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伦,胡 虹
(吉林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习近平指出:“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教育监管党员和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维系着党与人民的亲厚关系,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幕后推动力量。
基层党组织在《辞海》中主要指被共产党设立在基层且能代表党形象、执行党的政策,联系人民群众、最末层的政治组织。《党章》还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主要涉及指导思想等方面。在指导思想上,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最终目标是要消灭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私有制,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组织建设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指出,“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成单位,并划定了各级组织的地位,确立了民主原则。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二章第六条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构成人数,提出“支部的组成至少3人至多20人”。在制度建设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33条中提出了年代会制,“大会于每年的八月举行,遇紧急情况党组织必须召开非常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者联盟宪章》提出了集体领导制度,认为必须要集体讨论党内大事,多数领导少数。同时,《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提出了党内选举制度,“同盟成员中不但每个人平等,并且每个人都有选举与被选举权。”在实践中,不论是中央领导机构,还是党的基层组织都是民主产生的。正像恩格斯指出,“共产者同盟的本身就是完全民主的。”
2.列宁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
列宁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把前人的基层党建思想与俄国最大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俄国特色的基层党建理论。列宁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对群众运动的领导作用,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效果关乎党中央群众工作的开展,主张将党的支部直接设置在如农场、工厂等基本生产单位。结合俄国当时的实际,列宁提出要多层面建设党支部,才能真正巩固党的组织。他将每个支部和工人委员会广泛建立在人民群众内部,作为党中央各项工作的据点,使党支部真正成为了“党的基本组织细胞”。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再结合了上山下乡时的具体实践经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思想体系。
1.肯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地位、作用
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群众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因为其拥有广泛而坚强的基层党组织。这些数量庞大的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近些年来的全国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设立并坚守防控点,还有在河南水灾后临时应对突发事件成立的党支部积极负责灾后重建等事宜,充分说明基层党组织在其中都发挥着重大堡垒作用。
其次,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中间地带。党的诸多政策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来宣传、组织、执行。此外,基层党组织也引导着群众维护并实现自身方方面面的利益。正是得益于这些数量庞大的基层党组织,党组织才能更好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最后,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执政目标的重要基石。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发展才会更加壮大。
2.鲜明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早在2011年,习近平在吉林省视察时便已经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要求,提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党组织系统、骨干团队、工作制度等基础要素,任何一方面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出现木桶效应。当前,全国部分地方的基层组织仍面临有弱化、边缘化问题。习近平在2019年1月13日北京举行的十九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加快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督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针对党的建设工作薄弱地方,着重处理好覆盖范围小、设置不完善、归属关系不清楚的事情,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好执政基石。
3.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任务
中共中央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强化服务功能、健全组织体系、建设骨干队伍等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力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让民众认可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最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第三十二条中规定了基层的重要职能为:传达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决策;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发展、教育、管理、督促、服务党员;密切联系民众;培养和充分调动共产党员以及群众主动性等。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是新形势下坚持全方位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不管在任何时期,基层党组织总是紧紧地将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身边,统一在共产党的光辉党旗下,让党的领导更加有力量、有活力。
初步建立时期(1919-1927)。在《共产党章程》中,提出:“凡有党员三至五人者,均得成立党小组”,自此党小组便成为了党的最小单位。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制度也得以初步形成。随后,在1925年1月,中共的四大会议上的党章修正案中,明确“有三人之上才能形成党支部”的条款,用“党支部”替换“党小组”,确立为党的最小单位。同时,在《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等文件中提出,支部工作不仅局限于发展和教育党员,更多地应该去利用党的政治主张发动、启发、带领群众为自身利益而斗争。中共四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支部在所处环境中执行党的各项任务、开展党的工作的职能。
发展时期(1927-1937)。1929年6月,在党章的第三次修正案中,进一步细化了支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首次明确了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支部为党的基本单位”,“是党与人民群众直接产生社会关系的组织”。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党的中心组织问题,特别指出了“尤其要加强支部在群众中的核心作用。”抗日战争是党组织迅速壮大走向成熟的时期,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时期(1937-1945)。1939年,陈云在《党的支部》中提到“支部是党的最下层的组织,也是党的最基本的组织。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表的《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中开始从党员素质入手,要求开展党支部教育,增强党内教育,增进支部全面发展。
巩固整顿时期(1945-1949)。1945年,在中共七大的会议中提出了“凡有党员三人以上者,需要进行支部设置、建设、工作等一系列的规定”,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巩固整顿,为党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
自黄炎培提出历史周期律后,党中央便时刻警醒要加强自身建设。1951年,党开始有计划地面对机关支部、工矿业支部、学校支部等基层党组织进行整改。在这次整顿中,重点不尽相同,采取的措施也各有针对性。在这次整顿中整改了25万个党支部,新建了17万个党支部。1956年1月,在中央组织部拟定的《关于1956年到1957年发展新党员规划和干部工作规划(草案)》中认为发展党员要质与量兼顾。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党员人数已到达原有规模的2倍。随后,在党的八大上将支部、总支、基层党委统称为基层党组织,这体现党的组织覆盖力的增强,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此外,1962年10月组织部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有关解决农村、国营企业、商业企业内棘手问题的试行草案。
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充分改善单位、院校、乡村等场所基层党建工作被削弱的状况。1998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承担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培养等工作,以确保各级党组织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199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中央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体系、职责范围和具体工作任务。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个机构应以本地的乡镇、社区(村委会)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还为农村、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单位分别制定了一整套的制度规范,为基层党组织的运作提供了制度保证。
