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花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会引发牛出现结节性皮肤病问题,当牛感染了该病毒以后,会有结节遍布全身,之后皮肤出现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结节溃烂。该疾病具有嚴重的传染性,会给牛养殖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究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预防策略。
诊断方式
临床诊断 当牛被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以后,体温将持续1~2周高达41℃;且表现出精神萎靡、厌食懒散、全身皮肤和黏膜出现结节,其中结节大小不一,大部分大小约为10~50毫米;常常会有肿块聚集在尾部、外阴和乳房等位置。在剖检病死牛后,可以发现皮下组织、皮肤层和相邻肌肉、病变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气管、口腔和消化道黏膜等也有结节存在,部分部位同时伴随有充血、出血等表现。此外,有痘样病变出现在会厌、咽舌等位置,伴有肿大和出血的淋巴。与此同时,解剖还发现肿大的心脏,充血的气管黏膜,出血、充血的心肌外表,有许多黏液存在于气管中,伴随有增大的肺脏、肝脏和胆囊,肺脏部分有出血点,以及变硬的脾脏和出血的胃黏膜。
实验室诊断 最常用到的检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方式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中作为检测所使用的样品皮肤活检组织主要为:皮肤结节、结痂组织病料、脓液、精液和口腔拭子等。在此过程中,一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在具有相同属性的多种病毒中辨别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可在被感染时间较长的病牛的皮肤活组织中检测出来。此外,还可以使用血清学技术进行检测。
治疗方式
若牛感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应马上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将健康牛和病牛混养,并对该养殖区域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强酸和强碱能够杀灭该病毒。因此,可以使用3%次氯酸钠、3%碘溶液和0.5%新洁尔灭溶液,涂抹到病牛的患处。在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杀时,可以选择使用硫酸氢钾稀释液。与此同时,对病牛的科学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驱虫 皮下注射1针伊维菌素和1针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注射以后要揉一下,并在5天之后再注射一次。
消炎 可对病牛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和青霉素钠,体重在350千克以上的病牛,分别使用5支双黄连注射液和青霉素钠,注射后要揉一下,每天注射1次,持续注射5~7天。
排毒 给病牛灌服200克的牛洁净和200克的板青颗粒,每天一次,持续灌服10~15天。同时,在养殖场所有牛群的投喂过程中,需要将上述药物每天各一袋拌入250千克的饲料中,持续饲喂10~15天。
消毒和避免传染 循环运用多种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或稀戊二醛溶液等,每次在喷药壶水中兑入100毫升,每天喷施一次,持续喷施10~15天。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策略
器具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器具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器具的具体使用方式,实施一定的分类和编号管理,避免牛舍不同而出现交叉使用器具的情况。若牛舍的器具混合使用,则要保证有效的消毒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此外还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各个器具的具体情况,如名称、使用、消毒时间以及移动记录等,重视器具的定期消毒工作,控制病毒传播途径。
虫控管理 牛感染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方式是蚊虫叮咬。相关养殖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牛舍中的蚊虫情况,可以将驱蚊灯和灭蚊灵等放置到牛舍当中,有效阻隔病毒传播。日常养殖过程中,要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严格遵守有关消毒制度,且在夏季和秋季,进行蚊虫灭杀工作。
物料管理 养殖人员在饲养牛群时,要保证科学性,制定的饲养方案需要结合牛群的种类和日龄,充分保证牛群的免疫能力,降低患病风险。饲养人员要科学有效地管理饲料、药物、饮用水和废弃物水等,避免发生混用物料的情况。
消毒管理 牛舍和养殖场附近需要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包括牛群所使用的饮食器具和设备。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详细记录相关消毒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全面优化养殖环境。养殖场人员在进出养殖区域时,要严格遵守消毒规定,防止病菌被带入到牛舍当中。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