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安全形势日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实现了国际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需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坚持维护、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安全共同体;习近平外交思想;新安全观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4-0011-10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1]在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球安全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指引理念之一。作为继“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安全倡议科学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樣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2]2023年2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六个坚持”核心理念与原则、二十项重点合作方向和五大合作平台机制[3],将全球安全倡议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习近平主席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国领袖风范在全球安全倡议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安全事业的关注和关怀也得到了充分彰显。这一新的全球重要公共产品不仅贡献中国智慧以更新全球安全理念,提供中国方案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还为实现永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人类家园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价值
当下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等老问题尚未解决,疫情袭扰、生态恶化、局部战争等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正在逐渐瓦解,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4]60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一)全球安全倡议是对国际社会重大安全关切的积极回应
人类还未完全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主要大国直接或间接参战,目前已经导致数万人死亡,造成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多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遭受严峻考验,战争溢出效应正在波及全球,有效管控军事冲突成为当务之急。习近平主席强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片面追求自身安全,只会造成新的矛盾和风险。”[5]全球安全倡议主张以新安全观更有效解决人类安全问题,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主张以新安全框架更合理构建国际安全新秩序,凸显均衡、有效、可持续;主张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要兼顾他国和国际社会的合理安全关切,反对以本国安全为由,将他国置于不安全境地。这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化解冲突升级风险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向。
当前,一些国家仍然固守冷战思维,只懂得零和博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共存共荣、互利共赢,处心积虑挑动对抗、拉帮结派、四方结盟,导致世界面临分裂危险,加剧全球安全治理赤字。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兜售“四边机制”(QUAD),强化“五眼联盟”(FVEY)。这些“小圈子”“小集团”以意识形态划线,以排他性为底色,借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行径。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抵制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5]全球安全倡议根植于真正的多边主义理念,支持包容互惠、求同存异、共建共享,呼吁相互尊重、凝聚共识,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不搞选边站队,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以全球伙伴关系化解联盟式的政治集团,为妥善处理大国关系、优化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加剧,治理难度加大,国际社会对有效治理的需求急剧攀升。然而,实际有效的全球治理供给却处于下降态势,产生了严重的供需“失衡”和“倒挂”。某些大国只热衷于维护自身霸权,他们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都极为不足,在不承担应尽义务的同时,还采取众多“雪上加霜”的破坏性行动。它们肆意操弄单边制裁手段,频繁上演“长臂管辖”丑戏;一边将“小院高墙”高高筑起,一边将“平行体系”推向现实,毫不遮掩地露出对抗对立的獠牙。在意识形态领域,泛化国家安全范畴,模糊概念、混淆视听,以“莫须有”罪名遏制打压别国正当的科技、经济发展。据统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制裁已经超过万项,全球每10个国家中就有1个受到美国制裁。[6]这些由美国单方面发动的对别国的打压遏制行径,不仅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加剧了全球性危机,影响全球减贫事业的推进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1]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彼此呼应,对事关人类未来的普遍安全、共同发展和文明进步重大命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要求大国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全球治理贡献了新方案。
(二)全球安全倡议是对西方地缘政治安全理论的扬弃超越
西方主导的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冲突史。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不安宁的根源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它损害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7]从根本上讲,私有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内在驱动力,而实现资本增殖是资本主义的固有天性。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带有“霸权主义底色”“非正义手段”“血腥掠夺行为”等“原罪”性特征。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8]707,“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8]297。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统治集团的占有欲望制造了冲突和战争,成为全球安全的重大隐患和制度根源。
为了给殖民扩张和强权政治提供理论依据,西方学界炮制出一系列以现实主义和实力政治为基础的国际政治学说。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认为,争夺权力、保持权力和显示權力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流行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则主张在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为了维护安全应当追求自身权力的最大化。从麦金德、马汉到斯皮克曼、布热津斯基,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毫无例外地主张,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绝对安全”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必须争夺各类地缘要素资源并与其它国家进行结盟或对抗。这些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安全观和政策走向,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国际安全的“囚徒困境”。
西方传统安全观从个人主义和权力政治出发,经由政策施行和行动转化,呈现为典型的集团对抗和零和博弈。事实证明,这一恃强凌弱、舍他保己的价值体系和安全思想不仅无益于解决全球安全问题,而且会产生严重的思想误导和战略误判,最终激化国际紧张局势。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则超越了“主-客”二分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秉持多元共存、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价值立场,主张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放弃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维和冷战思维,克服本国至上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和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思想,彻底扬弃所谓的西方安全理论,对“安全困境”“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虚伪命题的本质予以揭露和批判。蕴含在全球安全倡议中的理念与追求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具有更为积极的全球关照和伦理正义。
