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与低碳贸易竞争力分析

2023-08-07 05:04史安娜
水利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碳增加值生产率

史安娜,陆 瑶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外贸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高能耗、高排放和环境资源的大量投入,粗放式的发展消耗了有限自然资源,同时也使得中国在碳排放等问题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22年6月22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关税提案,确定2023—2026年为碳关税实施过渡期,2027年起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首批实施对象包括水泥、化肥、电力、铝、钢铁、有机化学品、塑料、氢和氨,随后将包括欧盟碳市场内所有产品。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统计,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出口量将下跌近21%[1]。碳关税将一定程度影响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也会使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加快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是中国对外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迫切需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特别指出,要“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制造业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贸易部门,根据TiVA数据库数据,入世以来,制造业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在我国所有部门中占比高达80%以上。因此,研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对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环境下,大力提升中国的贸易质量,促进中国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提高碳生产率是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针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方面:①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测算和影响因素研究,测算方法主要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基于传统核算方法,将产品出口隐含的碳排放全部归于出口国。例如:王峰等[2]认为技术进步会提高单位出口隐含碳排放;黄凌云等[3]进一步区分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发现,自主研发、中间产品进口和模仿创新会显著降低单位产品出口隐含碳,而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则不显著;潘安等[4]发现行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隐含碳排放水平,并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吕越等[5]实证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模式会提高隐含碳排放,即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会恶化环境状况;赵玉焕等[6]指出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刘斌等[7]指出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来看,出口隐含碳排放的测算应包含国内排放和国外排放两部分。②贸易隐含碳的产出能力。例如:潘家华等[8]把碳排放作为一种投入要素,指出未来的竞争不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胡剑波等[9]从隐含碳的视角测算了中国各产业部门贸易隐含碳的产出能力。③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例如:张友国等[10]认为中国碳生产率的提高将显著削弱欧美征收碳关税的影响;王谋等[11]分别测算了欧盟于2021年3月和2021年7月提出的两版征税提案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许英明等[12]认为从中短期看欧盟碳关税将对中国钢铁、铝、水泥、化肥四大行业,以及 44 种碳泄漏产品清单出口和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从长期看将对现有国际贸易规则产生影响,基于气候变化的贸易竞争将加剧。

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对外贸易加剧了碳排放在国际的流动,国家(地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逐步发生分离,在此背景下,低碳贸易竞争力应运而生[13]。低碳贸易竞争力的表征方法主要包括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绿色全球价值链指数、低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算内容主要包括:①国家层面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例如:齐绍洲等[14]构建了低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了G20国家之间的低碳国际竞争力;桑丹丹等[15]从价值链的角度对中美制造业绿色全球价值链位置和参与度进行了测算。②省级层面对外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例如:胡剑波等[16]将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由国家层面拓宽至省域层面,测算了中国各省市对外贸易的低碳竞争力。③一国各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算比较。例如:郑义等[13]首次结合碳生产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构建了既能反映行业减排成效又能反映行业贸易竞争能力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并与传统贸易竞争力进行对比;佟家栋等[17]测算了中国17个产业部门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

综上所述,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下方面还有待深入:①目前对贸易隐含碳的产出能力研究较少,且多数研究在测算隐含碳时,并未排除其中的国外碳排放部分;②已有对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度多侧重于国家整体或者一国各行业之间的比较,少有研究细化到不同国家之间重点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比较;③围绕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鲜有涉及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对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研究。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以此实现出口增长与碳减排的双赢,因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将出口增加值和隐含碳分解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从而确定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真实利得”和“环境成本”;从隐含碳视角测算碳生产率,分析中国整体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并从结构和技术两方面分析影响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一步与欧盟国家碳排放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等条件,研究基准、低碳技术、出口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绿色、低碳综合等5种不同情景下,中国整体制造业以及各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制造业低碳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应对碳关税等新贸易壁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贸易隐含碳的测算

国际贸易使生产与消费相分离,贸易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发生国际转移,因此需要区别中间产品的国内生产与国外生产。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一国跨境中间产品贸易中,包含大量其他国家的要素投入,传统的直接以最终出口为基础的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各国贸易情况,而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通过探究产品从产生到最终消费的每个环节,追踪一国出口所引致的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收益,以此识别一国出口中国外增加值和国内增加值。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中,Koopman等[18]提出的KPWW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根据该方法,一国总出口可以分解为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两部分,与之对应,一国出口隐含碳排放也可以分解为国内排放和国外排放两部分,计算公式为

