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京剧《王者俄狄》的跨文化改编策略

2023-08-09 19:01:38史欣冉
剧作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本土化

史欣冉

摘 要: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故事首先被索福克勒斯改写为剧本《俄狄浦斯王》。随着世界戏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一故事原型不断被创造和改编,搬演到多个国家的舞台之上。中国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实验京剧《王者俄狄》。此次改编不仅使东西文化实现融合与交互,而且还成为了跨文化改编的范本,从古希腊悲剧到实验京剧,通过创作本土化的故事情节、安排锁闭式的戏剧结构、建构东西融合的舞台表达三种改编策略来重构作品,实现京剧《王者俄狄》的跨文化改编。

关键词:《王者俄狄》;本土化;舞台表达;改编策略

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改编而来。在雅典城邦时期,戏剧占有极高的地位,而《俄狄浦斯王》的问世也创造了戏剧史上的奇迹。该作品是古希腊戏剧的经典之作,也是后世人常搬演到舞台上的剧目,其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原型故事,展示了经典古希腊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在冲突中揭露出俄狄浦斯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该故事曾被改编为多个版本,各个国家的戏剧也都曾排演过。中国实验京剧版本的《王者俄狄》于2008年秋在巴塞罗那首演[1]P115,根据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改编,将古希腊时期俄狄浦斯的故事进行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改编,使该剧用京剧的形式演出西方悲剧,给中外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该剧在2014年土库曼斯坦国际戏剧节荣获最高奖项——‘金质戏剧荣誉奖,主演翁国生的精湛舞台表演,让观众连声叫好。”[2]P1

中国京剧版本的《王者俄狄》讲述的是俄狄王子本是梯国皇帝所生,在他出生之际便被神灵占卜出他有“弑父娶母”的命运。皇帝担心神灵的预言会实现,便将俄狄的双脚用钉子钉住扔到山上。由于仆人的不忍心和命运的阴差阳错,俄狄成为了柯兰国的皇子,柯兰国的神灵也同样占卜出了他“弑父娶母”的命运。俄狄王子不愿接受“弑父娶母”的命运,为保护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决定离开,在出走的路上撞见梯国老王的马车并将其杀死,随后又平定了梯国的瘟疫,成为梯国的国王,迎娶了自己的母亲,而这一切俄狄并不知情。当他以为自己逃过了命运之时,梯国却突发瘟疫,刹那间梯国上下万民哀号、尸横遍野。三位神灵的出现引领俄狄追查灾祸的根源,走向了寻找真相的道路,最终引发了一场人与命运的博弈。预言开始灵验,俄狄依旧没有逃过命运的预言,最终他刺瞎双眼。实验京剧《王者俄狄》通过创作本土化的故事情节、安排锁闭式的叙事结构、建构东西融合的舞台表达三种改编策略,实现了由古希腊悲剧到中国京剧的跨文化改编。

一、故事情节本土化

各个国家都曾以俄狄浦斯王为蓝本,于舞台演出中再现俄狄浦斯的故事,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会保留俄狄浦斯原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与时代背景。而京剧《王者俄狄》则将故事情节进行本土化改编。京剧《王者俄狄》借用中国古代国家与古代人物,将英雄时代的忒拜王宫改编为中国古代的柯蘭国和梯国。创作者将俄狄浦斯王的身份转换为中国皇帝的身份,对标中国古代的王权社会,在改编时将俄狄浦斯的故事情节融入到古代帝王的形象之上,俄狄王子不仅要与命运抗争,还多了一份君王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故事情节中“本土化”再创作,属于“中国化改编方法”,突破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实现了跨文化的交流,让俄狄的故事成为“中国故事”。在创作中尽量减少由于国别、地域、民族之间的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故事情节的本土化改编,是跨文化改编的创作方法,能够减少差异,让故事情节合理化,同时也能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易被大众所接受,便于文化的交流和接纳。古希腊悲剧紧扣“人与命运”这一主题,并具有古希腊神话的文化背景,使其表达更加深刻,富有文化意蕴。京剧版本虽然将文化语境调整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形象,但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挖掘较浅,并未突出“理想主义的少年天子”这样的人物形象,所以在主题表达上仍然停留在“人与命运”的博弈,并未有新的拓展和中国文化意蕴的表达。

