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骆东华
公益传播是伴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播现象。1999年《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益事业走上有序发展的道路,现代公益理念也开始走入公众视野。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宣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决定了党报开展公益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伴随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市党报通过推动内容生产、传播形态、发布渠道的整体变革,进一步凸显传播合力,持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使得公益传播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杭州日报》坚持12年的“党报记者绿色传递”公益传播实践,积极尝试媒体融合路径创新,成为党报发挥传播体系优势、做好“共同富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一大亮点。
“我是个农民,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沙子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用一杯水洗脸。
一杯水倒进脸盆里,只能覆盖盆底薄薄的一层。我把脸盆倾斜着搁起,水就积成了一小洼。双手浸入水中,皮肤好像在汩汩吸水。手掌润湿了,双掌贴面,在脸上搓几把……
我用一杯水洗菜。
把菜先理一理,一杯水慢慢地淋一遍,就算洗好了。洗过菜的水,用来刷锅。刷过锅的水,用来喂羊喂猪。
我也用一杯水洗澡。
很多年前,我离开家乡好几千里,去昆明、成都打工。这才发现,洗澡是可以淋浴的,花洒开着,从头淋到脚。”
这是2010年3月16日《杭州日报》刊发的采访甘肃80后青年农民马俊河的通讯导语。
民勤县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历史上曾经是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然而近数十年间民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为了抵御沙尘暴对家乡的侵袭,马俊河从外地打工的城市回到民勤,和志愿者们一同在荒漠上种下了固沙植物梭梭。2010年,杭州日报记者在甘肃下基层采访沙尘暴状况,得知马俊河的故事。编辑部认为,虽然杭州与民勤相距千里之遥,但建设生态文明没有地域之分,守护美丽家园没有局外之人。2011年3月16日,《杭州日报》用四个整版推出“拯救民勤”专题报道,同时向读者发出“十块钱种一棵梭梭”的倡议。这一年,在民勤2250万亩的荒漠土地上,种下了杭州市民捐种的第一片“杭州林”——120 亩。自此,一场持续12 年的接力公益传播按下了开启键——每年3 月份植树节来临之际,《杭州日报》都与读者如期相约,为民勤的梭梭林增添新绿。
杭州的读者和市民们对于千里之外民勤的公益援助,激荡起层层涟漪向外传递出去——2011年4月19 日,新华社向全国刊发通讯《我在沙漠里有棵梭梭》,《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头条位置刊发图文《城市居民捐款种树西部百亩荒漠染绿甘肃民勤有片“杭州”生态林》;央视十套“绿色空间”栏目对“杭州林”进行了报道。
12年来,“绿色传递”活动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和环保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关注。每年有2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前往民勤参与公益植树活动,更多的公益组织开始关注这片土地。截至2022 年,“绿色传递”共募集捐款逾750 万元,在甘肃民勤种植梭梭林逾万亩,“杭州林”总面积超过了西湖的水域面积。活动初始,我们提出了“西湖无法复制,绿色可以传递”这句口号,经过12年的持续努力,《杭州日报》与读者一起在腾格里沙漠种下了一片西湖绿。2019 年,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活动“最佳公众参与奖”。2022 年2 月,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杭州日报中国红十字奉献奖章。
相隔千里之遥的杭州与民勤,持续12年的公益植绿活动,是怎么做到越来越有凝聚力?“绿色传递”活动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公益传播凝聚爱心的温暖活力,坚持久久为功的内容定力,坚持纸媒和数字媒体并重的传播合力。具体而言,就是紧贴时代脉动,坚持主题创新;凝聚心灵力量,强化载体创新;拥抱媒体融合,探索路径创新。
坚持主题创新,让活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每一季都有特点、出亮点。12 年来,每年3 月份植树节前后,《杭州日报》都会向社会公布活动启动消息,开通捐款通道和咨询热线,捐款阶段持续在报纸和新媒体上公布捐款名单和数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捐款阶段结束之后,组织报社公开招募的读者代表一同前往甘肃民勤实地踏看“杭州林”长势,查核资金使用情况并亲手栽下新一季梭梭幼苗,这个过程也通过报道全程向社会公布。
持续了12 年的活动,要做到年年种梭梭、岁岁有新篇,核心就是坚持内容创新,避免程式化、套路化。2020 年,“绿色传递”迎来了第十年捐种。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定节奏。在读者的鼓励甚至催促下,采编团队决心坚持开展援种,但根据疫情要求对形式作出调整,改用“云捐种”的方式,在微信、支付宝、银行三个渠道开展线上捐种,并开通热线,方便读者咨询交流。捐款阶段,每天在报纸版面和新闻客户端公布捐款名单和资金额度。令人感动的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参与到捐种活动中来了。3 月28 日,《援种梭梭,来自白衣战士的特别认捐》《援鄂回来的杭州医护人员: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两篇消息见报后,激起了更多爱心企业和读者的热情,他们致电报社,希望在白衣战士认捐的梭梭林边上,捐种一片“抗疫英雄林”,向白衣天使致敬。读者给我们留言:“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更懂得敬畏大自然,爱护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而贵报的援种梭梭活动,就是在为大自然疗伤,为这个星球恢复勃勃生机。千里送春风,春色倍还人;播种一亩梭梭,收获一亩心田。”这也是杭州众多捐种者的心声。
