窝,立规矩;办急事,干实活”的方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在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同时,要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乡村风貌。同时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像文朝荣同志那样,建设惠及千家万户的“绿色银行”。要通过环境治理,让美丽乡村成为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延得了文脉、留得住乡愁的宜人居所。

(四)深入群众,以问计于民和为民服务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

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是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中,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从本区域实际出发,抓好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养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就业、农村社保等方面服务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建立服务网络体系,织牢基层网底。要建立服务功能体系,充实服务内容;健全服务制度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建立服务能力提升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接受群众检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使广大农民既能“富口袋”,也能“强精神”。

(五)清正廉洁,以敢于斗争和无私奉献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通过对乡村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状况的改善。在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要像文朝荣那样“当杆秤,作清泉”。利益面前群众优先,对人公正,对己清正。原则面前一定轮廓分明、不趋不屈,利益面前一定看得淡、看得破,始终坚持严于律己,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尊严,要敢于同不利于乡村治理的思想行为作斗争,敢于同工作中的一切困难作斗争,敢于和腐败行为作斗争。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心灵,做到严以律己、无私奉献。

猜你喜欢
海雀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大西洋海雀
有了党的好政策,还需自己更争气——海雀脱贫实践的经验启示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4:36
大西洋海雀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大西洋海雀,你真倔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我要出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