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问题及政策研究

2023-08-10 04:45:09徐敏吴丹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校企加工

徐敏 吴丹

作为一门应用型工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来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加工技术对食品的营养、安全、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积极探讨与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政策,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食品加工领域人才。

1.引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涉及食品的加工、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存储等行业。在国家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健康、包装设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同时,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因为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作为培养粮油食品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的重要科目,其专业课程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因此,高校有必要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行业伦理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同感。

2.食品加工技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食品加工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食品生产领域也在科技的更迭中逐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近年来,生物工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是由于以上变化,食品加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众所周知,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因为食品加工技术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相关专业教师不仅要将食品的加工、存储、运输、包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形成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对知识有客观的认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通过独立分析来解决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换言之,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应该采取成果导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并检验知识,真正将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活动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业的发展从未停下脚步。食品生产、包装、运输、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极大推进了食品行业发展。然而也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一些先进的食品生产技术被滥用、误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食品储藏技术原本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缓解运输和销售压力而出现的技术。一些不良商贩却利用储藏技术这一特性,使过期食品再次流入市场,并将其销售给消费者。另外,在食品处理环节,一些商贩违反有关规定胡乱添加化学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中蕴含的有害物质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类似偷工减料、细菌超标等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不断出现,而这些问题之所以屡屡发生,是因为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更应该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渗透,通过专业课程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从而满足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

3.校企协同模式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养成诚信、求实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在此过程中,高校可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协调教学资源、实现信息互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在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着现实推进意义。尽管现阶段该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3.1课程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思政

传统专业课程的考核依据是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完成。首先是教师是否按照期初设置的教学进度完成各单元的教学任务;其次是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强调了各单元的重难点;最后是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期末考核。学生如果將以上任务全部完成,就可以通过该专业课程的考核。受传统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影响,专业课程教师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部分,很少涉及思政教育内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思政考核模块。换言之,学校对教师的思政教育模块不做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围绕书本内容而展开教学,而不会或很少将心思放在思政教育方面。加之教师对学生产生的思政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很难通过课程考核的方式得到验证,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惰性。

3.2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缺位

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师认为思政教育的职责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部或辅导员,而不应该归属于日常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范畴。因此,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师存在思政教育意识缺位的现象。当然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专业课程教师虽然擅长本专业和领域内的知识教学,但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不知如何下手,使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存在诸多问题。

4.校企协同模式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改进策略

4.1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文化引领功能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校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发挥校企文化的引领作用。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利用企业的文化资源,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可邀请企业的劳模和匠人来学校开展培训或讲座,为学生树立工匠榜样,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学校可通过学习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现阶段学习、技术方面存在的困惑,为学生介绍当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使学生对行业和岗位有客观且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突出职业特色,宣传行业发展优势。例如,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周、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追求的职业品质。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应充分发挥好课堂思政的育人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可结合单元内容开展专题教育,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高校应从食品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出发,加强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连接,立足于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4.2创新教学设计,开发特色课程

在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设计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食品生产和加工各环节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进入行业,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也是学生个人价值的核心体现。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走得更加长远,还应该具备诚信和责任担当。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食品加工技术类人才应同时具备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诚信守则的品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师要实现以上总的教育目标,然后将总目标按照层层分解的方式落实到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上。教师在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的同时,需要对各个教学单元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4.2.1顶岗实习

诚如前文所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在此情况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合理规划顶岗实习计划。同时,学校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和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学生可通过分批次的方式进入企业内对食品生产的各个流程、工艺、技术要点、质量监督管理等环节进行参观,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顶岗锻炼。学生进行顶岗锻炼并不是做免费劳动力,也不是纯粹的旁观学习,而是带着目的和角色进入各个生产线和工作岗位,通过观摩各个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要点,领会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实践要求,然后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与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待在同一生产车间,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久而久之,增强自身的岗位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4.2.2翻转课堂

理论来源于实践,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践生产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论证。因此,教师可以以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为导向,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学习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不断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对于具体模块的知识也可以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在知识和产品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例如,在进行食品分类模块知识讲解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的方式,结合某一生产车间食品原材料的特性、产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知识输出,让学生通过现场观摩、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3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增加思政考核权重

传统的课程考核依据是笔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天气、试卷的有效性、学生当天的状态等都将影响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期末笔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某一时期的表现,并不能评价学生整个学期或年度的学习成果。因此,高校应不断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应将考核的主体、内容、方式进行多元化设计,为保障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专业课程考核应增加思政考核的权重。教师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将学生食品加工的实训设计、团队协作、技术创新、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纳入综合考核的范畴。

4.4强化教师思政教育意識,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高校教师的使命在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自身的教学意识和业务水平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食品类专业应用性很强,因此,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教师应实现“双师”导向。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得教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要健全课程思政背景下“双师”评聘标准和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参与“双师”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应不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校外学术交流,参加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培训、讲座、会议等,为校内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注入活力。学校还可通过举办校内思政课程比赛的方式,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从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教学评价等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专业课程教师作为教学第一责任人,应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强化自身的教学和育人意识,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结语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应充分凸显课程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校企合作的持续推进,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通过顶岗实习和翻转课堂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和实践互动中对岗位和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另外,教师应守好自身的责任田,不断增强思政教育意识,自觉钻研并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校企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10
后期加工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