Er=Efr+Edr

(1)

Or=Ofr+Odr

(2)

式中:Er为r国总出口;Efr为其中的国外增加值;Edr为其中的国内增加值;Or为r国出口隐含总碳排放;Ofr为其中的国外碳排放;Odr为其中的国内碳排放;D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为Leontief逆矩阵;Y为最终产品矩阵;X为总产出矩阵;V为增加值系数矩阵;C为碳排放系数矩阵。Edr和Odr均包含4个部分:①最终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或隐含的国内碳排放,被进口国直接消费;②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或隐含的国内碳排放,被进口国直接消费;③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或隐含的国内碳排放,被进口国出口至第三国消费;④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或隐含的国内碳排放,折返本国消费。

1.2 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测算

a.贸易隐含碳与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出口国内隐含碳排放通过碳关税改变贸易格局,进而影响各国竞争力。碳关税是对商品隐含碳排放征收额外关税的政策,也表明未来全球贸易发展将走向低碳贸易。从税基来看,普通关税的税基一般是产品本身的价值量大小,但是碳关税的税基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隐含碳排放量,因此,产品实际隐含碳量越高,需缴纳的税款越多。从缴纳方式来看,税款由进口商支付,要求进口商向所在国主管部门申报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并购买相应的碳排放凭证支付碳关税,若一国不采取减排政策,生产过程中隐含国内碳排放越高,则进口商进口该国产品需缴纳的税款也就越高,导致其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隐含碳量较低的国家升高而削弱国际竞争力;而若一国采取积极减排政策,其生产过程中所隐含的国内碳排放越低,则进口商进口该国产品需支付的税款也相对更低,产品价格相对其他隐含碳量高的国家更低,凭借价格优势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低碳贸易竞争力就更强。因此,在碳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出口国内隐含碳排放和低碳贸易竞争力为反向变动关系。

b.基于贸易隐含碳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测算。郑义等[13]认为低碳贸易竞争力指一国借助低碳经济所获得的贸易竞争力“增量”的能力;胡剑波等[16]认为低碳贸易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产品、产业在全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中所获得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的能力。本文认为,低碳贸易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低碳经济时代,以较低水平的本土碳排放获得更多增加值的能力,与出口国内隐含碳成反向变动关系,其实质可以用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度量。碳生产率最早由日本能源经济学家Kaya等[19]提出,被定义为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水平。根据定义,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即为单位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增加值收益,出口隐含碳生产率越高,则代表低碳贸易竞争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Qr=Edr/Odr

(3)

式中Or为r国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于直接以总出口额和出口隐含碳之比来计算出口碳生产率的方法,借鉴KPWW方法对一国总出口进行分解,剔除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收益和隐含在国外的碳排放,只保留实际留在国内的部分,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一国出口的真实增加值收益和隐含碳排放,从而更准确地测算出口隐含碳生产率。

1.3 低碳贸易竞争力预测模型

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是IPAT(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模型的拓展,被广泛用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中,该模型把环境(I)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人口(P)、经济(A)和技术(T)等因素,其优点在于拒绝了单位弹性假设,具有更多的随机性,并允许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修改和拓展,基本表达式为

I=αPxAyTze

(4)

式中:α为常数项;x、y、z分别为P、A、T对应的弹性系数;e为误差项。

基于STIRPAT模型,以出口隐含碳生产率来表示环境因素,并借鉴Meng等[20]对碳生产率的研究,认为技术因素和结构因素是影响碳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技术方面包括技术投入型因素和技术产出型因素,结构方面包括出口结构因素和能源结构因素。具体解释变量为:①研发投入。一方面产品研发投入会提高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另一方面根据黄凌云等[3]的研究,技术进步尤其是自主研发会显著降低贸易碳排放,从而使得出口隐含碳生产率提高,该变量为技术投入型变量。②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何建坤等[21]的研究,提高单位能源的产出效率会提高出口隐含碳生产率,该变量为技术产出型变量。③出口结构。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低端产品比例高,产品的国内增加值率低,吕越等[5]认为国内增加值率提高会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有助于提高隐含碳生产率。④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是以高污染高排放煤炭等为主,降低煤炭消费,增加新能源消费,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提高出口隐含碳生产率。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转换成对数形式,具体的模型设定如下:

lnQr=α+β1lnS1r+β2lnS2r+β3lnS3r+

β4lnS4r+e

(5)

