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一文的情感与逻辑

2023-08-09 05:51张艳红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吕蒙孙权逻辑

张艳红

《孙权劝学》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这一选自《资治通鉴》中仅119字的短文,因为蕴含着深刻的“劝学”道理而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由该文总结出来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是成为一句经典。本着“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治学态度,将这篇课文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对于《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解读,曾经有过重点是劝“学”还是“劝”学的讨论,但是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侧重于劝还是侧重于学,都有其道理,而解读这篇课文,更加重要的抓手之一在于认识到孙权是如何劝学的。这一点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更加有意义,让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孙权劝学的内在思想与逻辑,则可以让学生在收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思想背后所代表的更加深刻的内涵。虽然整篇课文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但是如果真正来解析这一百多字,并且在解读的过程当中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那么关于这一篇课文的认识自然能够透过文字表面而走向思想内核。

比如在解读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吕蒙是如何接受孙权的观点的?在孙权劝学的过程当中,吕蒙的表现说明了人性的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就可以发现将《孙权劝学》这篇课文引入教材还有更多的意义,而在解读的时候如果能够梳理出其中的情感与逻辑,这不仅可以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之间发生更多的共鸣,而这也正是本文解读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孙权劝学》一文的情感

通过考证可以发现,《孙权劝学》见于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卷66,为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中的一件小事。虽是小事,但一旦进入了《资治通鉴》,一旦进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就不再是小事了。对于这样一篇文本,无论是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还是基于人的基本习惯,都会认为其是一篇劝人学习的文章。但要劝学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孙权劝学的目的是让吕蒙愿意去学习,这其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揣摩。

其中一个细节就是,孙权与吕蒙是上下级的关系,对于孙权而言呂蒙是手下的得力干将,是可堪重任的。但是在最初任用吕蒙的时候,吕蒙的文化层次显然不能满足孙权的期待,但是这个时候孙权没有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让吕蒙去学习,同时也没有让吕蒙去“脱产进修”,而是采用劝学的方法让吕蒙去学习,这样一个细节就值得琢磨了。从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当时东吴将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尽管在政治意图上偶尔会出现分歧,但是孙权所处的时代应当是将帅关系最为和谐的时代。而且孙权是弟承兄业,在历史上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美称的孙权,其驾驭属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与下属之间非常重情。因此,在面对吕蒙学习不足的时候,其首先所想到的就是“劝”学。

此时孙权的劝学是从情感角度做出的行为,如此从情感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中孙权的一些话语,可以发现这些话语背后的情感还是比较丰富的。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意思就是说:“吕蒙啊,现在当了大干部了,可不能不学习呀。”但是吕蒙这个时候显然没有能够与孙权发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直接以“军中多务”而“辞”了。这样一个推脱的理由实际上是非常直接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太忙了,没空学习。”孙权是不是不知道吕蒙军务繁忙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应当说孙权早已预料到这一结果,但是仍然向吕蒙提出了学习的要求,这就说明孙权对吕蒙是寄予厚望的,是希望吕蒙能够补齐学习这块短板的。所以,在被吕蒙拒绝之后,孙权不气不恼,而是继续相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个时候的相劝实际上也是非常重感情的,甚至还是带有一点委屈口气的:我又不是让你去当治经的博士,我只是……你看我就常常读书,感觉挺有用的……这里既委曲求全,同时又现身说法。从劝的结果来看,这样的感情牌打了是有用的,因为吕蒙听到这样的相劝之后,“乃始就学”。

所以,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孙权在劝学的时候是重视感情要素的,这一点与常人相劝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当孙权放弃了从领导者的角度去对吕蒙直接提出要求这一做法的时候,就说明了在孙权的心中,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其实,“劝”字本身就说明了孙权的态度当中,感情是不可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再来看关于《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解读,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都忽视了感情这一要素,笔者以为这是不可取的。

二、《孙权劝学》一文的逻辑

当然孙权并非一般的人,其既然决定了要提高吕蒙的文化层次,那就意味着对于孙权而言这应当是一个深思熟虑的事情,除了需要从情感的角度获得吕蒙的共鸣之外,肯定也要从逻辑的角度去思考,因为无论劝另外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在逻辑上必须是讲得通的,只有逻辑的自洽,才能保证一件事情的说服力。“劝学”很显然也是如此。那么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孙权在劝学的时候又运用了怎样的逻辑呢?吕蒙在面对这些逻辑的时候,取舍背后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这里不妨来从逻辑的角度进一步解析。

