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谊 吴要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530023)
后期临床教学是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在对中医临床毕业生的考核中,许多中医类高校学生往往存在“中医基本理论不扎实”“缺乏系统的临床思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薄弱”等问题[1],这要求我们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对中医学生临床前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探索微课在中医儿科外治法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考察其临床教学效果,丰富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方法,将中医儿科学中敷背散外敷疗法、小儿捏脊疗法及小儿风蛋药浴疗法等特色外治疗法制作成微课,重点介绍诸疗法的机制、适应证、操作规范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几方面内容;课后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 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人数相仿的2 个班,1 班为实验组41 人,男生11 人、女生30人,采用微课教学;2 班为对照组39 人,男生10 人、女生29 人,采用传统教学法;2 个班均采用同一中医儿科学教材。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实验组教学方法:(1)教师备课:应当根据学情分析情况,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经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微课教学教案,保证后期临床教学能够顺利实施。(2)选择微课主题:根据中医儿科外治法,选择微课主题,如平喘咳外敷散、小儿捏脊治疗等。(3)微课教学设计:在确定微课主题后,精心选择本教研团队在临床准备的相关素材(如规范的操作、部位选取、注意事项等)准备微课制作。(4)微课视频制作:采用Camtasia Studio 视频录制软件、PPT 等多媒体工具,将文本、声音、动画、图形等同步讲解展示的内容,转换成自动讲解的微课视频;部分通过实例录制、视频剪辑的方法,将视频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10 min。(5)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把微课教学贯穿于传统课堂教学,可选择刚上课时播放微课视频以复习前一次课的内容;课中播放微课视频以强调某个知识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下课前播放微课视频,总结当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6)上传与反馈:为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展示本教研室教师教学风采,搭建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本团队成员均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传送至网络平台(如腾讯QQ 群空间、微信等);学生可自行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自主学习后对微课进行评价,并将疑问反馈给教师;教师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答疑解惑,修改和完善微课视频。对照组教学方法基本采取传统的课堂教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PPT 和板书,课前梳理和回顾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课后归纳总结各知识点。
1.3 观察指标(1)临床技能考核成绩。(2)在出科前,采用问卷调查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检验微课教学的效果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法。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归纳问题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面能力、掌握中医儿科外治法知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满意度评价。本调查发出问卷80 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为(86.34±6.04)分,优于对照组的(76.80±5.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05)。
2.2 2 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增强自学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97,P=0.043<0.05);实验组学生提高归纳问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57,P=0.013<0.05);实验组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49,P=0.002<0.05);实验组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64,P=0<0.05);实验组学生扩展解决问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9,P=0<0.05);实验组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外治法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49,P=0<0.05);实验组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0,P=0.044<0.05);实验组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5,P=0<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出科前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名]
近年来不少中医院校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对中医后期临床教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了临床教学基地的内涵建设,同时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推进临床教学改革[2]。目前,一些高校对中医本科学生提出并实践了“早临床”“多临床”的教学方法,促进了中医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临床教学质量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有的高校按照教学内容和进程,实施分段式案例教学改革,使学生早期接触病案,初步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4]。有的高校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指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真实问题掌握科学技术知识,锻炼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5]。在中医内科学后期临床教学方法中,卢跃卿[6]提出临摹直观式教学,采用病例图谱、多媒体试听教材,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实验室,进行详细的教学查房,讨论疑难危重病例,加大临摹直观式的教学力度。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为提高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体系主要用于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临床能力评价中[7]。邓海霞等[8]提出模拟情景剧教学在中医急诊学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江旭品等[9]针对BOPPPS 教学模式的六大环节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网络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对网络教育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王岩松等[10]在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提供“智慧树”教学服务网络平台,展示直播授课及回看,提供课堂答疑和作业指导等;该平台有着丰富的教学指导方案和典型病案解读,便于学生们灵活学习,统筹兼顾。通过网络自媒体的灵动方式完成相应的线上教学,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反复、精心备课,利用互联网便捷、快速的优势,能让学生们丰富思维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们沟通互动,不拘一格,线上互动,线下小组讨论,以及典型病例讨论,能够增强学生们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熊国盛等[11]探讨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对实验组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临床思维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提升、自学能力的培养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在传统的中医儿科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术语多、难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课堂氛围也不够积极活泼。在后期临床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医儿科外治法微课堂创设,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将中医儿科特色外治法微课在后期临床教学中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教学实践,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微课”是以解释某个知识点为目的,通常采取较短时间的视频播放(5~10 min),用于教学或者学习的一种在线教学模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现今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非常重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与教学课程整合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微课便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并成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围绕单个知识点形成独立、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以实现快速、有效教学的目的[12],已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微课已应用到医学院校部分学科中。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结果表明运用微课能提高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13]。段雪琳等[14]进行基于微课的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能够迎合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受到当下大学生欢迎并在生理学教学实验中取得成功的新教育模式,通过该新模式的系统教学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上,微课还可以结合PBL等教学方法,应用于中医经典的学习[15]。在临床见习、实习上,微课可应用于某些具有局限性的学科,迎合了信息化时代医学生学习的需求,可将妇产科见习课堂中抽象的教学环节,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及未来从事临床工作的信心[16]。中医儿科学作为专业课,也需要转变观念,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各种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为此,研究在中医儿科后期临床教学中应用微课显得格外重要。
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疗法教学使用微课授课法,课后提供“微助教”网址链接,学生通过设定的问题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内、外、妇、儿分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临床实习的主要的轮转科室。临床治疗上,因小儿年幼、依从性差、服药困难、服药后易呕吐,药物不能达到有效的剂量,不能发挥很好的疗效;而静脉输液等疗法存在静脉穿刺困难、疼痛感刺激大等问题。中医外治法弥补了小儿服药困难的不足,且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应用外治法尤为有效,自古就有“良医不废外治”的说法。外治法首重操作,但由于婴幼儿有易哭闹、容易害怕陌生人等特点,很多患儿不愿意配合临床教学,增加了实践授课的难度。微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围绕单个知识点形成独立、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教学目的[17],已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微课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常见中医儿科外治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所学内容,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共同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t=7.15,P=0)。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知,实验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学生们的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归纳问题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扩展解决问题能力、掌握中医儿科外治法知识、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医儿科外治法实用性强,操作时间短,每一种外治法都可制作成精炼的教学视频,易于临床教学。故作者提出了在中医儿科外治法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微课的设想,这样能够在课程上顺利完成中医儿科后期的临床带教,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各种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完成中医儿科常用外治法微课制作,并推广至儿科其他课程,对临床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