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举措及对上海的启示

2023-08-09 17:38:18陈諔文
科技智囊 2023年7期

陈諔文

摘  要:近年来,“深科技创新”(Deep Tech Innovation)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发力深科技创新。2022年7月,欧盟出台了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提出了五大旗舰行动共20项举措,大力支持和推动深科技创新,以促进深科技产业发展,增强科技领先地位。文章梳理了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总结了上海深科技产业概况,分析了上海在深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瓶颈,从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制度供给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培育高端紧缺人才等方面提出推动上海深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期打造卓越创新生态环境,激发深科技创新活力,为壮大未来产业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深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3.07.09

2022年7月,欧盟委员会出台的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明确指出,深科技创新(Deep Tech Innovation)是指植根于前沿科技和工程,并高度融合物理、生物、数字领域技术突破的创新成果,在面对全球挑战时有可能提出革命性解决方案,变革商业和市场格局,推动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创新;深科技产业即应用深科技创新成果的新兴行业,包括高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区块链、无人机和机器人学、光子学和电子学、量子计算等行业。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提出了五大旗舰行动共20项举措,大力支持和推动深科技创新,以促进欧盟各国深科技产业的发展。根据新版《欧洲创新议程》对“深科技产业”的定义,结合2022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对“未来产业”的界定1,笔者将“深科技产业”界定为人工智能、智能计算、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清洁能源、先进材料6个行业。笔者梳理了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在总结上海深科技产业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期为上海深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

欧盟将培育深科技产业列为国家战略,以通过新版《欧洲创新议程》的方式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举措,以支持深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包括给予股权投资更多税收优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沙盒、建立深科技企业产品优先采购制度、扩大股票期权应用范围等。上述政策举措旨在吸收45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2,增加欧洲深科技创新企业数量,推动欧洲深科技产业发展壮大。

(一)拓宽深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

1.优化股权融资的税收机制

股权融资在欧盟企业负债中占比较低。欧盟的税收体系更是强化了该趋势,债权融资的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中可抵扣,但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在税收中不得抵扣。因此,欧盟委员会提出在企业所得税中提供一项“债权—股权纠偏补贴”(DEBRA),通过降低股权融资的成本使其更具吸引力,帮助企业更易获得外部股权融资。一旦欧盟理事会通过这项政策,即可向所有非金融公司提供债权—股权纠偏补贴,企业在募集新的股本时都有资格获得补贴。同时,中小企业由于名义利率高于大企业,则利息扣除额更高,可获得更多纠偏补贴。

2.放宽企业上市要求

根据2020年资本市场联盟(CMU)行动计划的目标,欧盟委员会将在2022年下半年提出《上市法案》,简化和放宽部分类型公司的首次和后续上市要求,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发行人的法律确定性,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诚信。《上市法案》允许部分企业创始人和家族在上市后保留控制权,同时筹集更多资金并享受上市相关的利益,提出在欧盟各国间建立企业创始人“双重股权结构”的法律协调机制。此外,得益于“欧盟投资计划”的中小企业首次公开上市担保机制,“欧洲投资基金”将投资于计划上市的中小企业,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增长。

3.促进风投后期资本融资

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投资银行集团签署《投资欧盟担保协议》,为在研究、创新和数字化窗口下实施投资欧盟金融产品铺平了道路。通过该窗口,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将部署55亿欧元以支持到2027年的突破性创新。此次扩张将吸引更多新的私募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通过用风险状况降低的准股权补充风险投资股权。欧盟委员会还召集大型机构投资者(养老金、保险和主权财富基金)的领导人,探讨增加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机遇和需求。“欧盟投资计划”还将帮助金融机构及其投资专家评估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为处置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抵押物提供便利。此外,欧盟委员会还评估了欧盟现有融资工具与欧洲技术冠军倡议(ETCI)等近期倡议之间的互补性,以解决欧洲深科技公司扩大规模的差距。[1]

4.提升企业多样性

欧盟委员会将试行“创新的性別和多样性指数”,其中包括创新型初创企业和规模化企业及其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女性数据和残疾人群体的数据。“创新的性别和多样性指数”将通过一项评估性别投资差距的研究进行,在女性领导的公司和女性领导的基金两个层面展开。此外,该研究将按统一的方法系统收集和充分分析数据,以更好地提供决策信息。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的“科技女性投资计划”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多样性,帮助投资者从多样化的人才库中联系和招募人才。

