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横纹肌溶解症回顾性分析

2023-08-07 08:11:52赵雅杰穆维静王睿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3期
关键词:类药物用药因素

赵雅杰 穆维静 王睿韬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RM)是由于横纹肌损伤, 改变了细胞膜完整性, 使大量的细胞内容物, 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及电解质直接释放进入外周血, 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肌痛、肌无力、尿色加深(呈红褐色-黑色)、CK 升高等, 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 非创伤性因素包括药物、过度劳累、中毒、感染、内分泌及代谢性紊乱、遗传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药物因素最为常见, 占引起RM 因素的80%[1], 高达150 余种药物曾被报道可引起RM[2]。本文对2002 年1 月~2022 年11 月国内有关药物相关性RM 的报道进行汇总整理及数据分析, 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RM 为关键词, 检索2002 年1 月~2022 年11 月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有关药物相关性RM 的报道, 剔除资料不全、重复案例、综述以及非药物所致、药物过量和中毒引起药物相关性RM 的案例。阅读文献全文, 并应用Excel 软件对病例资料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及帕累托图分析。统计分析文献筛选结果, 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 引起药物相关性RM的药物分布及帕累托图, RM 发生时间, 转归情况。其中, 帕累托图法分析如下[3]:将影响因素分为3 类:A 类:主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的累计百分数在0~80%范围内;B 类:次要因素, 其中影响程度的累计百分数在80%~90%范围内;C 类:最次因素, 其影响程度的累计百分数仅在90%~100%范围内。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检索到药物相关性RM 的原始报道个案321 篇, 剔除剔除资料不全、重复案例、综述、以及药物过量和中毒引起的药物相关性RM的案例40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报道281 篇, 共计病例300 例。

2.2 一般情况 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中, 男性155 例, 占51.67%;女性145 例, 占48.33%, 男女比例为1.07∶1;年龄3~93 岁。见表1。

表1 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表(n, %)

2.3 患者的病史情况 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高血脂、冠心病、感染性疾病等, 其中14 例既往有过敏史, 76 例有糖尿病, 47 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 34 例存在低血钾, 18 例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

2.4 引起药物相关性RM 的药物分布及帕累托图分析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中单一用药所致的RM 共计231 例, 占77.00%, 涉及18 类药物。帕累托图分析得出:累积百分比在0~80%之间的因素:血脂调节药、抗感染药, 此类因素为A 类因素, 即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比在80%~90%之间的因素: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精神类药、抗肿瘤药, 此类因素为B 类因素, 即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比在90%~100%之间的因素: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利尿剂、麻醉及辅助用药、妇科用药、减肥药、激素及有关药、抗痛风药、降糖药、抗癫痫药、消化系统药、血管保护药、抗痤疮药, 此类因素为C 类, 即最次因素。见表2, 表3、图1。联合用药(2 种及以上药物)所致的RM 共计69 例, 占23.00%,其中大部分报道为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所致, 共计59 例,占85.51%。见表4。

图1 单一用药所致RM 药物的帕累托图分析

表2 231 例单一用药所致RM 的药物分布及构成比(n, %)

表3 帕累托图影响因素分析

表4 联合用药致RM 的他汀类药物及其联合使用药物情况分析

2.5 RM 发生时间 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中,RM 发生时间<24 h 共10 例, 占3.33%;1~10 d 117 例,占39.00%;10~30 d 82 例, 占27.33%;1~3 个月38 例,占12.67%;3 个月~1 年12 例, 占4.00%;1~3 年16 例,占5.33%;>3 年10 例, 占3.33%;不 详15 例, 占5.00%。其中发生药物相关性RM 最短时间为用药后20 min(1 例), 最长时间的则发生在用药后10 年(3 例)。

2.6 转归情况 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患者中, 好转284例, 占94.67%;致终身性肾功能损害1例, 占0.33%;死亡7 例, 占2.33%;不详8 例, 占2.67%。

3 讨论

3.1 RM 与性别、年龄及原发疾病的关系 从结果2.1 可知, 在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病例中, 男女比例为1.07∶1, 性别差异不大。同时, ≥65 岁的老年患者为最高发年龄段, 占51.67%。该年龄段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脂、冠心病, 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其中,内分泌及代谢性紊乱, 如电解质紊乱(低钾、低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是非创伤性RM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2]。由结果2.3 可知, 在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病例中, 存在上述内分泌及代谢性紊乱疾病的患者175 例, 占58.33%。76 例有糖尿病, 47 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 34 例存在低血钾,18 例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故对于老年患者以及已存在易致RM 因素的人群, 在服用血脂调节剂, 尤其是他汀类药物时, 应密切关注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定期监测实验室指标, 如CK。

