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8-08 04:33杨胜渊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7期
关键词:乡贤法治基层

杨胜渊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与实现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以法治为根本、自治为基础、德治和智治为支撑的乡村共治的治理路径,最终实现乡村善治,建设美丽文明的乡村。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继续深化探索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有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不到位

基层党组织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存在虚化、弱化现象。人们的心理和价值理念发生了变化,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在引领乡村治理的进程中存在虚化、弱化的现象。二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治理主体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建立更高服务水平的基层党组织的愿望更强烈,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同人民群众期待的高质量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二)基层治理主体引导运用法治角色扮演不到位

一是“关键少数”依法办事模范带头作用有差距。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受高等教育的人员占比较少。二是依法办事能力有差距。面对新问题和困境,能够依法办事的干部较少。对于依法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会用,有的用不好。直接表现为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有差距,和人民的期望值有差距;三是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淡薄。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儿童,对法律法规了解较少,因而使得乡村治理法治思想难以深入人心。

(三)乡村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治理意愿不高。

一是民主管理主体自身素质存在差距。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习惯于凭经验主义办事,对于建立民主管理体制机制期望值不高。二是民主管理机制存在漏洞。调研中发现,纵然建立了相关的村规民约、议事规则等村级管理制度,但更多的是挂在墙上的制度、未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三是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其表现是基层群众对乡村民主法治实践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呈现为“冷漠”态度。

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选择

(一)全面推进乡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乡村基层干部全面驾驭乡村治理能力本领

1.探索“党建+”治理模式。一是构建法治为根本、自治为基础、德治为辅助推进风序良俗为治理中心工作的重点内容,构建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抓手,把“党建+乡(村)规民约”促文明治理制度化。二是组建联户长、党员先锋队,网格员义务宣传员监督村民的行为,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基层组织生活内容。三是构建党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由驻村工作队牵头,充分利用联户长+网格员的模式。

2.探索“联村党委”示范引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创新组织、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的“五联”联村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联村党委”,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充分整合农村干部、人才、土地、产业、林业等资源,建强组织堡垒,集聚产业发展动力,汇集综合治理力量,建立以组织振兴为统领的乡村振兴工作新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3.探索推进“强师工程”和“强医工程”。一是以“强师工程”的路径,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打下基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印江教育的满意度,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整合区域力量、东西部协作资源,集中优秀的中考学生,开办“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高中班。二是探索“強医工程”为路径,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打造建成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医师队伍,一批管理精细、服务优良的现代医院,一套医防融合、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为目标,探索实施“强医工程”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需要。

(二)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逐步实现乡村法治建设

1.村支两委要带头尊法学法。分类开展普法培训。聘请律师开展定期服务,为村民提供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环境保护等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村“两委”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在村(社区)设置法律咨询点,“法律明白人”参与社会公德评议,公德评议的事项、邻里纠纷、违法建设等一些影响村公益设施建设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行为。

2.加强法治普及教育,增强乡村法治善治能力。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培训。通过手机、广播等媒介,运用院坝会、堂屋会等载体,结合群众的日常生活的事务情况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法律,使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群众树立学法的意识,扩大普法覆盖面。二是法治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乡村治理主体中的基层干部要主动带头模范守法,面对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能用法律知识及时化解,实现法治装头脑,提升自身法治实践能力。三是推进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事创新创业激情。首先,建立配套的容错纠错制度。鼓励一大批有激情、有想法的创新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其次,依据《关于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最后,建立健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3.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让各类人才通过以股份的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可以通过资金、技能、劳务、土地入股集体经济。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绩效考核机制。把年终绩效奖作为衡量工作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奖赏指标,让真正干事的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实行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三是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和培养人才。“对于表现突出的人才可以给予相关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创业创新贷款等补助和奖励,鼓励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治理大潮,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深化人才开展座谈交流会,积极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所需所盼、意见建议,聘请创业导师为各类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技能开展培训,激发干部干事创新创业热情。