同样来看孙权相劝的第一句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个逻辑对于孙权而言肯定是适用的,孙权站在江东最高统帅的角度,认识到了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这个时候孙权实际上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进行劝学的,而所谓站在自己的角度实际上也就是遵循着自己的逻辑。这个逻辑对于今天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成立的,因此,孙权一开始基于这样的逻辑去劝学也无可厚非。但是从劝学的结果角度来看,这样的逻辑并没有被吕蒙所接受,吕蒙拒绝的逻辑是“军中多务”,也就是上面所翻译成白话的“我太忙了,没空学习”。既然吕蒙拒绝了孙权劝学的建议,就说明吕蒙认为自己的逻辑强于孙权的逻辑,也就是说,在孙权的眼里“做了干部必须学习”,这一逻辑对于吕蒙而言却是“做了干部,事情更多,没空学习”。劝学到这一步,应当说孙权是失败的。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并没有放弃,而是换了一个逻辑,这个时候再来看孙权劝学的第二句话,就会发现孙权阐述得更加详细。阐述的如此详细,显然是想将自己的逻辑阐述得更加细致以让吕蒙接受。这个时候孙权的逻辑分别是:其一,我让你学习并不是让你当学术专家。这样的相劝实际上是解除吕蒙的一个误会,要知道吕蒙是一个武将,其原本是不喜欢也是不擅长学习的,孙权也深知这一点,同时也害怕吕蒙误认为自己要他去搞纯粹的学术研究,所以先将这个意思表达出来,以从心理上让吕蒙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相劝。其二,告诉吕蒙我让你去学习,主要是为了让你了解历史。这一相劝的理由也是非常有逻辑性的,孙权自然知道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吕蒙即使是一介武夫,但是由于其人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必然也知道了解历史的重要性。所以,当孙权从了解历史的角度来对吕蒙的学习相劝的时候,无疑会让自己的逻辑更加有力,于是吕蒙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只有这两步相劝还是不够的,因为此前在进行劝学的时候吕蒙给出了自己的逻辑,也就是军务繁忙。只有将吕蒙的这一逻辑破除了,才能从根本上让他接受学习,所以,孙权劝学的第三个逻辑在于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你说你军务繁忙,难道你比我还忙吗?你看我就经常读书,而且感觉到读书挺有用的……这一语言的逻辑力量是非常大的,其从根本上将了吕蒙一军,繁忙不是不读书的理由,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如此三个逻辑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心理攻势,吕蒙在这一强大的攻势之下,再也没有反驳的理由,于是就开始学习。当吕蒙开始学習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接受孙权的逻辑的时候。不要小看吕蒙所进行的只是学习,其实际意义与象征意义都是非常强大的:从其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真心接受了孙权的逻辑,实际上就是进一步从心理上巩固了接受孙权领导这一思想,这对于像孙权这样的主帅而言,显然是巨大的收获之一。与此同时,孙权劝学这一努力还具有更多的象征意义,可以让更多的属下认识到,像吕蒙这样的重臣,同时也是武夫都愿意开始学习,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学习呢?而当其他的大臣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实际上可以让整个“江东集团”的君臣之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既巩固了孙权的统治,又强化了“江东集团”的力量,因此,孙权的这一努力可以说有着诸多的积极成果。

三、《孙权劝学》一文的再思

很多时候解读《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人们都将解读的重心放在“劝”和“学”上,这当然是必需的。但是笔者以为应当超越这样的层次,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去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解读出课文中的真义,才能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有研究者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有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素,在文言文教学中,深入文本,基于故事情节的逻辑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应是教师教学的应然之举。从这个角度看,充分解读《孙权劝学》一文的故事情节,梳理故事背后的“劝学”逻辑,是非常有意义的。解读孙权劝学的逻辑,其实就是认识语言的力量,就是认识孙权的力量。

实际上从整篇课文的上下文来看,孙权的劝说是取得了重大效果的。鲁肃是当时“江东集团”的重臣,他将孙权劝学的力量进一步放大了。鲁肃的惊讶与其说是惊讶,倒不如说是对孙权的认同,是将孙权的意图进一步凸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非昔日吴下阿蒙”,这是极高的评价,当这种评价由鲁肃说出时,其社会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尽管在这篇课文当中没有从社会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孙权能够从学习的角度去劝说吕蒙,充分说明了孙权在培养乃至于驾驭大臣的时候,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当孙权从感情的角度拉近与吕蒙的距离时,实际上也就拉近了与所有大臣的距离;当孙权从逻辑的角度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实际上也就证实了自己的领导力。一个好的统帅一定是智勇双全的,表现在面对属下的时候,其实就是从情感上让属下接受自己的领导,从指挥上服从自己的领导,孙权通过一次简简单单的劝学,就达成了这样的目的,足以说明孙权在领导力上有其独到之处。

由此笔者认为,在解读《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其感情与逻辑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深刻认识到这篇课文背后的含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吕蒙孙权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屡建奇功的吕蒙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吕蒙自强不息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吕蒙白衣渡江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PHOTO FIN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