(二)优化深科技企业的监管环境

1.开展监管沙盒试点

2023年上半年,欧盟委员会以发布指导文件和案例的形式具体说明监管沙盒、测试平台、生活实验室的应用场景,供政府和企业在应用监管试点措施时参考;发布工作人员工作手册,介绍欧盟法律中现有的主要监管试点条款和监管沙盒,以帮助企业确定创新试点的领域,便利其部署颠覆性技术研发;设立“政府科技孵化器”,促进数字化机构间的国际协作,通过“数字欧洲”项目部署创新型数字政府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友好型监管咨询小组”,该小组就与监管相关的新技术提供政策建议,专注于在内部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优化监管环境和商业模式的公共服务。

2.建立创新试验平台

欧盟委员会为向企业提供物理设施和服务,拟于2023年设立一个新的可再生氢的开放式创新试验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将会在“欧洲地平线”框架下进行。现有22个开放创新测试平台支持企业应用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此外,“新移动技术小组”等高水平团队也发挥了提供欧盟新兴移动技术解决方案试验平台的作用。

3.推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欧盟委员会修订“国家研发和创新援助框架”,允许成员国将国家补助用于建设和更新科技测试和试验基础设施,确保“国家研发和创新援助框架”帮助成员国支持“欧洲绿色新政”和“工业化和数字化战略”;2023年,欧盟委员会在欧洲层面启动“人工智能创新的测试和实验设施”建设,这些将推动创新人员在真实环境中测试最先进的产品和设施。

4.开展创新采购试点

为了使政府部门和深科技企业供应者之间能更好地对接沟通,欧盟委员会支持组建“创新采购专家咨询部门”;为了连接政府行政人员和深科技主体,欧盟委员会在公共需求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支持创建生活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此外,其还更新欧盟范围内的国家政策框架基准以及欧洲创新采购投资,并评估对创新的接受情况。

(三)弥合区域间创新鸿沟

1.培育互联的区域性深科技“创新谷”

欧盟委员会正在推动深科技主体加速开发和部署创新,并加强整个欧盟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各类创新区域共同合作,以应对其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如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全球粮食安全、掌握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改善居民的医疗保健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欧盟委员会将于2023年底前启动,确定100个区域,致力于在区域层面协调和指导其研发投资和政策,优先发展3~4个区域内的深科技创新项目。欧盟委员会将发挥各区域特定资产的优势,协同打造欧盟新的价值链。“欧洲地平线”科研资助框架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分别出资1亿欧元和7000万欧元,以支持区域间协作活动。2

2.加强“凝聚力政策”与“欧洲地平线”之间的协同作用

欧盟委员会将发布指导文件介绍各种资金支持工具的特征与互补作用,以实现“凝聚力政策”与“欧洲地平线”之间更好的协同性,帮助两大政策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各地培育创新成果的机遇,通过资金支持研究创新项目的形式促进前沿科技的部署和应用。

3.大力支持氢能和芯片领域的创新生态

欧盟委员会承诺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氢的突破性创新,因为其是打破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关键技术。欧盟委员会利用“欧洲地平线”2亿欧元的科研资助资金,支持“氢能谷”建设。欧盟氢能谷的数量从2022年第四季度起将翻一番,到2025年达到50个,从而打造成一个涵盖多种氢能应用和整条价值链的综合区域生态系统,加快氢能经济在欧盟的扩散推广。欧盟委员会拟出台的《欧盟芯片法案》计划于2030年前投入430亿欧元,向欧盟各国提供设计工具和试产线,支持芯片的原型设计、测试和实验,进而增强半导体技术及应用成果的竞争力和弹性。2

4.实施新能源、云计算等共同利益项目

欧盟委员会继续支持成员国通力协作,推进“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的实施,以实现关键部门突破性创新的大规模投资和克服市场失灵。欧盟委员会向2个新能源价值链“共同利益重要项目”投资了60亿欧元,以支持新电池研究的大量投资和工业部署,其未来将释放140亿欧元的私人投资。第2个“共同利益重要项目”即将启动,且该项目属于微电子领域。此外,欧盟委员会还积极支持成员国在健康、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氢能技术、太阳能、风能、地热领域的“共同利益重要项目”。2

5.打造“创新空间”