从戏曲的悲剧历史来看,中国的戏曲艺术大多是悲剧,一以贯之地导致中国观众对悲剧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俄狄浦斯的故事属于统一悲剧范畴,其悲剧内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戏曲中的悲剧故事如《窦娥冤》《桃花扇》《长生殿》等都备受观众喜爱,使俄狄的故事改编为京剧奠定了审美接受的基础。孙惠柱老师曾言:“《王者俄狄》跟历史关系不大,有点像寓言,就可以本土化”[1]P118,由此可知,在进行跨文化改编时,戏剧内容在选择上也应该遵循“相通”的原则,悲剧内核的相通是跨文化改编的基础。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题在于俄狄浦斯一直在反抗命运,但其命运早已注定。京剧中用神灵口中的“血疑”引导俄狄王子去寻找剧中“杀父娶母”的真相。真相解开之时,亦是悲剧诞生之际,虽然能拯救梯国的民众脱离天灾,而俄狄将承受命运的悲剧。京剧中的俄狄王子不仅是寻找真相,他身上还多了一层心系黎民苍生的责任。悲剧的结尾、命运的安排、神灵的预言、生活的巧合都是中国戏曲中经常具备的元素,正是由于俄狄故事中东西方一致的悲剧内核,才让俄狄的故事可以实现跨文化的传播和演出。

二、戏剧结构“锁闭式”

中国戏曲擅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线性叙事,而西方悲剧《俄狄浦斯王》则是典型的锁闭式戏剧结构。京剧《王者俄狄》选取了“锁闭式”戏剧结构,放弃了传统的戏曲叙事方式。

京剧《王者俄狄》在改编创作时就有多个版本的更迭,编剧孙惠柱老师提到过:“我的改编与希腊剧本相比主要有两点改动,一是主题,俄狄成了理想主义的少年天子;二是结构,让全剧从俄狄主动出逃开始。”[1]P115其中对于叙事结构的安排上存在一些争议。最初的改编版本是从俄狄在柯兰国发现自己身世秘密决定离开时演起,但是在后期的排演中,“卢昂导演认为原话剧的结构更好、更紧凑,便删除了前面的俄狄出逃”[1]P115,按照原话剧“锁闭式”的戏剧结构安排情节,后面的演出版本的开端改为从俄狄当国王后遭到瘟疫去见神算子开始。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锁闭式戏剧结构具有叙事上的优势,从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写起,一边伴随着情节发展中的“发现”与“突转”推进故事情节,一边回溯过去的情节,将故事情节集中、凝练,展现最具有“戏剧性”的时刻。虽然锁闭式戏剧结构有利于矛盾冲突的展现、叙事的集中、情感的表达,但是由于“原剧本”结构的影响,京剧版在结构上虽然突破了传统戏曲从头至尾线性叙事的戏剧结构,但是却又被束缚在西方戏剧锁闭式结构之中,不仅没有在结构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而且还丧失了戏曲艺术中情感递进的美感。京剧版虽然在结构上稍有不足,但是仍有其实验创新之处,突破传统的戏曲叙事结构,运用锁闭式的戏剧结构重构故事情节,使京剧《王者俄狄》的“实验性”增强,在戏曲艺术中使用西方戏剧结构为戏曲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东西融合的舞台表达

东西融合的舞台表达是实验京剧的跨文化改编的关键。所谓“实验京剧”,其实验之处最直观的体现便在舞台表达之上——脱离传统京剧艺术一桌二椅的形式,让戏曲表演程式融合西方表达方式,在保留戏曲程式美的基础上,也让西方悲剧获得了表达的空间,这既是实验的又是传统的。该剧的舞台演出在维持传统京剧美学的基础上,融入肢体的表达及西方的戏剧理念,在本土化的故事情节之下完成了一场跨文化的京剧实验。