(三)全球安全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升华飞跃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是全世界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的大国。“和合”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和谐万邦、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宇宙观、国际观、世界观延绵千年,充分融入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后明确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主动挑起冲突或者战争的名单上从未出现过中国的名字,在侵略别国哪怕一寸领土的事件上从未有过中国的身影,在搞代理人战争和参加或组建任何军事集团的活动中也从未沾染中国的印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国际局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世界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张安全的平等性、包容性和不可分割性,强调各国尤其是大国需要承担起促进安全合作的责任和义务,相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安全观、亚洲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在全球安全理念的更新和全球安全框架的重构上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理论和思想指引。从行动上看,中国积极携手国际社会应对传统安全及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国防预算占GDP的比重长期控制在2%以下,坚持呼吁主要经济体限制军费开支,有效防止恶性军备竞赛。自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以来,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体现了大国责任和担当。同时,中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安全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阿富汗、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以及伊朗、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面对新冠疫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2亿剂疫苗,帮助其他国家战胜疫情。
事实证明,中国不图虚名、力求实效,不仅作为提出者深入阐释全球安全倡议、作为倡导者积极推动全球安全倡议,更作为行动派努力践行这一重大倡议,促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安全领域的具体呈现和实际应用,全球安全倡议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正,创新时代中国更新全球安全理念和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意愿之新,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忠实支持者、维护者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实现了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升华飞跃。
二、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
全球安全倡议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国际安全理论与当代中国安全实践、国际社会对安全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回答了“国际安全理论如何创新”的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境界。在内容层面,全球安全倡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既有顶层设计的宏观思维,又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彼此联系、相互呼应的“六个坚持”。[2]
(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治理全球安全赤字的理念指引和顶层思维。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亚信上海峰会上首次提出新安全观,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指明道路,为携手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提供指引,国际社会反响热烈,表达了广泛支持。新安全观系统回答了关于全球安全治理的若干核心问题,是对中国国际安全基本理念的凝练,在全球安全倡议中起着统领作用。其中,坚持共同安全指明完善全球治理、解决全球安全问题、规避安全风险,不仅是一国的期待,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回答了“安全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坚持综合安全强调安全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充分认识全球安全的复杂性、关联性和渗透性,重在调整全球安全认识、革新全球安全治理思路和重塑全球安全理念,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安全”的问题;坚持合作安全提出谋求全球安全的实践形式和多方路径,反对单边主义和集团政治,倡导各国共同参与和制定全球安全治理规则,回答了“如何实现安全”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安全要求建立健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全球安全治理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需要统筹安全与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回答了“安全何以持久”的问题。
(二)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
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是实现全球安全治理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现代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在主权原则这一基石之上,谈国際安全若是抛开主权原则这一前提,无异于缘木求鱼。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各国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其他各项基本权利,相互无管辖和支配权,任何国家的内政都不容干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和尊严必须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应有尊重,自行选择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一致承认和维护。历史证明,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是动荡之因,丛林法则、强权逻辑是战乱之源,为了一己之私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往往会引发战争和人道主义灾难。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国界按军事利益来决定,那么这种要求就会没完没了”“因为每一次总是战胜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从而播下新战争的种子”[9]123。坚持世界各国无差别的平等性和普遍的一致性,不仅表现在彼此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上,还反映在全球安全治理的规则制定和机会提供上,要“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10]。
(三)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化解全球安全矛盾的根本遵循和现实法则。联合国是人类为了解决国际无政府状态、消除战争隐患、实现长久和平而进行的伟大制度设计和政治尝试,承载着世界人民对两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联合国成立70余年以来,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国际社会提供论坛和谈判的场所;管理和组织协调国际事务,合理分配国际资源;为世界和平制定规则、议程,组织和推动国际立法。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没有过时,其重要性和存在价值反而在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全球秩序深度调整中越发凸显。“联合国应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11]当前,国际安全局势动荡加剧,这恰恰是因为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伪多边主义”,“越过”甚至“架空”联合国,损害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因此,世界各国要准确理解多边主义的实质,维护多边机制的核心,尊重联合国地位,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工作,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身体力行当好联合国的可靠伙伴,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国际关系法治化,为化解全球安全矛盾提供稳定有效的治理平台和组织支撑。
(四)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