强化载体创新,让活动突出鲜明主题的同时,形式丰富多采,常看常新。围绕“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绿色传递”活动每一年都不断加入新的策划元素,构建普通人参与社会、回馈社会的平台。2013年,我们推出了“艺术与风沙”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和义卖活动,中国美院动画系插画漫画专业10级同学创作的佳作及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加了义卖,爱心人士踊跃订购。2018年,杭商精英董事班的企业家学员加入“绿色传递”,董事长、总经理们不仅捐种,还风尘仆仆赶赴民勤亲手植绿。中策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捐种现场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杭商作为浙商的杰出代表,更有责任和义务践行公益。对我自己来说,做公益是一种荣耀,也是我的福分。”“绿色传递”公益活动采编团队的编辑李郁葱耗时三年,出版了诗集《沙与树》,收录了为民勤县创作的五十首短诗和一首长诗,用文学语言为民勤植绿鼓与呼,在国内文学爱好者中激起共鸣,获评2019年李杜诗歌奖和2018-2020浙江优秀文学作品奖。
12 年援种,培育了一大批梭梭的“粉丝”,他们中不少人到国外留学、定居后,依然不忘在每年春天捐种梭梭。我们收到过父母替怀抱中的婴儿捐出的钱款,也收到过子女替过世的父母继续捐种的钱款;我们收到过小学生现场拆开的过年压岁红包,收到过幼儿园小朋友卖废品积攒的钱,收到过96岁抗战老兵决心“百岁种百亩”的捐种款……有长期参与捐种活动的读者留言说:年年种梭梭,岁岁有期待,民勤添新绿,公益增新篇。
探索路径创新,充分发挥党报媒体融合的影响力,破圈亮相,跨界出彩。“绿色传递”活动发挥融媒体立体化、多元化、互动化的作用,积极探索公益传播内容生产、传播途径和模式的新路径。2020年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止我们“绿色传递”的步伐,我们请马俊河为2500 公里之外的杭州留下小学的师生上梭梭网课。留下小学与民勤的渊源开始于2016 年,校长孔庆根作为杭报招募的志愿者,赴民勤参加了梭梭春种活动。孔校长带回了腾格里沙漠的沙子,从此,每个春天援种梭梭成为师生们的“保留节目”。从弹幕上看,还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一起收看了网课,气氛非常热烈。
2021年,围绕“党的百年华诞,我们共建百个支部林”这一主题,我们推出“美丽中国红色地标·党报记者绿色传递”大型公益活动,得到包括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内的全市117个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响应。读者代表、基层党支部代表共赴民勤,一起种下了“百个支部林”的梭梭幼苗并立碑纪念,众多读者通过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领略了腾格里沙漠最西端梭梭林航拍景象,目睹了十年前、五年前栽下的“杭州林”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看见了读者代表顶着风沙栽苗浇水的现场,纷纷留言赞许。
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为全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的光荣使命,也为我们走过了十年的公益传播探索进一步拓展维度,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内生动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走向共同富裕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每个人都是共同富裕的主体,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共同富裕的目标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这正是“绿色传递”活动做到1+1〉2的溢出效应的关键所在。
努力“富口袋”——“绿色传递”成为杭州携手西部欠发达地区群众共同奋斗、迈向共同富裕的积极实践。来自民勤方面的统计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目前的18.21%。当地群众在“梭梭农庄”种植了沙瓜、红枸杞、红枣、肉苁蓉等优质生态产品,参与了“梭梭农庄电商帮扶计划”,走上了“产业治沙”的良性循环道路。从2018年起,因“杭州林”改善环境而受益的当地群众,给当季捐种梭梭一亩以上的捐助者寄送沙漠蜜瓜,至今不曾中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而分享到这份丰收甜蜜的杭州市民,又把更多的爱汇聚到来年春天的捐种当中,“绿色传递”活动真正做到了带领所有的参与者一同向下根植绿色生态理念、向上生长共同富裕理想。
12年来,《杭州日报》年复一年地回答着这样一个问题:杭州人为什么要在民勤捐种梭梭?点赞最多的回答是:为民勤,也为我们自己。杭州一直都是一座“文明之城”“公益之城”,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美丽杭州而共同努力,是“绿色传递”活动的出发点;携手民勤百姓共同奋斗,改变生态环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绿色传递”活动的落脚点。这份力量让“绿色传递”公益活动一路壮大,激励我们继续做好推动共同富裕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汇聚各方力量,讲好共同富裕生动故事,让一爿青葱西湖绿在祖国西北大地扎根生长,让千里共富情的爱心和理想光芒更加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