3.2 RM 的发生机制 肌毒性药物可增加磷酸酯酶A活性, 引起肌纤维膜黏度改变, 使得肌纤维膜渗透性增加, 细胞内容物渗漏进入血液, 进入细胞的钠离子(Na+)增多。钠钾泵(Na+-K+-ATP)酶被激活, 而此过程需要能量, 如果导致三磷酸腺苷(ATP)耗竭, 则可影响细胞的转运。同时, 细胞内Na+浓度的升高, 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Ca2+)的蓄积, Ca2+可激活细胞内的神精蛋白水解酶, 此酶可破坏细胞内结构而引起肌细胞进一步损伤[4]。

3.3 RM 的发生时间 从结果2.5 可知, 在300 例药物相关性RM 病例中, RM 的发生时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从20 min~10 年均可发生, 其中在1~10 d 内的发生率最高, 为39.00%。而绝大部分病例中的RM 发生时间在3 个月内, 占82.33%。故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增加原有剂量或联合用药之后, 应更加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 一旦出现肌无力、肌痛、尿色加深等症状时, 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4 RM 与药物的相关性

3.4.1 单一用药 由表2、图1 帕累托图分析得出,累积百分比在0~80%之间的主要因素为血脂调节药和抗感染药。在血脂调节药中,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RM发生率最高, 共计96 例, 占60.00%。其中例数最多的为辛伐他汀40 例, 其次为阿托伐他汀26 例, 以及洛伐他汀9 例、氟伐他汀8 例、普伐他汀5 例、瑞舒伐他汀5 例、西立伐他汀3 例。他汀类药物可增加乳酸盐与丙酮酸比值, 引起血浆辅酶Q 浓度的降低, 使肌原细胞线粒体内辅酶Q 缺乏, 线粒体功能紊乱, 抑制能量产生, 从而影响细胞正常氧化呼吸功能, 引起循环血乳酸盐和丙酮酸浓度升高,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和横纹肌溶解。与此同时, 他汀类药物可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 同时供给细胞膜的胆固醇也会相应的减少, 致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及不稳定性增加[5]。在2001 年8 月8 日, 拜耳公司因RM 引起死亡而撤回拜斯亭(西立伐他汀)之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医生为患者换用其他的他汀类药物, 但也同时对各种他汀类药物的标签均做出需附加黑框警告的要求[6]。同时,贝特类药物相关的RM 为64 例, 占40.00%。而贝特类药物作为血脂调节药, 除上述对胆固醇减少, 致细胞膜不稳定的机制外, 还对氯离子(Cl-)通道有抑制作用,抑制肌细胞膜除极化, 致使肌纤维持续处于收缩状态,加剧肌细胞的破坏, 导致RM 的发生[7,8]。在抗感染药物中, 喹诺酮类药物占36.84%, 左氧氟沙星4 例, 莫西沙星3 例, 目前其导致RM 的机制尚不明确, 但其占比较大, 且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应引起相应的重视。另外,核苷类抗病毒药中替比夫定的例数最多, 有研究表明可能与线粒体中毒、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另有研究发现了一种与替比夫定诱导的线粒体疾病相关的新的RRM2B 基因变异体[9]。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制剂常会引起低钾血症的发生, 机体在低钾血症的状态下, 收缩的肌肉不释出钾, 持续的肌肉收缩可致其缺血和肌肉坏死[4]。

3.4.2 联合用药 在他汀类药物中, 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只被肝脏中CYP3A4 代谢[10-13]。而环孢素,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以及伊曲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也同样经过CYP3A4 代谢, 在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 会使上述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RM 发生的可能[14-17]。但CYP3A4 抑制剂较少影响匹伐他汀[9], 在临床用药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而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用虽然能达到理想的降脂效果, 但随着拜斯亭事件发生后, 目前已禁止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的联合应用[5]。

综上所述, 药物可引起严重的RM,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工作中, 应更加关注患者自身存在的致RM 的风险因素, 如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在用药过程中, 优先选择RM 发生率小的药物, 并严格把控用药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尤其是增加剂量和联合用药后。也应在联合用药时, 慎重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 尽量避免联用影响CYP450 酶系的药物。对于患者, 应重视用药宣教, 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告知患者如在用药期间出现肌痛、肌无力、尿色加深等症状时, 应立刻到医院就诊。对于长时间用药的患者, 应定期监测CK。如怀疑为RM, 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并进行液体复苏、碱化尿液等治疗措施, 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类药物用药因素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于粪便类药物的思考
世界中医药(2010年2期)2010-11-13 0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