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锦
“爸爸,以后我们就走路上学吧。”因为连续下雨,有一段路摩托车过不去,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步行到学校,走了几天,儿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为什么?”我不解地问。“这样我们才有时间边走边聊天,还可以锻炼身体。”儿子向我做了个鬼脸。
这是我当年在乡下任教时的情景。那时,儿子也在我所在的学校上小学。
当时,我们家离学校大约4 公里。平时,我每天带着儿子骑“摩的”到学校,步行大约需要30 多分钟。听到儿子这样的要求,我欣然同意,说:“时间紧、有任务时我们就坐摩托车,其余时间我们一起走路,好吗?”
“好,我们拉钩。”儿子露出了顽皮的天性。
那段时间走路上下学,儿子的精神和学习状态好多了,我们父子间的交流也更多了,亲子间的心灵距离也更近了。我们每天在乡间小道上一起行走,走出了健康,走出了亲子情感,也走出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接受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关爱,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替代的,而陪伴,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通过那段陪孩子走路的时光,我深深体会到,陪伴是平等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而不是单纯对孩子的监督。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而真正的陪伴,不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而是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俯下身来和孩子交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平等交流。
家长要陪伴好孩子,就要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一个好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相处的,家庭教育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家长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平等地谈心,言传身教,语重心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心理和个性品格的培养,成为孩子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朋友和榜样,让孩子在亲子陪伴中享受到平等、温馨和快乐。
家长要陪伴好孩子,就要深入了解孩子,關注他们内心的渴求。家长应该像中医给病人诊断病情那样,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交往、个性特长等,摸清他们的思想动向,弄清他们的内心诉求,和他们平等地谈心,做他们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朋友,让孩子在陪伴中更加亲近家长,信任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