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是促进全球共同安全的重要原则和必然要求。世界各国是彼此平等的,也是相互依赖的,各国的利益尤其是安全利益也是平等且相关联的。国际社会应当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安全方面的正当合理诉求,这些安全需求和关切应该被重视。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上的本国安全是不可持续的,实现一国的安全不应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为代价,更不能通过损害整个地区甚至全球的安全利益以满足一己之私。俄乌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的战略扩张,“根本不考虑把一个大国逼到墙角的后果”[6],导致俄罗斯的安全利益被长期忽视和系统性侵犯。“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1]故此,世界各国要跳出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博弈思路,反对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从整体上看待全球、地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问题,以安全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全球性的视角来审视和解决安全问题,以合作、互信、共赢为基础,架构新安全框架,共同维护全球及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是有效化解安全冲突的必由之路和合理选择。战争和制裁都不是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反而会恶化安全环境、造成文明悲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战争极度地加重了债负,完全耗尽了全国的财源”[9]140,“一次毁灭性的战争足以使一个国家在数世纪内荒无人烟,文明毁灭”[12]。当今,一些国家热衷于通过单边制裁和极限施压压服他国,这不仅无助于缓和国际局势,反而会导致矛盾扩大和冲突升级。对话协商则是基于各国的平等政治权利和共同安全关切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其本身是一种双赢和多赢的选择。安全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唯有对话协商才能增进共识和互信,找到利益交集和最大公约数,有效降低冲突风险。国际社会应当重视和支持对话协商,营造良好的降温灭火、维稳促和氛围,推动共同安全意愿以对话协商而非武力斗争方式实现。
(六)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是应对全球安全环境变化的应有之义和应对之策。全球化使得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趋于复杂,全球安全问题呈现出由个案到串联、由一国到多国、由单类到多类的发展态势。各种安全问题之间相互串联,从以往一个国家单独面对的问题,逐渐演变为多个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不仅如此,安全问题的种类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实际情况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者并非独立存在,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还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地区的矛盾冲突、生物安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威胁着全人类安全。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跨领域的、全球性的方法来统筹应对,科学研判全球安全形势,有效解决事关人类安全、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类难题。同时,应当加强国际合作,秉持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挥国际组织、多边平台和安全合作机制的作用,统筹解决传统和非传统的新老安全难题,促进共同安全。
三、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进路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球安全倡议作为其综合集成,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4]62 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实践勇气和战略耐心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和全球观,准确把握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就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安排。积极推进全球安全治理不仅是解决国际热点安全难题、建立人类安全共同体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担当,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将全球安全倡议置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崭新历史方位中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谋划落实。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全球安全倡议的理论内涵和思想精髓,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冷静分析问题,准确研判大势,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前进方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安全发展两件大事,既统揽全局又聚焦重点,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当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从全球风云变幻中把握世界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趋势。具体而言,既要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加速转变、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大势,也要重视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进入深刻转换期的态势;既要把握国际安全环境总体平稳的基本盘,也要重视国际安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的新特征;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要重视防范全球经济碎片化风险;既要把握全球合作共赢的主流和基调,也要重视消除国际竞争对抗的杂音。总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发生宏阔而又影响深远的时代之变,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和公平正义的期盼更加迫切。中国应当站在世界发展和全球正义的制高点,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安全治理,获得更多话语权、主导权和影响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10]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宣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而且反对以邻为壑、自私自利、零和博弈的安全观,强调对话、协商与合作,追求世界和平,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为打造普遍安全的人类家园而努力。一方面,中国对国际安全合作保持开放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强合作,努力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中国逐步在参与者、建设者的基础上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全球安全规则的制定中承擔更加重要责任、扮演更加积极主动角色,推动全球安全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持续优化,成为优质全球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者,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全球安全环境的改善注入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在地区安全层面,中国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在乌克兰问题上不盲目支持任何一方,通过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各方立场并根据国际法和公正原则作出判断,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协商,以和平谈判而非武力斗争方式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做和平的“稳定器”而非冲突的“鼓风机”。