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心电图课程教学中的建构 *

2023-08-12 07:23谢慧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立体化心电图教学法

谢慧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广东 广州 510405)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医学人才的培养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息息相关。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医学人才“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现状提出了挑战,也对医学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无独有偶,顺应当今互联网盛行、资源开放的潮流,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摒除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整合多途径教学资源,将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高度融合至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各环节的协调统一,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学科交融、能力提升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在未来社会催化下形成的新教育形态[1]。同时,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与现代医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观点不谋而合,从而为培养医学复合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基础。

心电图是一门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具有综合性、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心电图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归纳临床诊断的应用能力。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心电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如下:(1)在教学模式上,运用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培养学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2)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心电图教学中基础与临床的遥相呼应和一体化贯通,重基础而轻临床,忽视了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延伸,与医学领域的实际需求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多被动地学习。(3)过分专注本学科知识,没有从宏观角度与学科前沿融合、交流、对接和更新,学生遇到问题只能从旧模式、旧思路解决,缺乏创新的动力,被陈旧的框架禁锢。(4)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模式单一。现有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质量不高。心电图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可阅读性差。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实践性。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破除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相关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心电图课程教学中建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有效弥补当前心电图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心电图课程教学维度由单一向多元的回归;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等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相长的立体化教学情境。基于此,作者从教学内容调整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优化3 个方面进行了心电图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的探索,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为日后其他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本研究的基本构想主要体现如下。

1 多途径心电图教学内容整合

心电图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凌乱、逻辑性不强、机制抽象复杂,主要表现为总论部分理论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原因在于既往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学习的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已忘记得七七八八;个论部分概念、机制繁多,隐晦难懂,势必在客观上造成学生怕学和难学的心态。为此,心电图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构建应立足教学大纲,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托现代网络及多媒体技术,梳理全盘教学内容,采用归纳、比较、融合、交叉的方法,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层层递进地讲述各种疾病的心电图特征。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有4层含义:(1)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我国新的临床疾病谱,融合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知识,横向、纵向联系,建立符合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各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系统化的整合课程。依据不同医学专业的培养需求,按人体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分为学科绪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心电图等。(2)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从教材建设着手,根据新的课程体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构建高质量的系列化、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群,包括学习指南、试题库、电子教案及多媒体课件等。(3)融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在线网络学习”“课堂实验与竞赛”“临床实践体验”4课堂联动,以形成性评价、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制度等机制为保障,培养“知识-思维-能力-素质”4复合型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4)引入病例情境教学,强化实践环节。为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心电图理论课阶段,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交融,依据异常心电图特征,设置若干专题的病例情境实践课,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实践课。在实践课中,教师按照上述课程内容,创设相应的实地情境,让学生模拟相应角色,按照诊断规范流程,结合理论课学习相应的知识,分析具体病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次序,最后得出相应病例正确的心电图诊断,以及对应的鉴别诊断。另外,依托内科模拟实验中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模型和教学手段,学生能尽早接触临床,进入医师的角色,内科模拟实验中心为培养有扎实临床实践技能以及探索创新思维的医学生提供坚实的平台。

上述4 个方面的多途径、立体化心电图教学内容的整合,利于理想教学环境的创建,从而激发学生对心电图学习的热情,并逐步建立分析心电图的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

2 多元化心电图教学方法的实施

立体化教学是一种有目的、多元化的综合性教学。在心电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法、情境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实践教学法等。例如:讲述心律失常概论部分,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比较教学法;在心律失常各论心电图部分,主要联用情境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在课堂实验课部分,又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从而摒除为突出某一教学法而不顾教学效果的单一的僵化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2.1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方法主要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集中授课、课后学习拓展等阶段。新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时间的60%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理论讲授法教学占理论课学时的25%。另外实验教学包括课堂实验2次(20%)、临床实践2次(20%)。

2.2 建立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依托蓝墨云班课及微信建成了心电图网络教学平台,网上课程资源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远程教学、教学园地等板块。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既可进行交互式教学,又可共享教学资源,真正有效实现个性化教育。

2.3 利用多平台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实现学生和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心电图课程学习可通过多平台实现,同时,在平台中存储了大量的学生学习信息,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分析工具,可获得各种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的结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辅导,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3 多形式心电图教学手段的运用

3.1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完美的统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克服教学需求快速更新与教学资源匮乏的难题,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将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引入心电图教学,可将心电图教学中难以讲清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显示。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更新学科前沿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立体化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单一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的传递,多维度、高效精准地表达同一教学内容,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五官并用,令学生有新奇感、直观形象感[2]。同时,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信息量大,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图像讲解,容易将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图像串联在一起[3],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讲述心电图形成原理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中,适时运用3D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从三维角度动态演示出心脏前中后各个水平面的解剖结构,随着每个心动周期而发生心肌细胞模内外离子交换的过程,心电向量的产生,以及不同阶段产生的心电向量在12个导联轴投影产生波形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这种生动活泼、声图并茂、直观形象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抽象难懂的知识点。

3.2 改革教学手段开展学以致用的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情景模拟实验教学能真实地还原专业工作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模拟职业岗位角色,遵循医学诊疗规程,理论联系实际,身临其境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总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不失为医学理论课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同时,情景模拟实验教学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接近实际,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例如,讲述“心律失常”时,教师可通过交互式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立情景模拟实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设计模拟教学情境,准备好相关病例,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接诊医生。(2)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分析过程,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预判、甄别和总结等步骤,帮助学生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分析,锻炼学生形成科学的临床分析思维。(3)教师从疾病的解剖、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层面,采用课堂提问、设置问题、对比分析等方法,将所讲授的知识融进教学中。(4)教师重视课后总结,条理、客观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巩固与延伸学习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 多层面心电图教学评价的应用

课程评价起着规范、管理、提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功能[4],全面、多元、客观的教学评价指标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态度和方法,及时反馈及整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配合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以“目标、评价、管理”为宗旨的学生评价方案。具体考核指标见表1。

表1 综合评价体系及各项指标权重

设计并建立心电图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评价、课堂实验、课堂测试、病例考核。

课前预习:课前教师可通过云班课或微信发布相关预习作业,规定时间内上交作业,课中随堂随机提问,并记录分数。

课堂测试:每章节课程结束后,授课教师围绕本章节易错点或重点、难点,提出1~2个问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发现学生普遍出错的问题,及时纠正、答疑。并根据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课堂实验: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从完成时间、报告格式、实验内容、结果分析4 个方面评估。

课堂评价:包括课堂出勤、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积极性、表达条理性、思维逻辑性、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实践应用:在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或医院临床见习中,实例考查学生对相应心电图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根据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程的体会进行评分。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平时成绩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尽可能从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培养等方面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真实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心电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摒除了传统教学种种弊端的制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维度建构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且符合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立体化心电图教学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