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委巡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基础性内容,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预算管理,其对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构建,可以从事业单位职能出发,进行与之相符合的预算方案的制定,并落实具体措施,实现在对预算实施的全流程进行监控的基础上,提供数据支撑的有效作用,以此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奠定事业单位决策的基础支撑,发挥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效力,提高工作质量,强化财务管理水平的效用。
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必须要构建约束力强、标准化、科学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预算制度,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更好地实现预算制度的深入变革,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必须与政府带头“紧日子”开展的现实要求相符合,并充分利用我国财政资源,统筹加大预算对不同类型公共资源的管理能力,以此强化预算支出的管理。加强对预算项目开展中实际效益和开展质量的重视程度,以满足当前新政策、新要求和新形势下的要求,不断依靠预算管理一体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1]。
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管理欠缺统一的管理标准,各个区域之间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究其原因,大都由于预算约束制度欠缺完善程度,导致在预算规划时,盲目重视财政拨款项目的规划管理,但是针对事业基金和经营收入等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收入的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各种类型资金统筹应用效果。
由于对项目环节资金和层级之间管理的衔接不合理,所以必须不断提升预算管理的透明程度,通过预算一体化建设的实施,可建立并完善预算一体化体系,将各个层面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整合预算管理流程,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促进预算管理规范化程度的提升[2]。
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变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为优化财务工作的管理效果,各种辅助财务系统的工作系统日益增加,且不同辅助系统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工作流程日益冗杂,财务工作管理中直接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其不仅提升了基层财务人员工作量,也形成了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联系欠缺,沟通不足的局面,导致整合管理难度不断提升。
各种辅助平台系统的应用,性能优化速度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业务高峰时期,系统运送速度慢、系统应用卡顿等问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通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各个财务系统的整合应用,所增设的系统集中于一个平台之中开展管理,贯通了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信息,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缩减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为对预算管理制度变革进行深化,必须实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在此过程中,需要紧密联合信息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使其贯彻于预算管理的全部流程之中,事业单位业务的变革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变革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机遇,所以这就需要学习和运用预算管理体制,并不断创新。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制度宣贯,优化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3]。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统筹管理不同业务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丰富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制度宣贯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全员参与预算编制的优势性。
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技能,并不断丰富自身的财务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并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思想,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转型。除此以外,财务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与事业单位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由资金来源渠道和业财融合等角度统筹开展预算编制,以此实现落实预算编制工作内容的目的,促进预算编制科学合理程度的提升,以便于统筹事业单位财政资源,维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最后,事业单位业务骨干必须不断强化对财务管理一体化的认知,改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并不能单一地认为预算编制工作是财务部门管理的内容,而是要积极参与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完善预算编制内容,推进业财融合管理方式的发展,促进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升[4]。
事业单位必须明确预算编制的主体责任,明确执行主体的义务,以此提升企业资金应有效益和质量。
首先,明晰不同部门的职责,不断增强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意识,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以便于优化资金的配置和应用,减少虚列项目,套用国家资金的不法事情的形成,并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和诚信管理机制以提升项目预算管理质量。
其次,需要不断强化业务部门预算编制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强化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并做好项目执行中期的监控工作和后期跟踪管理工作,以此真正实现项目成果的最优化。
最后,需要对各个部门粗放式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转变,辅助事业单位不同业务部门履行自身预算编报的责任义务,使其立足于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统筹利用财务资源,精准、科学、合理地实现预算项目的选择和开设,并由业务人员详细编报年度清算经费预算,构建以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齐抓共管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格局,以便于能够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的效果,促进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效益的增长。
1.预算编制
各个省需要开展规范化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时,科学规范的框架内编制可辅助全国上下的有效衔接,确保事业单位之间发展步调处于同一水平,统一开展《技术标准》及《规范》的最大化,可确保政策能够被统一化地落实开展,以此可实现不同级别预算管理总目标的达成,保持基本原则一致性。