欧盟委员会通过建立“创新空间”,以支持创新思想的传播和研究成果的获取。该空间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放平台,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供求信息,便利利益相关方合作交流;其还提供关于创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以便利益相关者把握融资机遇,将创新构想转化为项目和举措。欧盟委员会开展“欧洲创新理事会规模企业100家行动计划”,确定100家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导者或独角兽公司的深科技初创企业,支持其成长壮大,如发展领导团队,保护知识产权,联系战略投资者,实施境外扩张等。2

(四)培养、吸引和保留深科技人才

1.培养深科技人才

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将推进一项计划,帮助各成员国在3年内培养100万名深科技人才,更新和扩大其人才和技能发展项目,基于合成生物、清洁技术、先进材料等深科技领域的需求,确保课程设置适应技术领域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欧盟委员会通过“数字欧洲计划”支持高校、企业研究创新中心等机构培养人工智能、網络安全、数据科学、量子技术等领域的专家,以支持未来在所有经济部门部署此类技术。此外,欧盟委员会还联合相关成员国和利益方建立“国际人才库”,为企业寻觅所需的国际人才,以合法途径吸引欧盟外的高级技工、研究人员和学生,便利其在各成员国的流动。

2.扩大股票期权应用范围

欧盟委员会设立了一个“股票期权工作组”,以探索解决现阶段限制企业员工扩大股票期权应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该工作组设置在“欧洲创新理事会”论坛下,搭建信息交流和沟通平台,帮助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之间分享扩大股票期权应用范围的实践案例,进而推动各国在扩大股票期权应用时步调一致。

3.推动女性引领深科技创新

通过“欧盟科技女性电话会议”制定“女性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计划”,扶持女性领导的科技初创企业。欧洲创新委员会与欧盟创新与技术研究院合作推进扶持深科技初创企业的“女性领导力计划”,加强对女性企业家的支持,如帮助其建立联系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家精神、科技、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的培训指导,利用“欧洲社会经济行动计划”支持女性创建和发展社会初创企业等。

4.促进创业和创新文化

欧盟委员会将为推广创新政策和做法设立“同行学习和评审社区”,协同高等教育机构、公务人员、关键利益方等,促进创新政策和经验做法的实施,增进高校对本地社区创新的贡献。“同行学习和评审社区”每年举办“教育和创新峰会”,促使高校、深科技公司和企业家开展合作,推广创业创新文化。欧盟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推进“女企业家循环项目”,帮助成员国4万名女学生习得数字化和企业管理技能。欧盟委员会启动“伊拉斯谟+创新联盟”,与高校孵化器的发展形成合力,支持深科技企业家创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年轻企业家将其科研成果市场化。建立“专业便利者社区”,如“欧洲大学联盟”,以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实现创新知识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平衡。

(五)改进决策工具

1.帮助成员国决策

作为“下一代欧盟”计划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通过“技术支持工具”(TSI)支持成员国和地区设计和实施更好的创新政策,包括加强决策咨询的数据收集工作,提升公共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健全监管建议和监管沙盒使用的机制等,以为各国提供其所需的支持。欧盟委员会还提升各成员国研究创新投资、政策和生态系统的质量,提供相应的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估的实际支持。

2.加强政策间的协调

欧盟委员会加强“欧洲创新理事会论坛”的作用,推进优秀实践经验的传播交流和成员国之间创新政策举措的协调,将论坛打造成高级别战略政策联合咨询委员会,为欧洲研究区治理和欧洲研究领域和创新委员会的工作提供参考,并向欧盟政府机构和成员国就战略制定和创新政策问题提供早期建议。

二、上海深科技产业概况及发展瓶颈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2023年市“两会”上提出,要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新趋势,及早谋划科技和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同创新,突破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打造创新“核爆点”。因此,上海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要紧扣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脉搏,主动学习和对标国际先进做法,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学习借鉴欧盟经验,对上海培育深科技产业大有裨益。笔者主要通过《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产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业内调研报告,从产业规模、创新成果、治理体系3个角度介绍了上海深科技产业的基本情况。同时,以案例形式从资金、人才、制度供给、核心技术等方面梳理了上海深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三大产业在成长中既存在共性问题,也面临亟待突破的特殊障碍。