(三)坚定和加快乡村民主自治组织的发展

1.坚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好民主自治组织。一是要赋予乡村自治主体一定的活动空间,激发自治内生活力。乡村治理实践中基层组织是社会治理中对上和对下起到联动的重要层级,是引导广大乡村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基本单位。二是建立乡村治理主体事务清单。在减负降压的基础上推动群众诉求与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乡村家族乡贤、治理精英在自治中的表达权,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主体和群众的话语权。三是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尊重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用好“一事一议”机制,通过召开座谈会、院坝会、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建好民生工程的过程成为暖民心、聚民力、集民智的过程。坚持为基层减负松绑,把基层干部时间和精力释放出来,更好地服务群众。

2.建立“三治”机制,提高社会组织能力,扎实推进乡风文明。一是切实保障基层群众民主权利。通过村民议事会、院坝会、座谈会、听证会等传统形式。采取“光荣榜”“爱心超市”等方式进行积分管理,鼓励和支持村级(社区)设立“幸福基金”,组织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二是用好“微媒介+社会治理”协商路径。利用微信、抖音推进社会治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更加高效。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构建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防火墙”。三是探索推进乡村包括村级和社区政务中心公共服务建设。建设“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把村干部、乡贤、一村一大、村医和驻村工作队有效结合起来,打造集“村务、党务、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3.挖掘乡贤资源,助力村民自治。一是“乡贤+”模式。“乡贤+道德法治引领”催生了乡村文明新风。“乡贤是指在农村四里八乡有一定名望威信、德高望重的人”。比如退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等。乡贤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教化风习、乡村社会建设、乡村公共事物实践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乡贤+道德法治引领”。充分发挥其熟地、熟人、熟村情的三熟优势,对各种矛盾纠纷摸得着门、掐得准脉、找得到根,发挥乡村社会治理的“稳定器”作用。三是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利用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喷绘法治宣传教育标语、建设法治小广场、法治长廊等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四)政协委员联系村治理机制

1.建立“一村一委员”联系点机制。一是规范“政协委员联机制建设三个有”机构设置。按照配齐配强队伍的要求,明确由乡镇委副书记兼任主任,组宣统委员兼任副主任,负责联络委各项统筹、调研等工作,为乡镇政协联络委工作提供强力的领导力量。履职有人。二是推进乡镇政协联络委规范化建设。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有一套规范化运行的工作制度和规则,保障政协联络委遵章履职。三是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吸纳各界代表人士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充实联络委力量。

2.组织“一村一委员”联席工作机制。一是调研视察。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开展“院坝协商”等基层小微协商活动,围绕物业管理、村社共建等开展协商,政协联络委利用政协委员之家活动阵地,组织委员开展“请你来协商”。二是提案征集。联络委委员主动深入到村(社区)开展政策宣讲、支教帮教等活动,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指导等志愿服务。

3.搭建多元合作交流平台机制。一是畅通沟通渠道,延伸基层协商触角,组织农部门领导参与委员小组活动,引导委员帮助涉农经济组织大力引进文化、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入驻,搭建起委员与政府部门的“连心桥”,形成全县上下心齐气、共谋发展的局面。二是建立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注重实效,多与群众进行有效沟通,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办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三是开展“走镇进村”等活动,建立工作台账,座谈调研等要有成效。要把联系农经济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将热心参与“走镇进村”“走进农经济组织”活动作为评选优秀政协委员及委员续任的重要参考。

(五)智慧治理是增强乡村治理研判感知的必然路径选择

一是依托“大数据”,汇聚区域资源。广泛应用和功能融通的乡村治理信息“多网融合”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应急值守联网指挥平台,以及供水、供电等民生智能终端全链式融通,全领域接入,紧盯敏感时段,重点时节,确保多部门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群众民生求助事项,真真切切解决好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二是建立区域视频会商系统。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交换、使用等一系列数据的采集和整合,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乡村治理方案,实现乡村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整合、力量进一步融合与功能进一步聚合。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实时掌握乡村社会运行态势。建立以大数据支撑起来的信息中心、以搜索分析与综合处理为基础架构的大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自动搜索、过滤、检测,可实现“从数据转化为研判和决策”的智能化和实时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将为基层治理变革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采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实时分析出动态状况和需求,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在质量、效率、精度上實现较大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继续深化探索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乡贤法治基层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