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勋
是什么塑造了耿直火辣的重庆人?又是什么塑造了重庆兼容并包、昂扬向上的城市性格?《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言蔽之,这是地理人文所勃发的无穷力量之造化。
《华阳国志》说巴郡“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东周末期巴国将军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彼时巴国内乱,生灵涂炭,巴蔓子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巴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他自刎以授楚使,书写了忠信两全的故事。
一名重庆当地人说,重庆人总是把“不虚”挂在口头,所谓“不虚”就是耿直,而且说话算话。重庆重工商,讲的是包容开放、平等互利、诚实守信;重庆人好热闹,面对苦难一起抵御,收获快乐一起分享,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就写到了重庆人动如脱兔的灵动和团结状态,“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振动,山谷为之荡波”。
最令重庆人引以为傲的地方是钓鱼城,那是表征重庆人团结与血性的地理坐标。据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记载,传说有一仙人下凡,坐在山上投钓江中,在岩石上踩出了两个巨大的脚印。传说赋予了山水浪漫的情愫,实际上,浪漫背后是鲜血与牺牲的故事,这两个巨大的类似脚印的凹陷,是南宋时期重庆抗蒙战争中,投掷炮石安放机关的基座。在方圆不过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内,峭壁上有不少类似的凹陷坑洞,有的曾经安放过投掷机,有的修筑过瞭望塔,有的是当年军民生活时舂米的遗迹。
如今,学界普遍认为:宋蒙(元)战争,实质上是发生在中华民族内部的一场战争,同时,这也是一场蒙古统治者发起的非正义的战争。钓鱼城之战则是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之战。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重庆军民在钓鱼城谱写了关于流血、牺牲与奉献的故事,更创造了守城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这场伟大而悲壮的战争延长了南宋二十年的国祚,并最终影响了蒙古帝国世界性的征服扩张的进度。
“苦难”当然不是重庆的地理人文史中唯一的主题词,不过,重庆人确实在抵御苦难的岁月中学会了坚韧、浪漫与豁达。有一张老照片,呈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市区被轰炸后的情景。在一堵没有倒下的墙上,“愈炸愈强”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不屈的重庆人在残垣断壁中重新生活,打造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防空系统,他们在其中学习、考试,生产军需民用物资。
重庆处处埋忠骨,遍地留英魂。张自忠将军1940年4月率军在湖北襄阳、南阳一带抵抗日军,身负重伤仍坚持在一线,后在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留下遗言:“吾力战死,自审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可告无愧。”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回重庆,安葬在今北碚到青木關公路侧梅花山麓,每年会有不少重庆人去祭拜。
如今,重庆已经是知名的网红城市,她魔幻、赛博朋克,笔者却更愿意用“浪漫”一词来形容这座城市。长江两岸一派繁华盛景,江水映照万家灯火,也映照着历史的悲苦和荣光,重庆人把历史的苦难留在灵魂深处薪尽火传,让生活中的不悦在长江随“东逝水”而去。面对朋友,面对生活,他们更愿意呼朋引伴、载歌载舞,让生活有滋有味,如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说的,巴人“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
重庆人热情似火、真诚待人,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吃得眉飞色舞、嗓门高亢;川江号子雄壮激昂,滑竿号子俏皮幽默。如果外人因此觉得重庆人的热情幽默过于举重若轻,那真的是误会他们了。他们总是时刻准备着响应来自家国的使命召唤,上得了厅堂,也上得了战场,历史如斯,现实如此。这般浪漫的重庆,让人怎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