(一)上海深科技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超3800亿元[2],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到8537亿元[3],绿色低碳产业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5000亿元[4]。三大产业围绕核心技术、主流产品、应用场景、基础软硬件协同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人工智能方面,截至2021年底,上海拥有相关重点企业已超1200家[5],在通用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扩展现实、量子科技、未来通信等前沿领域集聚了若干家科技企业,连续5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张江人工智能岛、西岸智慧谷等打造为智能创新实践区。生物医药方面,上海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成果显著,汇聚了国内最多的合成生物企业,细胞治疗研发企业占到全国1/3[6],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类器官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全面领先国内其他地区,在合成基因线路与精准治疗、智能细胞药物等方面成绩突出,举世瞩目。绿色低碳方面,上海在海上风电、太阳能装备、智能电网、先进核能装备、新型储能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打造临港氢能谷、嘉定氢能港等特色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上海在高端材料、新型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链上下游聚焦优势明显,形成了复合材料的全产业链和创新链布局。

2.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成果居全国前列

上海着力构建从技术、产品到行业应用的深科技产业创新体系,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截至2021年底,人工智能方面,一批云端智能芯片发布量产,树立行业标杆,视觉识别软件等20余项创新产品入選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一批龙头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沪布局,20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和市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称号,形成赋能示范效应。[7]生物医药方面,全球排名前二十位的医药企业中,有17家将中国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另有14家将研发总部和创新中心设在上海;上海获批的国家一类新药长期占全国的1/3;院士等高端人才和创新药人才占全国的1/4;上海医药领域的专利国际申请量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7月共有2855件专利进行了国际申请。[8]绿色低碳方面,上海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413家重点用能单位已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已评定市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逾200家(个);具备良好的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及配套的新材料、信息科技产业链和国际化人才,积极推进智慧电网、智慧储能、零碳园区、分布式光伏等应用场景落地。[9]集聚25所科研院所、80余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技术中心、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100余家技术创新平台[10],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智力支撑。

3.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创新生态日益改善

上海提前布局深科技产业的顶层设计,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2021年1月)、《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12月)、《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2年7月)、《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2年7月)、《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2022年7月)、《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2年9月)、《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2022年10月)等政策举措,建立和完善深科技产业推进工作机制,共建多元创新生态。同时,上海鼓励市场主体大胆创新,打造更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深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优良制度保障。例如,制定人工智能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倡议设立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委员会,确立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底线;帮助生物医药企业突破注册指导服务、药械特许使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监管服务等方面的瓶颈;建立公开透明、稳定有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等,全力保障深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等等。

(二)發展瓶颈

1.原发性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亟待攻关

目前,上海的深科技产业细分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发性创新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弊端。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上海在高端芯片、智能计算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上海的芯片初创企业处于模仿和艰难追赶阶段;算力资源相关的底层技术及硬件配套依赖进口,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壮大[11];部分应用场景下难以建立和维护数量庞大、种类齐全、标注准确、质量上乘的数据集,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企业亟待攻克的难点。

2.制度供给相对滞后,全生命周期扶持理念有待建立

当前,上海的深科技产业正处于技术更迭瞬息万变、发展时机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期,但有关部门的制度供给相对滞后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适应产业变革的规则体系尚未形成,有利于产业创新的顶层设计政策亟待出台。以新型储能产业为例。近年来,上海在锌铁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安全和成本方面具备先发优势,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综合成本较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协调上下游企业推进整个储能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园区耗电量大,是储能电池的绝佳应用场景,但上海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园区设计欠缺应用新型储能技术的思维[12];储能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供求双方对接困难,亟须有关部门搭建市场化交易平台便利沟通交流,助推液流电池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落地。

3.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企

科技创新意味着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大量的资金消耗,企业从“瞪羚”到“独角兽”,再到上市公司,资金支持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缺少厂房、设备等可抵押的重资产[13],无担保对象等窘境,面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等困难,上海也不例外。以芯片研发企业为例,上海大部分芯片研发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多,回报周期长,且缺乏接触金融投资机构的人脉资源,亟须政府搭建资本与企业的对接沟通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后计划在科创板上市,需要政府提供财务审计、税务培训、资本市场风险提示等上市前辅导;企业赴境外直接融资及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引入境外投资者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4.高端顶级人才紧缺,人才综合优势尚未形成

吸引和保留大量专业人才是上海深科技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各细分行业均面临高端顶级人才稀缺、人才综合优势不足的局面。[14]以生物医药人才为例,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未来上海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超过10万人,紧缺岗位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和研发环节,包括生命科学基因研究、新靶标研究、组织工程、干细胞、神经科学、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科研领域以及生产制造、外包服务等领域。对高端人才最为渴求的是创新药价值链的各阶段,涵盖发现靶标、验证靶标、开发药物前体、临床用药研究、注册法规、大规模生产、商业化销售、公司上市接洽资本市场、维护投资者关系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多样化、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三、欧盟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举措对上海的启示