式中:S1r为r国研发经费投入,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衡量;S2r为r国能源利用效率,以单位能源消费量的工业总产值衡量;S3r为r国出口结构,以国内增加值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衡量;S4r为r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衡量;β1~β4分别为S1r~S4r对应的弹性系数。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低碳贸易竞争力,对碳排放较高的高碳制造业进行了细分。关于高碳制造业的界定,有学者按照碳排放量或者碳排放强度等指标来进行划分[22-23],但目前未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根据碳关税的主要对象,结合制造业的划分标准将高碳制造业界定为: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橡胶与塑料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和基础金属制品业。

2 情景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低碳贸易竞争力情景设计

根据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出口结构等因素,设定 5种不同因素变化下的碳排放情景,以 2021年为基准年,以 2030 年为目标年,以国家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界限及欧盟碳关税为参考依据设置情景。情景参数设定主要参考“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十四五”发展目标、相关政策目标以及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各个指标均分为中和强两个等级取值,设定不同情景下整体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各因素的变化率。①能源利用效率。中位值根据各行业“十三五”期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实际变化率设定。根据《中国制造业2025》提出的“到2025年制造业能源强度相比2015年下降34%”,设定整体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强位值的年均增长率为4.80%;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十五五’期间,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使中国整体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欧盟国家的水平,中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要达到13.21%以上,以此值作为高碳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强位值的年均增长率。②研发投入。中位值根据各行业“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略低比例设定。参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十四五”期间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十三五”期间的实际水平,设定研发投入的强位值为各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实际增长率。③出口结构。中位值主要根据各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国内增加值占比的变化率设定。强位值根据欧盟国家的水平设定。④能源消费结构。中位值根据各行业“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化率设定。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煤炭消费量将逐步减少,以及《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中“到2030年天然气占比要提至15%左右”“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达到 25%左右”,参考唐志鹏等[24]的研究,2030年中国整体的煤炭消费占比将下降到42.4%,据此可得2021—2030年中国整体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强位值变化率。各指标具体变化率见表1。

表1 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预测参数变化率

a.基准情景。反映按现在系统行为的发展规律,未来整体制造业及各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变动趋势。在基准情景下,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发生较大的改变,各指标的设定参考历史变动趋势,取中值位。

b.低碳技术情景。旨在探究现有的出口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下,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低碳技术投入对未来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该情景下,出口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参数设定和基准情景相同,取中值位;而研发经费投入快速增长,低碳技术水平提高,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研发投入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取强值位。

c.出口结构优化情景。旨在分析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出口结构对未来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该情景下,假设研发投入、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参数设定和基准情景相同,均取中值位;但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在总出口中的比例上升,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出口结构取强值位。

d.能源结构绿色情景。旨在探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出口结构下,绿色能源消费增加对未来低碳贸易竞争力影响。在该情景下,天然气以及核能、水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将逐步取代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该情景下,研发投入、能源利用效率和出口结构参数的设定和基准情景相同,均取中值位;能源消费结构取强值位。

e.低碳综合情景。该情景为低碳技术情景、出口结构优化情景和能源消费结构绿色情景的综合,该情景旨在探究在研发投入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出口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等综合调控下未来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各指标均取强值位。

2.2 数据来源

隐含碳排放数据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最新发布的2021版TiVA数据库,数据库中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能源消费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由于2012年后统计局不再公布工业总产值数据,用工业销售收入除以产销率估算2012—2018年的工业总产值。制造业细分行业划分结合欧盟碳关税的征收对象进行,化肥、水泥、铝、钢铁和塑料等是制造业碳关税的主要对象,其中化肥属于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塑料属于橡胶与塑料制品业,水泥属于非金属制品业,钢铁和铝属于基础金属制品业。为确保行业一致性,将《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行业与TiVA数据库的行业对应,具体为: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合并为基础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合并为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应非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对应橡胶与塑料制品业。2019年、2020年隐含碳数据根据已发布的出口贸易数据推算得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现状

