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欣
父母从老家来到县城的时候,我正在学校上第一节课。课间休息时,我看到微信上有他们发来的三条信息,前两条是他们拍的从老家带来的自己亲手做的吃食视频,最后一条写道:我们到了,你啥也不用买,下班回家吃饭就行。
我内心顿时涌过一阵暖流,接下来的几节课仿佛充滿了动力。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气温骤降,一丝寒意袭来,仿佛一名忧伤的女子在不停啜泣。临近下班,雨下得更大了。我拿了伞,匆匆往家赶去。
刚到楼梯旁,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往常,这种饭菜的香味肯定是邻居家散发出来的,每次我只有垂涎三尺的份儿,但是今天我很肯定这是属于我们家的味道。
果不其然,回到家,桌上已摆好饭菜。吃饭时,母亲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你父亲今天很早就起床,非要去镇上买排骨炖,说给你带来。”父亲一边吃,一边插话:“你尝尝这排骨咋样,普通的8块钱一斤,不过那种不好吃。我买的是13元一斤的软骨,这样的炖出来味道好。你母亲用高压锅炖了一个小时才炖好,你快尝尝……”
我素来并不喜欢吃肉食,可是这次的排骨我吃了很多,因为它不仅味道好,更融入了家人爱的味道。饭后我走进卧室,房间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阳台上挂满了洗好的衣服。
史铁生曾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他的一个朋友写作的最初动力来自母亲,想出名是因为想让母亲以他为骄傲。多么简单纯朴的愿望,可谁又能说它不伟大呢?
我出身于农村家庭,父母以种地为生,兼做一些小生意,支撑着家庭的吃穿用度等一切开支。虽然贫穷,但为人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儿女能够挣脱这片贫瘠的土地,拥有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生。所以,父母省吃俭用半辈子,供我和我哥读书。直至看到儿女成家,他们才好像稍稍松一口气。
我从12岁读初中时就开始离家住校。因为我家距离镇上中学较远,加之第一次住校,所以刚开始常常想家。那时,我就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想法:如果学习不好,不仅对不起自己的付出,更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那个时候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我当时最害怕过的就是冬天。因为冬天天气太冷,取暖是个大问题,教室和宿舍里没有暖气,更别提空调。记忆中的冬天,不是冻手、冻耳朵就是冻脸、冻脚,那时手上常常裂开一道道的口子,疼得我们龇牙咧嘴。
印象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尤为深刻,那是2001年的冬天,我当时刚上初一。那天,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教室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煤球炉子,我的双手冻得像皴裂了的苹果,一道道伤痕触目惊心,加上感冒了,所以我情绪很差。我一边望着窗外,一边神情恍惚地开始想家,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簌簌落下。我想,如果此刻母亲能来就好了。抬起头,突然间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我母亲来了吗?我赶紧擦了擦眼泪,再定睛一看,果真是。母亲的身上已经落满了雪花,俨然成了一个雪人,眉毛和头发上也覆盖了一层雪。她的脸冻得像一个红山楂,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可我还是看到她脸上挂着笑容,正冲着我招手,我心里顿时流过一股暖流,寒冰顷刻间就融化了。
数九寒天里,雪下得纷纷扬扬,路上的积雪早已没过人的膝盖。瘦小的母亲因为担心我太冷受不了,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她哀求别人找到一辆驴车(当时农村别说汽车了,连三轮车都很少见),拉着厚棉被、厚衣服和一些食物匆匆赶来学校。
事情已经过去20余年了,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小事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支撑着我在遇到苦难时不放弃、遇到困境时不妥协,奋勇前行,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突然想起《卖米》这篇文章,我上高中第一次看时,花了两天的课间休息时间把它一字一句地抄写完,当时感触很深。正因为切身经历过这些事,所以我对父母的每一分不易深有感触,我在心中对自己说:只有不懈奋斗,才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付出。大学时期我基本都在兼职,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同时努力赢得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尽管我的父母未曾给予我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父母言传身教的优良家风却始终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时至今天,虽然我的物质生活依然窘迫,但至少我一直沐浴着父母的爱,不断前行。
后来有幸做了教师,我将这份爱以另外一种形式传递。在教育路上,以己推人,尤其是2019年当了母亲后,我更能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教育植根于爱。愿被爱滋养过的我们可以一直秉持这份初心,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家庭中,都可以持有内心的光,保持精神的富足,让爱与美好一直延续。▲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插图:童梦盒子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