依据《规范》要求内容,对项目和基本支出的划分取消处理,预算业务常见设置中,以项目库作为主要的预算业务内容,依据预算项目方法将其纳入项目库,以此进行预算支出,对特定目标、运动及人类项目等开展常态化的项目申报,并做好项目论证、项目实施和评价,实现管理的全周期性[5]。
事业单位实施财政规划时,必须适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尽可能满足宏观布局的国家战略需求,逐层分解并落实战略规划,这就需要不同区域和部门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分析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经营情况,事业单位预算需要在部门内部合理划分等级,可以选择不同部门之间相同的项目开展,也可以类比其余城市的做法,探寻最适合的项目标准,并依据零基预算理念重新进行测算,优化上一年的预算目标,剔除事业单位去年数据之中的不必要内容,并且将其与今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提升项目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缩减的最终目的,维系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平衡。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改变事后监督现状,转变为事前论证、事中调控和事后考核评价的预算编制方式。
2.预算执行与调整
从预算执行角度分析,事业单位需要在满足预算审批的情况下,保证预算的权威性。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单位业务所制定的交用款计划,自动分析预算指标的控制要素,并对应形成支付指令,并根据系统回传的电子凭证,生成项目记账凭证,依据事业单位项目进度,下达相关指标。
在此过程中,若是预算指标超出所设定的部分,需要由主管部门审核以后下达指标。若是立足于战略长远发展角度分析,需要长期实施的项目必须要综合其长远效益分析并制定年度计划。分析预算调整情况,调整中应遵循内嵌原则,严格依照预算调整流程开展规范化的处理,不可随意追加预算,以确保预算权威度。在事业单位项目确立时,必须充分论证并科学分析,但是由于项目具体实施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要想调整预算,必须由专家评估并经过科学论证以后才可以调整[6]。
3.决算与绩效管理
从决算和绩效管理角度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会依据事业单位项目执行情况,总结并生成数据清单,可促进结算数据精准程度的提升,还可提升结算效率,确保单位结算账表,与决算情况相同。事业单位部门内部的项目在年底核算时,若是核算准确,可自动冲销项目,提升结算效率。
开展绩效管理时,必须将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绩效管理理念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各个部门的工作绩效全面把控,提供数据支撑以辅助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绩效管理中,需要扩大项目支出为部门支出,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为保障技巧评估结果的准确及有效应用,财务部门可以依据预算管理一体化机制自动获取数据信息的获取,并制定预算编制,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的有效结合。
4.资产与资金管理
开展资产与资金管理工作室,需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及系统化理念,以此最优化管理成果。为实现政府采购商品目录与资产分类情况的整合,政府采购的电子商城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需要与预算管理一体化机制联合应用,需要统一相同的代码并在不同的单位之中应用,实现资产配置和资本支出的对应性。
此外,事业单位需要由自身资产配置情况为基础,及时盘活并调配单位内部资产,优化内部资产构造,降低资产应用效率低下或者资产浪费情况;强化结转结余的管理,从内置规划出发,及时回收未应用的结转指标,以缩减单位内部资金沉淀问题,实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首先,需要协同事业单位不同部门,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事业企业需要向财政部门开通权限,以便于掌控财务信息,促进下达指标针对性和及时性的提升,以尽量缩减基层单位的压力。可设立审计部门,并强化其权限的应用,使其可随时抽查或者开展定期检查,以便于能够尽早发现资金低效或者资金浪费等问题,降低事后审计开展中资金浪费依然形成的问题事件,需要强化资金浪费的处罚力度及追踪和整改措施,以做到从源头控制资金应用的效用。
税务部门需要与之共同努力,保障税收、债务及非税收收入及时上缴,以此缩减资金流失或者资金迟滞风险发生率。实现非税收入入库联动及资产变动;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或者资产处理等收入,需要在实物流转时,实现直接的收入入库。对单一的内部监督管理形式进行优化,依靠多部门联动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现金流及资金应用情况等全方位把控,提升主管部门监督审核的主要职能,以此辅助绩效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部门信息公开需要依据系统数据实现自动化的归纳分析,以此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机制,精简向上级汇报的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数据传送及时且准确。
其次,公开预算信息,优化外部监督工作。事业企业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司法部门及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需要将预算信息在政府网站或者部门网站之中公开,以便于群众能够查看和监督。此外,积极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依靠互联网监督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外部监管能力,做好失信惩处工作,以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良好内部环境。
当前,财务共享、云计算及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所以必须建立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加大信息化的投入,依靠信息化优势,构建全过程的业务环节管理体系,包括党建、审计、监察、科研、资产、财务和人事等,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促进管理独立性的提升,降低财务风险。此外,依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际情况,需要实现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及预算编制之间的联系,共享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从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出发,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均需要开展对应的培训工作,以此保障财务人员可以掌握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及管理方式,使其可熟练掌握不同业务操作模块及操作流程。需要强化业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做好财务服务引导,明确其业务和工作职责,做好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系统维护人员需要对系统各个业务模块之中常见问题有效把控,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维护工作,强化数据备份与恢复处理。通过提高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素养,可促进事业单位预算一体化系统应用能力及应用效益的提升。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一体化建设开展中,可改善传统财务会计工作情况,不仅可以提升经费应用控制力度,还可以缩减财务人员工作压力,促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明确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责任主体、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落实全方位监督主体、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向着标准化和集约化角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