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现代化路径的探索

2023-08-10 13:51李五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秀山摘帽区县

文|本刊记者 李五洲

秀山县兴隆坳农业园区,春茶季节也是旅游旺季

重庆脱贫摘帽后的区县,不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曾经的贫困户返贫,而且还在积极探索乡村现代化的路径。

随着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脚步,“三农”工作重心开始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这不仅是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昔日的贫困地区才摘帽不久,如何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不返贫?如何壮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如何吸引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青山绿水?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东南部的黔江、秀山、武隆、酉阳四个昔日贫困区县。这里属于武陵山区,不仅曾经是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地区,而且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98%以上国土面积为山区和丘陵,交通不便、发展产业困难。最晚摘掉贫困县帽子的酉阳县(2019年摘帽),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点帮扶县。

不过,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脱贫摘帽后的这些贫困区县,不仅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曾经的贫困户返贫,还在积极探索乡村现代化的路径。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庆从市到区县、乡镇,扶贫开发领导机制和帮扶机制依然存在,市、区县、乡镇三级领导定期调研、开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不松懈,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政策,市委书记袁家军更是明确要求把防止贫困群众返贫致贫作为新重庆建设的基本底线。9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鲁渝东西扶贫协作,每年为重庆贫困地区带来援助资金近10亿元人民币;来自重庆市级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17个市级帮扶集团的对口帮扶、重庆相对富裕和贫困区县间结对的对口帮扶也在继续,并选出基础薄弱的县、乡镇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采访期间我们就遇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山东济南市科技局、重庆江北区等单位的挂职干部。而在酉阳的叠石花谷景区,重庆高速集团对景区的帮扶举措之一是在景区边上增设了一个服务区,过路的游客可直接从服务区进入景区游玩,仅去年国庆节一天就为景区带来3000多名游客的客源。区县和乡镇下派的驻乡镇、驻村工作也在继续,重庆市目前每年仍有近万名干部被派驻乡村来帮助农村发展。记者在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还现场采访了区乡村振兴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交接仪式。

农村要振兴、要实现现代化,首要的就是要有可持续、成规模的支撑产业。脱贫攻坚之初,最困扰当地干部的问题也是产业发展问题。武陵山区平均海拔高,农户居住分散,土壤瘠薄不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1亩,产业发展困难。脱贫攻坚以来,经过不断努力,重庆在全市打造了5.6万个产业帮扶基地,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多品、一县有几个大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加强。例如,秀山县发展起了38万亩中药材、22万亩油茶、20万亩柑橘、19万亩茶叶和1000万只畜禽五大产业,仅茶叶一项年产6万吨、年收入15亿元;黔江区太极镇发展桑园8700亩、年产蚕茧6000担,同时开发出桑叶茶、桑叶面,把桑蚕做成了全镇第一大产业;武隆区荆竹村利用喀斯特地貌和高山避暑资源发展高端民宿集群,不仅把一个昔日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还被联合国列入了全球脱贫案例。村村通路、通网、通水、通电的基础设施投入,助推了当地物流的发展。遍布乡村的快递网点让村民们通过手机就能接单,昔日只能自己食用的高山小土豆、竹笋、腊肉等农产品成了城里人稀罕的无公害高山食品,卖出了好价钱。连秀山这个昔日交通闭塞的县城都有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这里的商品发到900公里外的广州只需1天时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就谈不上发展。刚开始搞脱贫攻坚的时候,农村最紧缺的是各类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青壮年都到大山外面打工了,山村剩下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采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和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人选择到农村发展。比如,经营700多亩茶园、带动当地220户农户务工的秀山边城韵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板刘毅是从城里下乡的创业者;在家乡何家岩村创立了临崖咖啡厅、“雨山前”和“星空下”民宿项目的何然,属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年销售5000万农产品的秀山祺飞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板杨秋,是务工返乡人员;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特色产业桑蚕、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则饱含着区乡村振兴局驻村干部李全华的心血……当然,人才振兴也少不了全力为当地培养文旅产业人才的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这样的学校,以及重庆市动态储备在村挂职的1万余名本土人才。

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生态振兴。渝东南地区的生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且是越来越好了。本身属于三峡库区,加上高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对生态保护要求极高、政策也非常严。因此,我们走访的四个区县,基本没有发现化工产业,污染较大养殖业也控制严格,当地更多发展的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发展茶叶、中药材、花椒、桑蚕、柑橘等绿色种植及其深加工。另外,充分利用喀斯特地貌、当地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高山避暑优势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也是遍地开花,例如酉阳在荒漠地上建起的叠石花谷景区,武隆荆竹村高端民宿群,黔江区的金鸡坝现代农业观光园,秀山的边城洪安少数民族风情景区等“无烟产业”,很多农民都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渝东南地区的乡风越来越文明,正朝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着。这一点,从脱贫攻坚之初就有制度设计,比如通过倡导个人卫生、美化人居环境,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同时,也培养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以厕所为例,本来这是农家内务,但是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农村持久推动厕所革命,让农户用上了干净的水冲厕所。2023年6月21日,重庆市还特地召开了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力图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由2022年的85.5%再次提高。遍布各村的乡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也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把一些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向农村推广;通过孝善评比、文明家庭评比、举办乡村体育比赛等方式,使得家庭和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谐。昔日的贫困户、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村的罗元发说,过去越是穷越喜欢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他当贫困户的时候平均几天就要吃一次这类的酒席,一年花销2万多、负担沉重;现在攀比风被村规民约刹住了,最近一年他在人情往来上的花费也就三四千元,这些钱对于他这个已经变身为致富带头人的农家乐老板来说早已算不上负担。

无疑,从今天的渝东南地区,我们看到了昔日深度贫困地区的变化:不仅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逐渐远去,而且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通过发展长效和规模产业、保护和利用生态、吸引各路人才和资金下乡、倡导文明生活习惯等,农民生活越来越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农业也朝着现代农业方向转变,农村也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型,乡村现代化的雏形初现。

猜你喜欢
秀山摘帽区县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秀山花灯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雪花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