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泽发
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创富共富、克己利他的过程,也就是富贵兼修的过程。
“富贵”一词,人人皆知。那究竟什么是富贵?它与同样高频词汇“幸福“”贫穷”有什么关联呢?
不妨看一段说文解字吧。幸福的“幸”字,上面是“土”,下面象形于古时“刀币”,意思是:土中生财。“福”字左边代表祭祀用的台子,右边是个酒缸,在传统文化中普遍代表财富,这里系用来供奉的,意思是:富享与共。可见,“幸福”以“财富”为基础,以“奉献”为底蕴。再看“富贵”。“富”字上面部分代表“家”,下面部分代表“酒”,代指财富,意思是:财进家富。“贵”字上面是“双手”,下面是“土”,意思是:共刨沃土。如果把贵、幸、富、福四字联结起来,意思就是:共刨沃土、土中生财、财进家富、富享与共,正好形成一个闭环。汉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富贵与幸福的内在关系。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富贵不足,那就要细想一下到底是富而不贵还是贵而不富,甚至富贵咸缺?同样,感到幸福感不强时,也要反省:是幸而不福,还是福而不幸,甚或二者皆失?对症下药,才能力求富贵平衡、幸福伴生。
保罗·萨缪尔森曾经提出他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是人消费某一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而欲望是对某一物品效用的强烈需求。这个公式表明,幸福是效用和欲望两者比较后的综合感受。在欲望一定的情况下,效用越大人们的幸福感就越强。一般来说,“富”的增加,有助于效用的获得和增加;“贵”的增加,则有助于欲望的控制和减少。这一加一减之间,共同推动幸福感的提升。
再来看看“贫穷”。贫,指“贝分财去”;穷,意指“力困穴中”。可见。很多人是因穷致贫,精神的困顿导致物质的贫乏。这一点诺奖作品《贫穷的本质》可以印证。两位作者走遍五大洲,調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深度剖析了“贫穷陷阱”的怪圈,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书中指出: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心、信念不坚定、拖延;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作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富贵,就是富与贵的统合。富,就是财富,可从富能、富相、富道3个层面去分析。一个人的富道(观富、谋富、创富、守富、用富之道)越正,那往往其富相就越好,其富能就越大,其可以支配的效用就越多。贵,主要是指精神、思想、道德层面上无形的东西,一个人的贵道(聚识、聚能、聚精、聚德、聚灵之道)越正,那往往其贵相就越好,其贵能就越大,就越有能力进行自律和减欲,也就越有动力参与共同富裕等共建共享活动,奉献自己的财富和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创富增效和减欲共富,自然就推动了上述“幸福公式”朝上增、下减的方向同时运作,人们的幸福感也就日益提升了。
所以,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创富共富、克己利他的过程,也就是富贵兼修的过程。人们以追求幸福为目标,又以富贵兼修为归宿,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幸福之道就是富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