2003—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及其在国内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见图1。由图1可见,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不断增长,2003—2018年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由6.9亿t增长至14.27亿t。中国的出口隐含碳在国内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2003—2008年50%以上的国内碳排放是由出口贸易引致的,2008年后由于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出口隐含碳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40%左右。Peters等[25]测算得到全球贸易隐含碳占比为26%,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在总排放中的占比相对较高。这个比例的增加也导致中国国内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总量约为2003年的2.23倍,达到34.26亿t。可见,中国目前的碳排放仍处于较高的位置,出口贸易更加大了国内的减排压力。

图1 2003—2018年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及其在国内排放总量中的占比

3.2 中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对比

2003—2018年中美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及国内国外碳排放占比见图2。由图2可见,一方面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明显高于美国,另一方面出口中的国内隐含碳占比也显著高于美国。从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来看,中国一直高于美国,2003—2018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总量由7.59亿t增长至15.75亿t,而美国仅由2.78亿t增长至2.95亿t,2018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是美国的5.58倍。从其中的国内排放来看,中国国内排放占比远高于美国,2003—2018年中国国内排放占比均在90%以上,最高达到98.11%,这表明中国产品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几乎都发生在本国境内,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贸易收益,但极大地牺牲了本土环境;而美国国内隐含碳占比仅有70%左右,这表明美国出口产品引致的碳排放中仅有70%左右实际发生在本国,30%左右的碳排放被转移到其他国家。中美出口隐含碳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同。相比美国,中国制造业还处于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但却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因此国内隐含碳占比显著高于美国。

图2 2003—2018年中美制造业出口隐含碳对比

3.3 中国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情景预测

3.3.1影响因素

根据STIRPAT模型,为消除共线性对分析结果的干扰,运用岭回归方法拟合方程。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的岭回归系数见表2。解释变量标准化岭回归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低碳贸易竞争力变化的影响程度。

表2 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岭回归系数

a.在整体制造业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能源利用效率(29.1%)、研发投入(28.8%)、出口结构(23.9%)、能源消费结构(14.5%)。可以看出技术因素(57.9%)的影响程度大于结构因素(38.4%),Meng等[20]也指出,相比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的贡献率更高。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为:能源利用效率、研发投入、出口结构为积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为消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每提升1%,出口隐含碳生产率提高0.218%;研发投入每提高1%,出口隐含碳生产率提高0.110%;出口结构中国内增加值占比每提高1%,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将提高2.055%,国内增加值占比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国内增加值占比越高,价值链位置越高,中国制造业国内增加值占比远低于欧盟国家,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2018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加值率为73.6%,而欧盟为80.6%,美国为92.2%,这说明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能源消费结构的系数为-0.699,表明煤炭消费占比每下降1%,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上升0.699%,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是以煤炭消费为主,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达到56.8%,而欧盟仅为10.2%,说明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b.在各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为:能源利用效率、研发经费投入和出口结构为积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为消极因素。各因素在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技术因素在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76.1%)、非金属制品业(48.9%)和基础金属制品业(54.5%)的影响程度更高;而结构因素在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3.5%)的影响程度更高。从具体因素来看,能源利用效率仍是高碳制造业竞争力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整体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对高碳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更大,尤其是橡胶与塑料制品业(27.6%)、非金属制品业(27.2%)以及基础金属制品业(25.8%),这说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对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出口结构对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影响较大,而研发投入对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影响较大。

3.3.2情景预测

a.基准情景。图3为各情景下2021—2030年中国整体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预测结果,图4为1995—2018年欧盟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由图3可见,在基准情景下,各行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增速缓慢,低碳贸易竞争力较低。基准情景下,2030年中国整体制造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较低,出口隐含碳生产率为10416元/t,年均增长率仅为3.66%,低于欧盟1995年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16187元/t)。对于各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以及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仍将处于极低的水平,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分别为7906元/t和6523元/t,均远不及欧盟1995年的水平(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13717元/t;橡胶与塑料制品业19733元/t)。基础金属制品业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为3713元/t,约为欧盟1997年的水平(3825元/t)。非金属制品业低碳贸易竞争力发展最快,出口隐含碳生产率达到11574元/t,略高于欧盟2018年的水平(9470元/t)。

