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类”试题分析与课例研究

2023-08-12 14:38:34周懂灵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深槽驱动力流速

周懂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

地理高考试题历来重视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考查与评价(见表1和表2),同时由于地理过程类试题具有时空尺度变化大、整体性思想与区域认知素养要求高的特点,因而往往成为学生眼中的“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和过程意识、强化对地理过程的理解应作为高考备考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表1 2019—2022年全国卷地理试题评析要点(来源:中国考试)

表2 高考“地理过程类”试题统计(以全国卷和广东省选考为例)

一、“地理过程类”试题的考查范围与内容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内容关于对各模块的“学业要求”里分别指出,要求学生学习地理1模块之后,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要求学生学习地理2模块之后,能够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要求学生学习选择性必修1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球运动,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自然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此外,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地理学科内容的构成要素与范围的叙述中,更加具体地指出了涉及地理过程与变化的知识内容(表3),同时强调了对“地理过程与变化”一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况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例如,2022年广东省选考第17(2)题“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和第17(3)题“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又如2019年全国卷 Ⅰ 第37(4)题“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都突出考查了地理独特的“预测未来”的学科特点。笔者根据袁孝亭提出的常见地理过程的类别,列举了相关的典型试题(表4)。

表3 地理过程与变化

表4 常见的地理过程及试题列举

二、课例研究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节“立足驱动力,探究沙运动”专题的复习课,以期提高学生的地理过程推理能力。课例的主要设计环节包括有“驱动力的归纳”“知识导图的构建”“典型试题的探究”和“基本原理的总结”四方面。

环节一:驱动力的归纳——师生一起归纳与地理过程相关的驱动力。

表5 地理过程及其驱动力总结表(不完全列举)

环节二:知识导图的构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导图、完善知识体系,梳理明晰沙的运移过程及其机理,这是作为学生落实必备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图1 “沙的运移”知识导图

环节三:典型试题的探究——选取典型试题进行解题指导,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选择经典且有代表性的试题,以达到“训练一题,复习一片”的效果,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盲目低效的刷题误区。

【例1】(2010年广东卷,7题)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图2),其成因是

( )

图2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A

【解析】驱动力为河水。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加大→大坝下游附近水流速度加快(驱动力增强)→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原来河床的沉积物中细小颗粒被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

【例2】(2021年广东省选考,15题)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 m/s之间。图3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3

15.由图可知,当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时,该河段

( )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答案】A

【解析】驱动力为河水。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大幅减少,边滩体处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边滩体会扩大;深槽区流速减少较少,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槽区。

【例3】(2016年全国卷Ⅲ,36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略)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解析】驱动力为河水,并且由于地形地势原因而导致流速慢。

【例4】(2021年全国甲卷,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图4

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答案】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解析】驱动力为风力,并且粉沙爬升过程中,风力的搬运作用减弱。

【例5】(2023年佛山一模,18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距今1.6-1万年间,受波堆藏布江水流影响,在白玉沟出口附近形成堰塞体,一个古湖在河谷出现,6000年后该湖溃决。考察发现,古湖段河床的沉积物粒径呈现“上大下小”的垂直分异。图5示意波堆藏布江局部区域地貌。

图5

分析古湖段河床沉积物粒径呈现“上大下小”垂直分异的原因。

【答案】古湖溃决前,湖水平静,水流速度较慢,搬运作用弱,粒径较小的沉积物可堆积湖底;古湖溃决后,河流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粒径较大的沉积物可堆积河床,并覆盖到粒径较小的沉积物之上。

【解析】驱动力由湖水转变为河水,流速由慢转快;堆积物质的上下分层反映沉积时间的先后。

环节四:基本原理的总结——总结本课例中运用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形成大概念认识。

(1)如果某地物质变多,说明以堆积为主;物质变少,说明以侵蚀为主。

(2)能量转换过程中引起的物质迁移,进而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搬运的过程是典型的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强时侵蚀能力强,能量弱时堆积作用明显。

(3)沉积(堆积)物质的分选性问题:①粒径越大的物质需要更大的动力启动侵蚀与搬运;②粒径越大的物质越先接受沉积;③动力由强转弱,由搬运变沉积。

三、结语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地理过程的教学,还要对考查哪些地理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对地理过程的相关原理机制要有更加上位的理解和概括,以及选取更加有代表性的典型试题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不但能提高学生解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深槽驱动力流速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国产化深槽型主泵机械密封低压泄漏率计算与试验研究
水泵技术(2022年1期)2022-04-26 14:20:0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大众科学(2020年7期)2020-10-26 09:24:30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爱虚张声势的水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