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祥贺,何平鸽,吴 辉,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0;2.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甘草(Gan cao,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本品产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如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其中内蒙古产地药材质量最佳,为“道地药材”。
1.1.1 咳嗽 适用于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病久咳之咳嗽。甘草多配伍桔梗、干姜、麻黄、苦杏仁等用于祛痰止咳。如在甘草-桔梗药对中,两者配伍共奏宣肺祛痰、消肿排脓、解毒利咽之功;在三拗汤中,麻黄、苦杏仁、甘草配伍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肺气不宣、咳嗽等;甘草与石膏配伍用于肺热咳嗽,如麻杏石甘汤;甘草与干姜组成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脾虚肺寒之咳嗽[1]。国医大师张志远[2]常取甘草补中益气之功以养肺止咳,缓解支气管痉挛,应用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等疾病。
1.1.2 咽喉肿痛 适用于热毒蕴结、上攻咽喉导致的咽喉肿痛。甘草清热解毒,可单用也可与桔梗相须为用,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甘草汤、桔梗汤。若热毒炽盛、咽喉红肿或生脓者,多与桔梗、玄参、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同用,如《张氏医通》甘桔汤。许占民教授[3]治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症,常用生甘草配合桔梗、牛蒡子、蝉蜕、玄参、木蝴蝶等清肺利咽、开音止痛,每获良效。
1.1.3 脘腹四肢挛痛 适用于治疗脘腹四肢挛痛的广泛证型。如中焦虚寒所致的脘腹隐痛者,常与桂枝、饴糖、生姜、大枣同用,起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如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阴血不足所致筋脉、脘腹挛痛,或肢体拘急转筋,取甘草配芍药柔筋缓急止痛,如《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仝小林院士临床发现,芍药甘草汤对双下肢不自主挛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将其活用于“不宁腿综合征”;治湿热泻痢腹痛,常与黄连、大黄、黄芩等药配伍以益胃和中止痛;治肝郁所致胁痛,配柴胡、白芍、当归等药以疏肝缓急止痛,如逍遥散;治疗阳虚不温所致的四肢关节疼痛,取甘草配伍附子组成甘草附子汤以温阳通脉止痛。
1.2.1 口腔及会阴黏膜溃疡 口腔及会阴黏膜溃疡为口腔、会阴黏膜局部炎症的表现,病机多为湿热内蕴、虫毒内扰、正气亏虚、瘀血阻滞等。《金匮要略》提出:“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其对“狐惑病”的描述类似现代医学对白塞病的证候概括。国医大师路志正[4]仿甘草泻心汤之义化裁治疗白塞病,其中生、炙甘草等量重用,常各予12~15 g,全方补气调气和中,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泻脾和胃,药用甘草、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茵陈、炒栀子、太子参、炒薏苡仁等。
1.2.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表现为患者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常感觉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中医称之为心悸、怔忡。炙甘草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具有治疗作用,甘草中所含有的甘草总黄酮等是抗心律失常的主要物质,该物质可拮抗乌头碱引起的心律失常,同时具有保护心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5]。《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目前应用于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甚至优于部分抗心律失常西药如美托洛尔、胺碘酮等药[6]。三甲复脉汤由炙甘草汤化裁而来,方中牡蛎、鳖甲、龟板可育阴潜阳,该方针对阴血亏虚型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7],例如发热型病毒性心肌炎后期退热后阴液已伤、余热未去之快速型心律失常[8]。
甘草抗炎作用显著,其抗炎的特有成分甘草总黄酮对抑制炎症反应有良好的作用。有研究表明[9],甘草总黄酮可以抑制ERK/MAPK 通路并能活化PPAR-γ 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多靶点发挥抗炎效果。
甘草中的多种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甘草苷可以抑制MAPK 和NF-κB 通路,最终延缓高果糖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过程[10]。甘草酸有一定的抗心肌梗死及抗心肌缺血作用,这可能与激活JAKISTAT 通路、抑制Wnt3a 通路从而缓解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炎症损伤有关[11]。其可抑制炎症因子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12]。
有研究表明,甘草酸的半数中毒浓度比更昔洛韦的半数中毒浓度高出近8 倍,故甘草酸具有较好的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13]。有团队[14]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验证了甘草酸能够与ACE2 受体有效结合,这表明甘草酸制剂在抗新冠病毒感染上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等成分与其配伍解毒作用关系密切[15]。此外,甘草的配伍解毒作用与其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紧密联系,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对毒物耐受性以及抗炎而发挥解毒作用[16]。有研究团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甘草单煎及附子与甘草同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显示,附子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比单煎时低[17]。
甘草神经保护作用显著,可用于治疗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甘草水提取物可有效减少在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tau 蛋白的折叠错误[18]。甘草素能够通过降低血清和海马中IL-6 和TNF-α 的水平,增加BDNF 的含量,调控BDNF/TrkB 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19]。
甘草多种提取物及成分抗肿瘤作用明显,甘草乙醇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isoangustone A 能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活性,从而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乳腺癌4T1 细胞G1 期阻滞[20]。
甘草中的成分还具有抗消化道溃疡、免疫调节、调整胃肠运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抗肺损伤、保肝、抗糖尿病、抗纤维化、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
甘草有激动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作用,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与盐皮质激素相关受体耦合发挥盐皮质激素的作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钠盐,引起水钠在体内潴留[21]。甘草含有的化学成分可以抑制11β-氢化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以及抑制氢化可的松的分解,通过一系列复杂过程起到升高体内盐皮质激素的水平,导致水钠潴留及钾的排出增多[22]。另外,甘草可以减轻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拮抗作用,甘草中所含有的甘草酸和18β-甘草次酸通过PI3K 诱导的AP1,CRE 和NFAT 活化来降低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耐药性[23]。此外,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腹泻、呕吐、恶心等。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勿大剂量久服,否则易致浮肿。
内服2~10 g。
内服3~60 g。甘草补中益气,可配伍党参、黄芪、白术,用量为5~60 g;甘草清热解毒,可配伍桔梗、黄芩、生地黄,用量为5~30 g;甘草缓急止痛,配伍白芍,用量为6~60 g[24]。使用时应注意:1)巧妙配伍,以除偏弊:由于甘草有类盐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应用较大剂量甘草为防水肿可配伍健脾利湿之茯苓或车前子、泽泻。此外,应当善于用甘草的合化作用,如配干姜、桂枝辛甘化阳,配芍药、或五味子、或乌梅酸甘化阴。甘草易碍中焦,多服出现胸腹胀闷,应当配伍枳实、厚朴等行气除胀药,或者减量服用。2)精准选择,增强疗效:《本草害利》描述甘草:“甘平,入心肺脾胃。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清热解毒为生用,健脾和中为炙用,补益心气时必用炙甘草。
甘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等功效,有“国老”之称,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从目前的整理来看,其症靶为咳嗽、咽喉肿痛、脘腹四肢挛痛,标靶为口腔及会阴黏膜溃疡、心律失常。现代药理表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心脑血管系统保护、抗病毒、配伍解毒、神经保护、抗肿瘤等作用。本品无毒,但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临床使用剂量为3~60 g,勿大量久服,服用时应当准确辨证,清热解毒为生用,健脾和中为炙用,补益心气时必用炙甘草,并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阶段进行使用,切莫刻意追求不规范的大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