图3 各情景下2021—2030年中国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

图4 1995—2018年欧盟整体制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出口隐含碳生产率

b.低碳技术情景。低碳技术情景下各行业2030年低碳贸易竞争力预测见表3。由表3可见,低碳技术情景下,高碳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幅度远高于整体制造业。橡胶与塑料制品业以及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低碳贸易竞争力提升幅度最高,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增长了29.52%,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增长了27.59%。其次是非金属制品业和基础金属制品业,两者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均增长了16%左右。整体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最低,相比基准情景仅提高了4.48%。由图3各行业的情景预测也可以看出,高碳行业在低碳技术情景下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高于其他情景,而整体制造业在低碳技术情景下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却是最低的,这说明若高碳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大幅度提高各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

表3 2030年各情景下制整体造业及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 单位:元/t

c.出口结构优化情景。由表3可见,出口结构优化情景下,橡胶与塑料制品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幅度最大。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增长了33.83%,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相比其他制造业而言,出口结构因素对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另一方面,目前中国橡胶与塑料制品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较低,2018年国内增加值仅占80.83%,且正以较快的速度下降,而欧盟国家为84.30%,橡胶与塑料行业出口结构优化的空间较大,若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该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此外,出口结构情景下,整体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也有较大的提升,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分别增长了21.71%和13.7%。但基础金属制品业和非金属制品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幅度较小,分别为2.82%和1.46%,这说明调整出口结构对于这两类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d.能源结构绿色情景。由表3可见,能源结构绿色情景下,各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整体制造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提升幅度最大,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增长了51.37%,说明中国目前设定的能源结构目标可以很大程度推动整体制造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非金属制品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相比基准情景增长了9.19%,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基础金属制品业以及橡胶与塑料制品业分别增长了5.88%、5.48%和5.14%。可以发现,虽然回归分析中能源结构对高碳制造业的影响程度高于整体制造业,但在情景预测中,能源结构对高碳制造业的提升幅度却小于整体制造业,说明高碳制造业能源消费绿色转型更为困难,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高碳行业的能源管控,加快以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速度,才能有效提升高碳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

e.低碳综合情景。由表3可见,相比基准情景,各行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增速加快,低碳贸易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首先,整体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将达到19190元/t,年均增长率超过10%,约为欧盟在2003年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水平(20329元/t)。其次,对于各高碳制造业细分行业,2030年橡胶与塑料制品业的竞争力仍较落后,出口隐含碳生产率为11888元/t,低于欧盟1995年的水平(19733元/t)。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相比基准情景有较大的提升,出口隐含碳生产率达到12144元/t,约为欧盟2000年的水平(12737元/t)。基础金属制品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相比基准情景小幅度提升,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将达到为4685元/t,约为欧盟在2003年的水平(5012元/t)。非金属制品业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将达到14940元/t,高于欧盟2018年的水平(9470元/t)。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结 论

a.出口贸易加剧了中国国内的减排压力。2018年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约是美国的5.58倍,其中90%以上的隐含碳都属于国内排放,出口引致的碳排放在国内总排放中占比40%以上。

b.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最大。能源利用效率是影响整体制造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首要因素,而能源消费结构对橡胶与塑料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以及基础金属制品业这类高碳制造业的影响程度较大。

c.实施单一调控措施对不同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综合调控措施对低碳贸易竞争力提升作用最明显。低碳技术情景下,高碳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出口结构优化情景下,橡胶与塑料制品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增速最快;能源结构绿色情景下,整体制造业出口隐含碳生产率的增速最快。

4.2 对策建议

a.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低碳增长。一是逐步摒弃中国制造业高碳产品出口,推进制造业从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等隐含碳量大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产业链高端转型;二是要充分利用能源政策导向,鼓励支持出口企业生产和加工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三是要通过出口关税、出口配额等手段限制高能耗商品的出口,对高附加值、低能耗商品则采取更大力度的出口促进政策。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是要大力推进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代替煤炭消费;二是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围绕新能源开发应用、工业节能减排等领域,解决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建立完善节能减排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加速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

c.建立异质性减排方案,促进低碳贸易竞争力提升。一是对高碳制造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推进燃煤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组合使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二是对于橡胶与塑料制品业,优先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培育出口产品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三是对于其他非高碳制造业,优先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扩大清洁能源的适用范围。

猜你喜欢
高碳增加值生产率
经济增长与高碳排放脱钩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