基层党组织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就一定要有过硬的组织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规定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即“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随后,在2018年10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规范化了党支部建设的各项条例,表明党支部建设发展渐渐成熟。此外,习近平在《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支部建在司局、党小组建在处室,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体系的一个特点”,强调党组织应该延伸到机关的最基本单位,这为新时期的基层党支部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2019年,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习近平强调要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党员干部大局意识。2021年,全国共有9514.8万名党员,基层党组织共有486.4万个,这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和建设逐渐壮大与成熟。
当前,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风云变幻,需要根据国家治国理政实践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国家发展。
1.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领头羊”的作用不容小觑。领导班子的建设成功与否,关乎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在基层中的实施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领导班子既要对干部乱作为、不作为行为进行严管和约束,又要对干部干事创业的行为进行激励和支持,推动基层党组织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新时代基层领导班子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够优化。基层党组织中部分领导队伍存在老龄化、观念陈旧化、办事安逸化、工作技能和效率低下。二是储备干部选拔培养范围和力度小。城乡发展差异,优秀人才因为种种因素未能流向基层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后备队伍选拔范围大大缩小。人才的稀少与资金的短缺,培养力度不够,后备干部难以把控大局,缺乏战略思维能力。三是福利与晋升体制不健全。基层领导班子岗位补贴较低和晋升渠道缺乏完整体系,导致干部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四是领导班子监督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的缺失,导致对于基层领导班子的监督大都流于形式。坚持以党的思想为导向,建设一个年轻化、培养体系完善、保障激励制度完善、监督健全的领导班子建设体制。首先,增强学习意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求领导班子要树立一生学习的观念。基层领导班子还可定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来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此外,基层领导班子还需定期组织实地参观与考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制度和干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选拔机制,将领导班子候选人分为三梯队,分别为:现有班子优秀人才队、本党支部优秀党员队、非本支部优秀党员干部队,使领导班子选拔不仅仅局限于推荐,更多从能力方面考虑。严格党员发展准入标准,杜绝“人情党员”和“关系党员”,更多的吸纳有技术有资金的人才投入到基层党员队伍中,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再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努力净化基层领导班子,将防范与管理相结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关于基层领导班子的岗位补贴问题应按照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收入标准发放,落实各项生活类补贴,优待基层人员。同时健全基层工作人员晋升渠道,创新评先评优形式。
2.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与工作建设。
习近平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好群众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培育管理好共产党员。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工作和长期任务。党员是组织的构成主体,党中央对党员教育十分重视,多次开展诸如“两学一做”等学习实践活动,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都大有起色。但仍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对日常党务工作重视不够,各项党建工作浮于表面。支部组织生活会、党员大会、主题党日、甚至于发展党员培训等活动流于形式,党员干部考核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缺乏力度。此外,一些基层党组织对于像毕业未就业大学生这种流动党员缺乏必要管理,长期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等这些问题,都值得重视并予以警惕。
近年来,个别党员干部违法乱纪,严重影响了我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强化党员教育不容忽视。那么,新时代到底该如何打造一只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的党员队伍呢?一是深化党员干部在党意识和身份认同感。二是定期开展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学习马列思想、党的政策,使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不与党组织脱节,在思想上不断地与党组织更加靠拢。三是注重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用正能量人物激励党员向先进学习。中央电视台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奖项便极大地激励党员更加兢兢业业的工作。其四,用好网络平台,搭建线上交流平台。短视频APP、微博等媒体快速发展,党员干部学习也要紧跟潮流,利用抖音、快手APP等新兴事物强化党员党性修养。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要求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用制度立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和组织能力,用以提升基层组织运行质量。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党组织的制度构建必须带有时效性,根据党内新显现的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式,去研究、处理组织在制度构建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始终保持准确的政治方位。二是以党章为依据。党章是党内制度修改和完善的依据。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要不断提升党的制度建设质量,形成以党章为内核,以规定、章程为主干的党内管理规范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做到将主题党日等常规性党建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年终考核中,改善基层党组织敷衍了事的态度和做法;将领导班子为群众办实事的效果列入领导考核评估中,警惕领导班子玩忽职守的现象。
习近平提到:“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目前,党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现实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基层干部素质参差,思想落后。在基层党组织中,党员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干部思想中仍然存在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在偏远小县城“托关系”“走后门”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制度建设尚稚嫩。面对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现行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使个别心术不正的干部利用法律漏洞做出违反法律与道德的违法行为。三是廉政问题不容小觑。廉政建设巡视工作的后续工作不到位,不能确保廉政建设治标治本。
在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背景下,应切实有效地推行各项措施,重塑基层良好政治。一是规范基层政治生态。严格监督管理基层党员干部,推动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培养道德与情操,深植宗旨意识。二是明确选人用人准则,完善党员队伍建设。第一,坚定正确的选拔用人方针,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用人制度。第二,必须大力开辟培训和选拔优秀人才的途径,为基层政府部门储存足够的优秀人才后备军。第三,严惩违反规定标准行为。营造干部不敢腐的高压状态,抑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第四,健全干部绩效评估与管理制度。依靠先进技术管理手段,有效筛选优秀基层干部,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提升优良作风。加强信念教育是提升优良作风的前提,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坚定信念,带领党员干部主动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思想与理念,保证基层政府廉洁运行。
总之,基层党组织是党工作的政治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党执政的关键。新时代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为了提升基层政府社会精准化治理水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党始终关注的话题,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水平,也是提升与巩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与执政地位,实现党对广大基层地区有效管理的法门之一。而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方法论,早在基层党组织百年发展历程中便已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工作开展提供了经验与指导,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自我完善与提高,更好地服务,保障群众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