深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科技创新环境的培育成效,而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结合欧盟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举措,针对上海深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原发性创新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高端人才紧缺、制度供给滞后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启示:

(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促原发性创新落地

加快突破薄弱领域的技术创新。应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类脑计算芯片、新型智能算法、量子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生物芯片、基因编辑,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新能源电池,生物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发。还应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人为本、放眼长远的制度体系。在进行资金扶持时,上海可借鉴腾讯公司“新基石计划”“选人不选项目”的评价标准,以人为本而不再以项目为主导,着力选拔具备创新潜力的深科技人才。

鼓励各种前沿技术的交叉研发和深度融合。不同基础学科的跨界研究会结出意想不到的硕果。应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的交叉研发和深度融合[15],助推颠覆性技术、革命性产品、创新性应用场景的诞生。

拓展深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推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部门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源,建立深科技创新底层平台,提高不同行业间数据的共享程度,消除数据壁垒,打造更多深科技应用场景。还应依托监管沙盒开展前沿技术的小规模测试,待技术成熟后拓展应用范围。

(二)完善制度供给体系,打造卓越创新生态环境

探索制定深科技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参照制定《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的做法,推动制定《上海市促进深科技产业发展条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上海可先行制定“关于深科技产业的初创企业、规模企业的认定标准”“关于深科技创新项目库的入库认定办法”等。

大力支持深科技初创企业发展,探索建立创新产品采购制度。可设定政府采购支出的最低比例,采购同类设备时优先选购深科技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当放松对新兴行业的监管,根据产业发展动向提供企业所需的“监管沙盒”,营造鼓励市场主体创新的良好环境。针对存在争议或暂时难以准确预判潜在风险但创新价值显著的业务,可纳入监管沙盒试点,并设定试验期限。

加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上海可与外地深科技产业先进城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结对共建创新平台,共同研发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G60科创云廊可重点拓展深科技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更好激发企业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发挥现有科技产业扶持政策的最大合力。近年来,上海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元宇宙新赛道、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等扶持深科技产业方面下了“先手棋”。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实际工作中用好用足既有政策,建立多部门的联席工作机制,为打造卓越创新生态环境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拓寬企业融资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加强直接融资支持。目前,股权融资是深科技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融资成本较高。其症结在于债权融资的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中可以抵扣,而股权融资的成本不得抵扣。税务部门可借鉴欧盟推行企业所得税“债权—股权纠偏补贴”的做法,给予深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更多税收优惠,以改善企业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还应放宽初创企业上市要求,提供程序便利、业务辅导等服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设深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可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高地优势,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投资上海深科技项目。

积极发挥国有基金的导向引领作用。深科技创新存在研发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银行等债权融资难等问题,政府部门应在保障深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牵头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共同参与。可由上海科创基金牵头成立深科技产业引导基金,对细分领域的重点企业进行外部股权融资时按一定比例出资,助力其引入民间战略投资者。产业基金应给予初创企业更多政策扶持,包括贷款贴息和对外部股权融资进行担保等。

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放融资渠道。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种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3个环节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组织,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等特点,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和“自产自销”。可由政府牵头,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深科技企业共同设立“创投发展基金”,对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成果率先给予内部资助,实施内部孵化。

(四)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加快培育高端紧缺人才

构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应充分利用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科技园区建设相关政策,依托国家和市级创新项目,加大相关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构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体系。[16]各方联合设立深科技创新空间、研究基地、成果转化平台,校企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等,加快培养深科技产业高端紧缺人才。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有关部门应牵头举办世界深科技大会、全国深科技论坛/年会、深科技成果发布会/交流会等活动,组织成立深科技区域联盟,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交流、研究项目合作等服务。还应定期组织优秀人才在深科技产业各细分领域学习调研,帮助其拓宽研究视野,启迪创新思路。

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应在重点企业探索建立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企业高管的特殊管理股制度。对深科技产业高端紧缺人才,酌情优先安排落户,提供更优惠的个人所得税和更便利的出入境安排,从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加强保障。