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的五点倡议,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积极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在非传统安全层面,针对数字安全问题,中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制定数字安全国际规则提供蓝本,促进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面对气候变化压力,中国明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出资建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推动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助力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应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这一重大安全威胁,中国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降低成本等方式提升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努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弥合全球的“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三)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多边机构是践行多边主义的主要平台,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2]当今世界众多的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在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安全倡议坚定支持联合国安全治理核心作用,主张维护联合国权威,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歪曲国际法、“退群另建”、奉行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等倒行逆施行径使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安全体系出现前所未有的裂痕。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强调,世界各国都应该秉持尊重的态度,爱护好、守护好联合国这个大家庭,决不能合则利用、不合则弃之。[13]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再次表示,要带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14]
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在多边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以应对21世纪新的全球治理挑战。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4]62中国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支持多边主义的承诺,承担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责任。一方面,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性多边机制并提供更大的支持,推动其更好发挥作用,如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更有效推动全球贸易和卫生事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也将努力扩大现有合作机制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多个领域合作中的作用,如发挥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政治对话和安全合作等领域的作用。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多边平台建设,努力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应有作用,如加强南南合作。总而言之,中国将会把多边主义落到实处,在全球事务中以平等、公正、合理的原则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促使全球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平等地参与到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领域的治理中,共同探讨全球治理问题,共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共同享受全球发展成果,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引领全球安全治理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将发展与安全紧密联系,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管子·治国》)安全与发展密不可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世界朝着稳定和繁荣的方向前进。在过去,发展和安全可能被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但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二者关联度正日益提高。没有持续的经济或社会发展作为物质支撑和实力保障,国家内部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国家间关系难以保持平稳、国际安全状态难以持久;没有稳定和安全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是脆弱的,多年的发展成果很可能“一夜归零”。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些国家因为长期发展滞后、民生凋敝或者贫富分化严重,造成人道主义灾难,带来社会不稳定的风险。而另一些国家则因为未能处理好与他国的安全关系,引发冲突和战争,消耗了长期积累的社会财富,最终陷入难以摆脱的发展困境,前期努力付诸东流。
习近平主席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大势,提出“三大倡议”,从心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深刻把握全球发展、安全与文明的重大命题,用三根坚固柱石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某些国家大搞经济壁垒、操弄技术禁令,试图通过经济上的网格化来阻断安全上的一体化,形成新的全球政治阵营对立,各国人民都成为受害者。联合国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受多重危机交汇的影响,世界经济前景暗淡且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也许是数十年来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预计仅为1.9%。[15]事实证明,把世界经济、国计民生武器化、工具化,用制造乃至扩大危机的做法来应对危机,既违背了安全与发展相辅相成的基本规律,也违背了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宗旨,严重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中国坚决反对“脱钩断链”,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建设开放共赢、广泛参与和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畅通视为维护全球经济平稳运行和复苏的首要任务,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努力推动全球化不断前进。因此,无论是从满足全球安全与发展需求的现实来考虑,还是从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长远来考虑,认真贯彻和积极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至关重要。今后,必须着眼于人類共同利益和未来前景,聚焦发展主题,有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使全球安全的经济基础和民生基础更加坚实可靠,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2-04-22(2).
[2]王毅.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守护世界和平安宁[N].人民日报,2022-04-24(6).
[3]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N].人民日报,2023-02-22(15).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N].人民日报,2022-05-20(1).
[6]乐玉成.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在“求和平、促发展:全球20国智库在线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EB/OL].(2022-05-06)[2023-2-16]http://newyork.fmprc.gov.cn/web/wjdt_674879/wjbxw_674885/202205/t20220506_10682598.shtml.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8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11]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9-22(2).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13]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26(2).
[14]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N].人民日报,2022-04-02(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EB/OL].(2023-01-29)[2023-03-11]https://www.ndrc.gov.cn/fggz/fgzh/gjzzychyjdt/gjzzyjdt/202301/t20230129_1347418.html.
责任编辑:杨叶红
收稿日期:2023-05-08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2年度重大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22MZD013)
作者简介:阚道远,男,安徽广德人,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习近平外交思想、政党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