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艳
南乌牛二级站
20 世纪90 年代末,20 岁的我和几个同龄人怀揣梦想,蹦蹦跳跳到单位报到,踏进单位门的那一刻,几个年轻人都惊愕了。
东雷抽黄的抽水站多坐落于村庄以外的旷野,彼时通村路尚未硬化。唯一可与外界联络的电视机时好时坏,好的时候通过有限的三五个频道的节目,可看看外面的世界,坏的时候几个年轻人围成一圈骂着电视。
涉农单位工资不高,标语牌上写着:“水利人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彼时正年少,我们笑着对同伴说:“我们都正式上班了,还能寂寞清贫到哪!”
多年后方才悟透,标语上的话是对水利行业最直白透彻的浓缩。
东雷抽黄小点的泵站只有三五个人。当暮色渐次临近,年轻人遥望家的方向,城市的烟火染红了西边的天色,随着那颗跳跃的鸭蛋黄被青黛色的远山吞没,故乡只在梦里。
“抽上塬的水一部分被分引到田间,另一部分流入下一级泵站,一级一级输送到黄土台塬,东雷抽黄系统最高处要八级呢!作为渭北最大的灌区,黄河水上塬调整了当地传统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灌区经济质的飞跃!”说这些时,师傅一脸骄傲。
第一个灌季,我们趴在出水洞口,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憧憬着黄河水从洞口奔涌而出的样子。当洞里有了轻微的水声时,我们一动不动,生怕惊走了黄河水。随着响声越来越大,泛着白沫的水头卷着枯枝荒草从出水洞口涌出来,浑浊与肮脏令年少的我们失望不已。
机房的指示灯明明灭灭,机器的嘶鸣划破了乡村的宁静。随着最后一台机器平稳开启,前池水位稳定,整理好各类运行日志,漫长的灌季开始了。
抢修突如其来。初春的水冷得刺骨,打开泵盖,满是油污的手从泵体的积水里抽出来,想暖和一下也无从着手,整个人在3 月的机房里瑟瑟发抖。
行走中的青年突然一惊一乍,吓跑了狭路相逢的蛇鼠,它们看一眼惊慌失措的青年,转身隐入深深的灌木丛中。日子久了,青年偶尔也会很礼貌地对它做个手势:”您先请!”它们也不再紧张,慢悠悠消失在土道尽头。夜里被蛇蝎惊醒后不再惊慌失措,大大咧咧拿着手钳夹住墙上的蝎子,打开门送蛇出门,一个人值班时,夜半猫头鹰的叫声听起来也是那么美妙动听。
犹记第3 个夏灌,我和师傅坐在前池边乘凉看水位。周围虫吟蛙鸣,月明星稀,青草散发出的幽香冲淡了酷暑的燥热,我的思绪飘到城里夜市的美食,直到远处隐隐传来雷声,才回过神来。此时天色大变,狂风闪电越来越近。
师傅跳起来给我说:“赶紧关窗!”她飞快地跑到控制室,准备应急电源,雷声在头顶炸开了,风呼啸着,机房的灯闪闪烁烁,突然一片漆黑。
“失电了!”师傅的话音刚落,整整一管坡水一泻而下,水泵电机在水的压力下高速倒转,声音尖锐刺耳。师傅打开应急电源。手摇电话没了信号,她一边吃力地摇着出水闸阀,一边喊:“快上去叫人!”
瓢泼大雨打在身上,我沿着管坡跌跌撞撞往生活区跑,台阶泥泞湿滑,中间不知道摔倒了几次,也顾不上膝盖疼,爬起来继续向前跑,直到对面有手电筒的光束隐隐约约照过来,我知道,同事来了。
大家按照应急预案沉着冷静做好各项工作,当师傅关闭了最后一台出水阀门,在枕木的作用下,倒转的电机慢慢停了下来。
师傅喝了口茶,对我说:“遇到这种情况,水工更辛苦,他们要冒雨上到渠道,把所有闸门斗门提起泄流,以减轻对机房的压力。”
夏日的天说变就变,很快风停雨住,供电恢复,明晃晃的控制室让我感觉刚才恍若是一场梦。此时,坐在控制台前的我再也忍不住哭了。
师傅笑着说:“傻孩子,刚才怎么不哭?”
“刚才紧张害怕,顾不上哭,现在想想挺害怕,就忍不住了。”我抽噎着。
雨后的天特别蓝,我和师傅一起徜徉在渠道上,眼前晃过昨夜那一幕,一直萦绕心头的那句话脱口而出:“师傅,你从西安到乡村的落差可不是一点,到底是什么让你坚守了这么多年?”
“起初我们也和你们一样,咒骂过这片土地,迫不及待想逃离。直到有一次我和我的师傅站在这里,看着渠水流到田间,渗透到庄稼根部时,枯黄耷拉的庄稼瞬间变得青绿笔挺。师傅指着一棵棵挺拔的庄稼说,这就是水利人的成果,东雷抽黄建成投入使用后,彻底解决了渭北旱塬的水荒粮荒,了解了这座工程后,内心就有了坚守的理由。”
东雷二级站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人是农业丰收的守护神。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个行业的确寂寞清贫,但看到水润生命这个过程,看着颗粒饱满的庄稼,还有什么不值呢?”师傅接着说。
时光飞逝而过。一阵风吹过,40 年岁月悄悄溜走,始建于20 世纪70 年代的东雷泵站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机房的设备一刬换新了,轻轻点一下鼠标,机房的一切尽收眼底,自动化的开启预示着泵站进入了新纪元,国家对水利基础建设的重视使灌区面貌焕然一新。
师傅早已退休,故地重游,已过不惑之年的我陪着她站在改造后的泵站前,感慨万千。当她给吹着空调的年轻人讲起过往的艰辛时,他们一脸蒙。
原野在四季里变换着色彩,乡村在岁月里变了模样,站在渭北旱塬,放眼望去,唯有抽水站静默在原址,新旧交替。有它在,渭北人民的饭碗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了这样的使命,就有这样一群人,执着坚守在渭北的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