开幕伊始,该剧用旁白的方式介绍了俄狄故事的基本故事情节,由旁白导入演出,让观众清晰了解故事主人公的背景。舞台背景是一个圆形的中国符号的雕塑,舞台上仅有一个明黄色的皇椅,黄椅位于舞台的正中央,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利,通过灯光的不断闪烁和背景难民求助声作为该戏的开场。剧本旁白的形式代替了传统戏曲中自报家门的环节,极简的舞台将西方“空的空间”的理论与中国一桌二椅的结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剧中三位神灵角色的设置,更是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三位神灵通過灯光的变换、火和烟的运用营造形成神秘感,伴随着乐器笛子演奏出来的背景音乐,出现在舞台中心,其位置呈现为三角形的稳定结构。蓝、绿两种颜色的顶光打在神灵的身上,产生朦胧与变幻莫测的舞台氛围。三位神灵身穿带有太极八卦图案的长袍、手拿拂尘、其中两人戴着面具,另一人脸上画着红色的面具,在舞台上跳起某种仪式性的舞蹈。舞蹈和戏曲程式结合,唱段讲述了梯国天昏地暗的瘟疫现状,“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唱词暗含俄狄王子的命运选择,三位神灵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场仪式性的出场。首先,极简的舞台布景设置既有东方戏曲美学中“一桌二椅”的痕迹,亦有西方戏剧中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的理论运用,“《空的空间》中的看法跟中国戏曲是很贴的”[1]P116。其次,是用三个神算子代替原剧本中的神示,这一点受到西方戏剧《麦克白》中三个女巫形象的影响。再次,是神算子的带有道教八卦图案的长袍及面具的运用代表其可以预言,戏曲程式和肢体舞蹈结合的表演身段也展现了东西融合的舞台设置。最后,俄狄刺瞎双目时,在西方戏剧中往往用残酷表演展现出来或者被第三叙述者叙述出来,而在京剧舞台上则借助了戏曲的水袖道具,通过演员控制水袖遮住眼部的肢体动作完成刺瞎双眼这个故事情节,既具有舞台表演的创造力又拓展了水袖这一元素在戏曲舞台上运用的空间,将水袖这个戏曲舞台上常见的道具赋予新的含义和功能,这便是传统戏曲元素的创新性运用。“该剧处处显示出东方戏剧的特色,顺延着中国戏曲叙述自由、时空跳跃、场景空灵,充分发挥虚拟性和假定性的美学品格。”[3]P18,东西融合的舞台语汇在京剧舞台上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保留戏曲的形式美,结合西方舞台的现代性,让西方故事在中国土壤中又产生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实验京剧《王者俄狄》通过创作本土化的故事情节、安排锁闭式的戏剧结构、建构东西融合的舞台表达三种改编策略来重构作品,实现了该剧的跨文化改编。但是该剧仍有其不足之处,其不足在于实验性不足。该剧虽带有“实验京剧”之头衔,却在剧作结构和主题表达上缺乏创新性,剧作结构受限于西方三一律的剧作结构,主题表达上虽符合中国文化语境但尚未挖掘其主题的多样性,囿于原剧本的故事框架之中,缺乏东西双方更为深刻的文化互动与交流。《王者俄狄》为跨文化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以此作品为起点可以继续探索寻找实验京剧跨文化的改编之路。

注释:

[1]陈戎女:《孙惠柱:跨文化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7期

[2]顾芝兰:《浙江京剧团〈王者俄狄〉获国际大奖》,《文化交流》,2014年第5期

[3]美成:《耳目之娱 心灵之撼 解读实验京剧〈王者俄狄〉》,《上海戏剧》,2009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责任编辑 岳莹

猜你喜欢
本土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56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及其演变的本土化思考
海外大学慕课的现状与本土化策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21期)2016-07-10 12:22:35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东南法学(2015年1期)2015-06-05 12:21:34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汽车零部件(2014年8期)2014-12-28 0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