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效果及准确率观察

2023-08-08 06:09张铭贵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辽宁辽阳111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敏感性特异性影像学

张铭贵 辽宁省辽阳辽化医院 (辽宁 辽阳 111003)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中诊断的效果及准确率。方法:在本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48例纳入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72h之内均进行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对所有脑梗死患者的病历相关资料和影像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比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与CT检查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核磁共振(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15%。而CT诊断的敏感性为79.17%、特异性为33.33%、准确率为76.47%。核磁共振各项均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出脑梗死患者病灶情况,弥补CT检查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卒中,也就是生活中俗称的中风[1]。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复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脑血管健康等均是发病的高危因素。脑梗好发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更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导致患者发生脑梗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除此之外还有糖尿病、高血脂等。该病起病急、难以预防,患者可由于在睡觉或者安静时而突发脑梗且表现不明显,常出现轻度意识不清而被患者或家属忽略,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采取一种合理的手段简单、经济地确诊患者发生脑梗,之后患者在生活中加以重视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加重显得极其重要。一旦发病,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会出现严重的血液供应障碍,时间一久,脑部组织会因局部缺血和缺氧产生不同程度的恶性病变和组织坏死,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将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快速、正确、有效的治疗,前提是必须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3]。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应用于检验急性脑梗死时的准确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急诊科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45~77岁,平均(65.7±2.3)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机体均能实施CT与MRI检查[4]。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排除标准: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视听障碍;临床资料不全。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普遍为昏迷、头痛、偏瘫、恶心呕吐、抽搐等,所有患者在入院后72h之内均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快速开展抢救,待到病情稳定之后,72h之内实施CT检查(GE660)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GE signaHDXEchospeed)检查,CT检查主要对患者的头部横断面进行直接扫描,CT平扫射线透过人的大脑,根据患者大脑内脑灰质、脑白质、脑室等对射线的吸收和透过率不相同产生具体的影像学表现。MRI诊断的过程中主要进行常规的横断面扫描,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特点等具体需要选择矢状、冠状面的扫描处理,在颅脑内部的病灶位置进行两到三次加层扫描,单位选取1mm。检查结束后,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临床阅片人员对检查报告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确定检查最终结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专业的方案进行积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相关性资料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比MRI与CT检查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进行MRI与CT检查后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进行仔细阅片并分析,48例脑梗死患者中,核磁共振检出46例,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6.15%。CT检出38例,敏感性为79.17%、特异性为33.33%、准确率为76.47%。由此可见,核磁共振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比CT检查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对比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该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复发、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随着社会发展,脑梗死已经成为全球致死率第二高的疾病,甚至在我国神经内科疾病的致死率中排第一[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好该病的抢救、治疗工作十分重要。由于诸多因素均可诱发脑梗死的发生,而脑梗死发生后,又极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会带来严重影响[6]。脑梗死作为脑血管常见疾病类型,与诸多脑血管疾病相同,均存在预后不良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疾病发生的早期诊断困难,难以实现早期确诊,同时因该病的发展、变化较快,导致并发症较多,对患者预后及生活均带来不利影响。

脑梗死的抢救重点在于及时对闭塞血管进行疏通、恢复血流循环、挽救肢体缺血组织。但受到时间的限制,急性脑梗死如果不及时地诊断确定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并接受科学的抢救和对症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7]。严重阻碍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康复,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由此可见,做好患者疾病的快速诊断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十分重要。脑梗死诊断中,影像学方法是重要诊断方法,早期确诊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意义在于:①对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组织能够尽可能的挽救,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脑梗死发生后,梗死部位神经细胞坏死后,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但在病灶外周区域,可能存在未坏死神经组织[8]。此时如果能够对脑梗死患者及时确诊并进行溶栓治疗,则对尚未坏死的神经组织能最大限度的进行挽救,使患者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恢复;②保障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中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时,溶栓治疗是主要方法,但前提是患者需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对溶栓治疗的时机有效把握。从脑梗死诊疗实践中,对梗死病灶位置、严重程度等通过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能够进行准确识别,能够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及时机进行判断与支持。

临床常用CT检查和MRI检查的影像学诊断,对脑梗死病情进行判断,其中CT扫描能够快速扫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病症,且检查过程相对简单方便,没有明显的禁忌症,临床适用范围十分广泛。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而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该检查手段更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检查到颅内细节位置的损伤,从而有效提高颅脑疾病的诊出率,与此同时能够弥补CT检查在小脑、裂伤和轴索损伤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并且存在较多的临床禁忌症[9]。MRI在脑梗死诊断中,其原理为将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后,对比剂进入毛细血管内,提高血管血流磁敏感性,MRI诊断中通过血流信号的强弱变化,对梗死区域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状态进行明确[10]。而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脑梗死患者在MRI检查中脑组织血流状态评估实现的关键。该技术在应用中,以水分子扩散运动为基础,在强梯度磁场环境内变化,水分子内不同的质子因振动频率的不同,表现出现扫描区域不同的信号动态变化特征[11]。而病灶区域特征的关键性客观指标是弥散加权技术的弥散系数,实际诊断中弥散系数主要受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与扩散范围影响。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因异常血流灌注存在于梗死灶内,所以对梗死灶区域内诊断时,MRI图像能够显示出明显的异常[12]。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来看,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漏诊、误诊率相对较低,诊断准确率较高。以往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漏诊、误诊情况比较多,原因在于脑梗死患者以神经功能损害、脑组织血流灌注下降为主要特征。而CT等影像技术在应用中,所获取的图像易受脑组织复杂结构的影响与干扰。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难以进行客观评估。如果单纯采用CT方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时,如受骨伪影影响,且患者发病时间较短时,误诊与漏诊就容易出现。与之对比,MRI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不会受骨伪影的影响,且检查过程中患者的活动行为,对MRI信号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在扫描时,能够通过多个断面扫描,对脑组织解剖结构图像清晰获取,实现对梗死灶的观察,为疾病严重程度、病灶位置辨别提供支持;②对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脑组织血流灌注下降,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脑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脑梗死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尤其是对病灶周围未坏死的神经细胞最大限度的进行挽救,减少受损神经,从而使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得到恢复;③适用范围广。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预后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密切相关。因脑梗死的生理、病理机制相对特殊,在CT诊断中,通常发病24h后才能对典型病理改变检查出,也正因CT技术的这一不足,导致该技术在脑梗死的超早期、早期诊断中应用受到限制[13]。而MRI技术由于分辨率比较高,对头颅能够从多个方向进行扫描,获得脑组织图像分辨率比较高。对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情况能有效显示,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由此可见,与CT等诊断技术相比,MRI的适用范围更广。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诊断结果和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了MRI与CT检查应用于检验急性脑梗死时的准确率,结果显示MRI检出46例,CT检查检出38例,在急性脑梗死的检验中,MRI检查的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进行MRI检查时通过记录脑细胞核的氢元素与脑细胞共振成像,MRI可以更早的发现脑梗患者的病灶且可以较好的确诊,即使是小于2mm的微小病灶都可以发现且检出的灵敏度较高。同时研究发现MRI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较轻。

综上所述,MRI检查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颅内的病灶情况和组织关系,为患者的及时、科学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敏感性特异性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