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有效评价的策略

2023-08-09 05:44万千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
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赏析小学生音乐

万千 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

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是由兴趣和好奇心支配的,音乐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满足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后,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一、兴趣教学法的含义及实施的意义

(一)含义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学生兴趣的角度,对实施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设计,进而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并积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的思考,进而达到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运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二)实施的意义

1.促进学生喜爱音乐知识的学习

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喜爱学科的成绩较好,反之学习成绩较差,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自身喜好因素的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同时设计的教学策略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产生喜爱音乐知识学习的情绪,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探究中,并积极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研究、探索知识,进而显著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思考、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构建良好的学习课堂

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环境都是学习与探究知识的氛围,学生会受到环境的感染,进而积极投入学习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与行为都会远离学习,从而阻碍学生成长。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课堂,利用环境去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促进其全身心地学习。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后,学生会因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而积极投入学习中,会对周围的学生产生感染作用,能够让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知识,进而实现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学习并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4.快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能够认真并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去探究知识时,知识才会融入学生的思想中并被有效理解。否则,即使教师教学过程再优质,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将兴趣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后,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于课堂中,其思维也会跟随教师的引导而积极思考,从而快速理解知识点并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评价的策略

(一)注重实践体验,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小学音乐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特征,其中实践性强调学生亲自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切身感受的同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你比我猜”的游戏。教师给出歌曲题目,由一名学生用动作描述题目或歌词内容,其他同学猜歌名。这种猜歌方式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让学生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并在游戏的带动下理解音乐知识,感受作品内涵,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让学生在音乐海洋中遨游。另外,学生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也会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思想观念。

例如,在《水花花,泥巴巴》的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唱歌曲后,增加一个创编歌词的实践活动环节,并以“友情”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行创编歌词,或小组共同创编歌词的方式进行比赛,而后将完成的歌词展示给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并且在表演时也会更加自信和喜悦。在所有同学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评选出“创新奖”“合作奖”“最佳表演奖”等,如此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还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另外,音乐虽然是一门听觉艺术,不具备视觉艺术的直观性特点,却能够通过听觉发散思维,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震动所发出的音调、音色不尽相同。所以,在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生活中的do ri mi”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筷子敲打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杯,并尝试用玻璃杯演奏曲子。这种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新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施自由式交流,引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喜爱

音乐教师在第一堂课教学中应采取自由式交流的课堂模式,目的是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交流,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并且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喜爱教师,达到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学科学习的目的。因此,音乐教师应重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够喜爱自己,进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保证并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进入课堂后应先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教师具有幽默的教学风格,应在第一堂课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利用幽默感快速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喜爱。若教师不具备幽默的教学风格,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比如,生活中的你是个爱微笑的人,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这种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进而喜爱老师,达到第一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询问学生:“你们是怎样理解音乐的?音乐的存在具有怎样的作用?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很多学生害怕自己的答案错误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所以往往不会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错了也没有关系,只要敢于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就是最棒的。”通过教师的鼓励,当第一位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后,其他学生也会积极回答,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并对其他学生的思想产生感染,进而促进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与老师的交流中。同时,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喜欢老师,进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从学生回答的内容中掌握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可以给予自己准确的信息并融入后续教育教学中,可以实现音乐教育的针对性并提升教学效果。然后,教师可以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述,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答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感受的过程去正确认知答案,进而实现正确认知音乐的教育目的。

(三)突出评价正面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评价过程中,多元评价还可以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时评价、期待式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评等形式。在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元评价的时候,不仅要做到客观性,还要尽量使用期望性和鼓励性的积极评价。比如,对于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教师要积极指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要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例如,歌曲《西风的话》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点线类图谱的音乐知识。在这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歌曲旋律的起伏,体会到音乐的力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联系柳枝的形象和特征,不能感受到随风飘荡的柳枝的状态与节奏的起伏之间的连接性。教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在这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对他们参与歌唱、乐器训练中的态度进行评价,并进行及时反馈,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情感状态,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此外,还应强调评价的特殊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首先应了解学生。例如,对于调皮的学生能够给予严厉的期望性较高的评价;对于歌唱得好但却不愿表现出来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向小伙伴展示,让同伴给予正面的评价,让他们战胜恐惧,展现自己的信心和渴望。

(四)音乐与舞蹈融合,增强学生音乐感知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还要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宗旨。众所周知,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能够为人们带来听觉享受,舞蹈作为视觉艺术,能够为人们创造视觉冲击,二者融合,可以营造别具一格的视听盛宴,使人们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美妙。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深度融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重,音乐与舞蹈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能够让课堂变得有趣,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如,小学音乐中有很多歌曲难度较大,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歌词意思,导致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深刻体会音乐的乐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舞蹈与音乐相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音乐美感。

例如,在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唱歌边结合歌词做出相应动作。当唱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时,学生需要做出海面划船的动作。当唱到“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时,学生要做出观察四周的样子,仿佛看到“绿树红墙”。再如,在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唱到“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时,学生要做出手指指地的动作,仿佛地上生长出千姿百态的花草。由此可见,通过舞蹈与歌曲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五)利用“讲故事”,激发学生学唱欲望

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应了解小学生从出生起至现在,聆听的最多的是各类故事。因此,小学生对于故事的喜爱程度较高,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应用故事性较强的歌曲来激发出小学生的学唱欲望。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典《彼得与狼》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出小学生学唱这首歌曲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看到这首歌曲的标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小学生聆听过“彼得与狼”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故事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每位学生都想“讲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并给予一定的时间编排故事演绎的过程,利用表演完成“讲故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会因对这一故事的喜爱而集中在课堂中,在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要表扬学生并引入本节课需要学生学唱的歌曲,比如:“你们知道吗?在音乐领域中还存在《彼得与狼》歌曲呢?不如我们先来听一下,看看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不是我们所知的‘彼得与狼’呢?”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学生会因对“彼得与狼”故事的喜爱而积极聆听这首歌,并为后续学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开展赏析教学法,构建高效课堂

针对当前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有限、课堂注意力不足等现状,教师要结合音乐教学目标与实质,高效利用赏析教学法,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陶冶情操。同时,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又要深入思考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性、艺术性与民族性,强调音乐作品的可模仿性、可唱性以及可听性,并结合多元化的作品展示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音乐作品赏析,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难度,并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好感度,使其将学习音乐的态度转变为“我要主动学音乐”层面,以切实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开展赏析教学时,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在赏析课堂上的表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时调整与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构建高质量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节奏欢快,充满童趣,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时教师采用赏析教学时,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部分音乐内容赏析示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后与家长一起搜集其他作品进行反复赏析练习,并在下节课进行奖励与评价。这既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赏析课堂,又能保证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断构建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赏析小学生音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