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抢跑的成长智慧

2023-08-12 09:31张文华晏炎
父母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米果女儿爸爸

张文华 晏炎

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男女生之间的相处和交往似乎变得微妙起来,这也成为困扰父母的一个敏感话题。常年“驻扎”在学校里,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长大的老师,似乎对这个问题更有发言权。

案例回顾

米果是个五年级的女孩,作为父母,妈妈除了要督促米果日渐繁重的学业,还要时刻关注米果的思想动态。最让妈妈紧张的就是女儿现在的同学关系了,网络信息杂乱,孩子又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时期,自身缺少一定的分辨力,真的很让人担心。妈妈也时常从米果和同学的交谈中,有意无意之间听到“男朋友、女朋友”这些刺耳又敏感的称呼,这让米果妈妈的内心更加焦虑。所以,每天放学之后,妈妈都会紧张地观察米果的各种状况,尤其会在意她的一些小物件,从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这天放学回来后,妈妈首先检查米果的衣服,竟然随手就在衣服口袋里摸出了一张小纸条,上面赫然写着:“下课后,热水房见—GL。”妈妈甚至来不及理智地思考或分析就直接朝米果喊了起来:“我在你衣服兜里看到一张纸条,这个GL是谁啊?”“郭路。”米果脱口而出,但此时母女之间的气氛顿时变得火药味十足,米果立刻反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衣服口袋?还随便看我的东西?”米果妈妈被这一声来自女儿的质问激怒了:“你是我女儿,我动你东西怎么了?而且,这事儿你还没跟我交代清楚呢!”米果一听,更生气了:“交代什么?我犯什么错了?我不能有朋友吗?”妈妈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样的朋友需要写小纸条去约见,还偷偷摸摸约在热水房见面,你们要干什么?你是不是‘早恋了?”

望着妈妈渐渐失控的情绪,米果觉得自己内心一万个委屈,随即放声大哭了起来:“我做错什么了?郭路就是想跟我说几句话而已,女生不能和男生说话吗?女生不能和男生写纸条吗?女生不能有男生朋友吗?男生女生说话就是‘早恋吗?”

一阵胡乱的哭诉之后,米果重重地关上卧室房门,把自己锁在了里面。这时米果妈妈还想去敲门追问,被刚下班回家的米果爸爸拉住了,米果爸爸察觉到母女二人此时的状态都不适合继续沟通下去,即便再问,也什么都问不出来。

第二天一早,米果爸爸送女儿上学,路上就和女儿聊天,但米果什么都不回答,始终在用沉默反抗着。到了学校门口,米果爸爸和女儿说:“爸爸支持你在学校交朋友,爸爸覺得……”可还没等爸爸说完,米果立刻打断了爸爸:“行了爸,别说了,我没早恋,郭路叫我去水房,我俩交换了一本书,这书老师不让带去学校,我该说的都说完了,您去跟我妈解释吧,我不想跟她说话。”随即米果下车,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了愣在原地的爸爸。

一件小事,让一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一种尴尬的亲子关系,彼此心里好像都有了个小阴影,这样得不偿失的争执,也许还会从此影响到米果在学校的正常社交和正当交友。那么遇到和案例类似的情况,究竟应该怎么正确应对呢?

美好的情感更需要精心呵护

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为人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敏感时刻,为此焦虑担忧,也是人之常情。作为在校园里看着一拨拨孩子长大的老师们,我们也许对这个问题有一点点发言权。我们也经常会感叹,如果没有外界粗暴的干预,其实孩子们间很多微妙的情感能被他们正确地处理好,成为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爱子心切,要改变固有错误认知

母亲作为女儿的监护人,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是必要的,可是“翻查口袋”“寻找蛛丝马迹”这样的行为显然不妥。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分析:米果的妈妈已经潜意识将米果认定为会发生早恋,才会自己认为在实施“防微杜渐”或者“未雨绸缪”的系列举措来看紧孩子。这种潜意识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预判性误解,所以才会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父母的教育能力源于其认知能力。如果父母带着狭隘的认知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就会导致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亲子关系的不平等。

其实在少年们的交往方面,父母们不必太过纠结,如今是一个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适应社会和接收信息的自由,不能因为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就盲目武断地阻止孩子对信息的获取及交往。我们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观察孩子,还可以用更主动的方式引导孩子。

尊重呵护,铺垫母爱的底色

“你是我女儿,我动你东西怎么了?而且,这事儿你还没跟我交代清楚呢!”这些话都带有典型的等级观念和私有产物的家庭教育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一章第三条强调了“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和“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等要求。作为母亲对女儿的呵护和关爱,更应该基于对女儿的尊重和理解。

倾听和信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一章第五条(二)中提出“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互相之间有血脉情感,应该倾听子女的内心想法,客观、理性、全面地了解情况,站在子女的立场共同应对,这样才会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果为此觉得特别焦虑,或者感觉无助,我们也欢迎父母来和老师进行沟通,可以听听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观察情况及建议,再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做法。

感同身受,读懂孩子的成长

其实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提升,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心理需求、情感标准和个人想法。著名的马斯洛心理需求金字塔就对人心、人性的基本心理需求进行了专业的剖析。他将心理需求层次分为5个,从下至上设定为: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5种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不断递进和上升的。

米果现在正处于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进入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发展阶段,这是成长规律,更是符合身心发展需要的正常心理状态。米果妈妈的行为让米果感受到自己的隐私被窥视,自己的交友被误解,自己的人格没被尊重,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过激举动维护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天性使然,更是人心所向。看见好看的人,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看到美好的景色,会忍不住拍照;看到好看的花朵,会忍不住想去摘……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父母应该感同身受,将心比心地感受到孩子正处在对于两性情感探索的懵懂但又美好的阶段,正在形成着自己的喜好和评判标准,形成着自己的审美和想法,这是成长的信号,应该是值得父母高兴的事。但是,如果父母一味选择用“不信任”“否定”“质疑”“质问”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探索,那么本该美好的需要,也许会成为一生的阴影。

未来可期,自信成长待花开

“早恋”这个词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于我国本土概念当中,这里的“早”主要集中在青少年18岁成年之前,男女双方建立明确的恋爱关系及恋爱行为。这个词的诞生就带有了长辈否定的管束色彩。

其实,“早恋”也分很多种情况,有惺惺相惜的,有单方面明恋或暗恋的,有具备实质恋爱行为的,有跟风模仿的……情况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是米果这个年纪,她也知道了“早恋”这种情况,那么父母就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女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米果放心地分享自己的个人看法,共同分析米果身边的事例,帮助米果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和恋爱观,既要让孩子不会因为自己萌生的美好情感感到羞愧自卑,又要让米果学会理智对待、独立思考、正确判断,总之应该让米果在良好的亲子交流中逐渐明确自己的“现代恋爱观”,日后成长为自立、自主、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

成长并不可怕,父母的教育能力是成长方向的指挥棒。父母形成正确的认知,站在过来人的身份陪伴孩子成长,理解孩子的想法,体会孩子的感受,信任孩子的决定,才能鼓励孩子不断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米果女儿爸爸
打起米果奔小康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艾米果:以拼布为船,通向爱与梦的彼岸
年糕
我和爸爸
爸爸
漂亮姐姐,嫁给我吧!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