四、结语

深科技是前沿科技高度创新、交叉融合的革命性解决方案,其创新活动正引领着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发力深科技创新,多措并举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动力,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促进深科技产业成长壮大。其中,欧盟走在全球深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的最前列,出台了新版《欧洲创新议程》,以国家战略工程的形式培育深科技产业。笔者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监管环境、改善区域创新生态、培养和引进人才、改进政府决策工具等角度梳理了新版《欧洲创新议程》支持深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总结了上海深科技产业的基本情况及其在科研、资金、人才、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瓶颈,从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制度供给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培育高端紧缺人才等角度,提出了上海深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国际借鉴仅着眼于欧盟支持深科技创新的措施,未将视野扩展至其他科技强国;对政策建议的思考不够深入,欠缺针对性和可行性,与“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结合的不够紧密。未来,研究拟从两个方面继续深化:一是梳理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培育深科技产业的做法和经验,为上海提供借鉴和参考;二是通过深入调研摸清摸透上海深科技产业细分行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诉求,为今后上海更新深科技产业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注释:

1.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指出,未来产业包括未来健康产业(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未来智能产业(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量子科技、6G技术)、未来能源产业(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未来空间产业(深海探采、空天利用)、未来材料产业(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

2. 数据来源:A New European Innovation Agenda(网址: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22DC0332)。

参考文献:

[1] 刘小玲,董瑜,张丽娟.欧盟出台新《欧洲创新议程》大力支持深科技创新[J].科技中国,2023(01):102-104.

[2] 科创板日报.上海副市长刘多: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3800亿元[EB/OL].(2023-07-06)[2023-07-16].https://www.chinastarmarket.cn/detail/1396876.

[3] 潘洁.产业规模直指9000亿元!上海打造生物医药“朋友圈”[EB/OL].(2023-04-19)[2023-07-06].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2765781.

[4] 中国新闻网.上海: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EB/OL].(2022-09-14)[2023-07-05].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2/09-14/9851946.shtml.

[5] 澎湃新闻.上海AI企业已超1200家,集聚1/3以上国内AI人才[EB/OL].(2021-11-05)[2023-07-0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568163951462111&wfr=spider&for=pc.

[6] 唐闻佳,王宝龙.全球基因治疗行业快速升温,上海集中全国三分之一细胞治疗领域研发企业[EB/OL].(2021-11-22)[2023-07-05].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11/22/435537.html.

[7]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1-12-28)[2023-07-05].https://www.shanghai.gov.cn/cmsres/98/98f3438362ac41c7895baae2a575ba0a/2595ff041f2d1e2a7181cf1409514a39.docx.

[8] 王春.全力做强创新药引擎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N].科技日报,2022-07-19(05).

[9]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产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2-01-04)[2023-07-05].https://www.shanghai.gov.cn/cmsres/96/96501743df7642a089cffa9b35e0aa2f/7d683a9f5ce4e86a3dabf1f692d31a10.docx.

[10] 胡金华,耿倩.三年内规模突破5000亿!上海加码布局绿色低碳产业[N].华夏时报,2022-07-08(长三角).

[11] 许鑫,衣春波.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策[EB/OL].(2022-05-26)[2023-06-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870341343609653&wfr=spider&for=pc.

[12] 澎湃新闻.新型储能、空天利用……上海“未来产业”发展到哪一步了[EB/OL].(2023-01-16)[2023-06-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5139645960447867&wfr=spider&for=pc.

[13] 王春霞.引活水、賦新能、促发展 上海为科创企业“蝶变”安上金融力量“助推器”[EB/OL].(2022-11-28)[2023-06-07].https://www.cnfin.com/bjh/detail/20221128/3753627_1.html.

[14] 范晓.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建议[J].科技中国,2021(08):25-29.

[15] 张百茵,张原.日本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J].数字经济,2023(Z1):14-19.

[16] 伍建民,李军凯,高菲,等.面向未来产业的创新生态[J].科技智囊,2023(06):1-6.

Abstract:In recent years,“Deep Tech Innovation”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strategic focus and main direction of a new round of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have made efforts to support Deep Tech Innovation. In July 2022,the European Union launched the new European Innovation Agenda,proposing five flagships with a total of 20 measures to vigorously support and promote Deep Tech Innovation,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tech industries and enhance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icle sorts out the main practices of the new European Innovation Agenda to support Deep Tech Innovation,summarizes the overview of Shanghais Deep Tech industries,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Shanghai in Deep Tech Innovation,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thought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deep tech indust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key core technology research,improv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broadening enterprise financing channels,and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nd shortage talents,in order to create an excellent innov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Deep Tech Innovation,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expanding future industries.

Key words:Deep Tech Innovation;Future industries;Innovation 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