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出版的《中华书局收藏现代名人手迹》一书,收影件两三百封,一大半是各界人士写给舒新城的。其中有朱自清的九封书信,不见于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朱自清全集》。
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先后任职中国公学、东南大学附中、成都高师等校,因推行“道尔顿制”而名著现代教育史。1928年,应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之聘,任《辞海》主编。1930年起,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全力主编《辞海》。1958年出任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主持《辞海》修订工作,为这部中国现代最重要的百科辞书奉献了余生。2023年7月5日是舒新城诞辰130周年,8月12日则是朱自清逝世75周年。本期刊发1936年11月26日的手札一通,以作为对这两位文化名人及其友谊的纪念。原信释文如下:
新城兄:
承赐《狂顾录》,得快读,为感!尊著直白心怀,不加雕饰,与陆费诸君书,尤为透达,具见真诚,其味甚厚。语文契约已寄到,即照尊意办理。兹盖印寄奉,即乞将敝会应执乙纸寄回。此次之事,诸承帮忙,感激不尽,敬颂撰祺!
弟自清十一、廿六
朱自清与舒新城的交往,始于上海中国公学共事时期。中国公学以新学教育为主,思想活跃,名重一时。1921年6月,舒新城应邀担任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大量约请新派教员,叶圣陶、朱自清、刘延陵、吴有训等多人先后加盟。舒、朱在这里成为同事,并共同经历了一次因新旧派矛盾而起的学生风潮。两人的另一个重叠经历,是共同参加了五四时期最重要的进步社团之一——少年中国学会。他们无论在教育理想上,还是在个人性格上,都是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
舒新城1930年到1949年间主要生活在上海。朱自清则于1925年北上担任清华教职,七七事变后随校南迁,1946年返回北平。考两人行迹交集,只有朱自清1932年暑期在上海居停的十几天。当时朱自清结束了在英国为期一年的访学乘船归国。据日记及年谱,7月31日朱自清抵达上海,其未婚妻陈竹隐及多位友人到码头迎接,稍后朱自清与陈竹隐在上海举行婚礼,几日内与文界友人聚晤频繁。在另一封写于1932年12月的信中,朱自清曾说“在沪时叨扰,谢谢。是日谈笑极痛快,至今念及,脸上犹浮微笑也”,由此推知朱自清夫妇访问过舒新城。
信中提到的《狂顾录》是舒新城1919年以来的杂文选集,中华书局1936年7月初版。全书分为随感、纪游、谈影、剩简、杂文五类,共收文35篇。朱自清为人诚恳,评人鉴文不作虚夸恭维之词。他用“直白心怀,不加雕饰”来概括舒新城的文字,十分贴切;又特别指出“与陆费诸君书,尤为透达,具见真诚,其味甚厚”,可见朱自清认真阅读了《狂顾录》。“与陆费诸君书”指的是《狂顾录》“剩简”栏下所收书信13通,都是文质俱佳的散文佳作。其中有六通写给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他与作为编辑所长的舒新城是中华书局这一现代出版重镇的两大巨头,联手缔造了中华书局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笔头勤奋的舒新城有一个习惯,即喜以书信形式与陆费逵讨论学问、思想、工作。虽然他们常年同在一局、朝夕盘桓,也不吝笔墨形諸文字,谈学论道、析理剖情,有时长达一两万言,俱见两人坦诚以待、毫无芥蒂。这六封信中,前四封主要谈个人生活及公司事务,也广泛牵连到思想认知与治事原则;后两封偏重思想交流。另收致孙俍工、黎锦熙等其他友朋信件多封,主题则涉及治学、论画、家庭问题、留学、注音汉字问题、教育出路等,从中特别能见出舒新城一方面深受儒家思想尤其是曾国藩为人治事方式的影响,一方面又特具强烈的现代人格意识而强调自由、平等、开放等基本原则,从而形成一种以理性、严肃、自律为主调而不乏浪漫追求的人生观。他的观点与朱自清多有契合,这些显然正是朱自清欣赏《狂顾录》的内在原因。
信中提及的“语文契约”是关于朱自清编订的同仁论文集《语言与文学》(舒新城拍板决定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合同。该书收有清华中文系教授陈寅恪、朱自清、王力等人的论文多篇,因系以清华国文学会的名义编辑,故有“敝会”之说。
朱自清与很多现代文人一样,不刻意作书家,但对书法兴致很高。他是宋诗专家,有“诗爱苏髯书爱黄”的诗句,表达对黄庭坚书法的偏爱。书信多用行草,流利可喜,但有时不易辨识。笔者根据近年新见书信手迹发现,《朱自清全集》书信卷中误释很多。这是研究者应该注意的一点。
作者简介
徐强,山东诸城人,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从事新文学文献史料、文学理论、叙事学等领域的研究。2020年以来担任国际手稿学年度会议联合主席。
[责任编辑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