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义 林 俊
(萍乡市中医院骨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来说,其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表现为退行性改变症状,发病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近些年来,我国逐渐向人口老龄化发展,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均造成了严重影响[1]。一般情况下,临床常应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是患者术后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等症状,还需要临床更加重视,给予患者积极治疗[2]。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萍乡市中医院2020 年8 月—2021 年6 月接收的60例患者为例,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对其临床应用效果展开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的地点选择为萍乡市中医院,时间控制在2020 年8 月—2021 年6 月,共选取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并伴随下肢残留症状。本研究以对照形式开展,将选取的60 例患者分为2 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 例,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50~75 岁,平均年龄(63.22±4.30)岁。对照组30 例,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51~75 岁,平均年龄为(63.22±4.93)岁。对比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患者符合《现代脊柱外科学》[3]中腰椎管狭窄的诊断,表现为椎间盘的中央管狭窄,伴随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无明显的脊髓性跛行和血管性跛行。同时,伴随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在神经支配区域存在感觉异常的情况,并且存在肌力减弱症状。
1.3 纳入标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患者为初次手术;患者在术后符合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诊断分型标准;患者年龄50~75岁;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和下肢所对应的放射性疼痛评分在3 分以上;患者对本次研究过程和意义了解、掌握后,同意参与相关研究。
1.4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心血管症状;患者合并严重性出血问题;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损伤;患者为妊娠和经期女性;患者依从性较差或资料不全。
1.5 治疗方法2 组患者均接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并给予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干预,随后进行钉棒内固定术。
对照组在术后给予患者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每片0.5 mg],每次1 片,每天服用3 次,连续治疗4 周;同时给予帕瑞昔布钠(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49,规格:40 mg),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每次40 mg,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补阳还五汤包括川芎、当归、黄芪、红花、桃仁、地龙和甘草,对应的药物剂量分别为10 g、12 g、30 g、8 g、8 g、6 g和6 g。将药物统一煎煮,共煎300 mL,分别在早晚服用,每次150 mL,连续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服药过程中叮嘱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避免食入生冷、刺激和油腻的食物。针刺治疗,主要在胃经、脾经上选取穴位,每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下肢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其中疼痛评分最低为0 分,表示无痛,最高为10 分,表示剧烈疼痛,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其中3 分以下表示患者存在轻微疼痛;4~6 分表示患者疼痛可忍受,但是对睡眠造成影响;7~10 分表示为强烈疼痛,疼痛难受,影响食欲和睡眠。(2)2 组患者的脊髓功能评分。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评分为标准,满分为29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越好,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的评分。(3)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应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将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和气虚血瘀症状消失,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缓解,气虚血瘀症状缓解,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有改善,但不显著,气虚血瘀症状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和气虚血瘀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则为无效。对总有效率进行计算,以排除无效率为准。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x2检验。当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疼痛评分治疗前,2 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s,分)
表1 2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6.44±1.20 6.03±1.29 0.395>0.05治疗后2.34±1.00 4.38±1.59 3.394<0.05
2.2 JOA评分治疗前和治疗1 周后,2 组患者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周后,2组患者的JO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更高,功能恢复更好。见表2。
表2 2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 s,分)
表2 2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8.33±2.12 8.22±2.19 0.394>0.05治疗1周15.44±3.22 14.39±3.28 0.114>0.05治疗2周24.35±2.23 18.49±3.22 4.394<0.05治疗4周28.39±1.20 22.93±2.48 9.445<0.05
2.3 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比较[例(%)]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膨出导致小关节增生,从而出现腰椎管、侧隐窝和神经根管等结构变化,促使管腔内径出现狭窄,进而对马尾神经、血管和神经根等造成刺激和压迫,出现腰腿疼痛和间隙性跛行等症状[5]。患者在出现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状后,很容易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40 岁以上者多发,且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发病率亦逐渐增高,对患者健康的威胁较大[6]。临床通常应用传统保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腰痛,但是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残留症状[5]。
此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和“腰痛”的范畴,治疗以补肾为主[7]。萍乡市中医院脊柱外科观察到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有部分患者依然存在下肢残余症状。中医认为腰椎大型手术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肉筋骨受损的情况,使患者气血损伤、正气不足等,患者的经血运行难以推动,出现气血瘀阻等情况,表现出双下肢疼痛和腰痛等[7]。补阳还五汤以通为补、通补兼施,具有补气、活血和通络的功效,对气虚血瘀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对人体不同穴位进行针刺时,可改变患者的神经递质成分,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阻滞痛觉神经传导,实现对机体的调节。
综上所述,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下肢残留症状治疗中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与针刺,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提高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