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学生管理路径探究

2023-08-07 12:08程黎明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发展

程黎明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辽宁沈阳 11016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因此,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育评价转变办学观念,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内涵式发展,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内涵

作为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明确“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总体把握学生主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的具体要求。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一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三是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塑造学生灵魂;学生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采取多样、个性、灵活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

(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具体要求

1.尊重学生。在学校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性格差异和独特个性,引导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2.关爱学生。学生管理者要学会无条件关爱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热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难。注重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潜移默化,浸润学生心灵。

3.保护学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校应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现代管理规章,完善学生权益保护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服务学生。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切实做到权为生所用、情为生所系、利为生所谋。

5.培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张扬其独特个性。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提升育人水平。

6.发展学生。在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时,学校要对学生素质提升、技能培养、全面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未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教育界坚持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些学生管理者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探索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和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些教师思想工作不到位,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措施不科学,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缺乏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的动力,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二)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中学在校生多为00 后,学生有思想、有个性,家庭条件通常比较优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行为举止不愿受人约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一些教师往往采用容易操作的强制性约束办法管理学生,强调管理者权威,重严管轻厚爱,缺少人文关怀,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对抗甚至发生冲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未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另外,单一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个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很好地实现提升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目的[2]。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工作承担着安全责任、教学责任和育人责任,任务重、心理压力大,“超长待机”已成为众多学生管理者的工作常态。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化、职业化培训,自身能力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指导学生学业、辅导学生心理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学生关心关爱不够,和学生沟通较少。同时,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高,导致各项工作成效难以尽如人意。

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学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学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学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让学生成为学校各项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着力塑造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力求思想引领上有新观念,目标引领上有新方向,文化引领上有新突破,实践引领上有新作为[3]。

(二)服务保障

学校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机制,学校行政部门如学生处、财务处、后勤总务处等要尽心竭力为学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满足学生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努力打造校园精品文化。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专业技能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加强学习支持服务,探索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4]。

(三)环境保障

学校要致力于建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营造浓厚的成才氛围,让爱岗敬业成为良好职业习惯,让爱校如家成为永恒价值追求,让爱生如子成为人生第一美德。以德立人,从基础源头上解决教书育人问题;以才立人,从未来实践上解决进入工作角色问题;以业立人,从长远发展上解决立足社会问题。为学生成长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注重以文化人。

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学生管理中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要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思想品德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知识技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载体。

一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人生的理解、自身素质提升、人生发展能力入手,拓展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升,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化、品牌化。

二是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如观看爱国影片、学习校规校纪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组织学生干部集中学习党的各项理论政策,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三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化解学生矛盾或心理危机。开展团队素质训练、党团文化进宿舍等活动,将人文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

四是强化人文关怀。关注广大学生内心潜藏的疫情焦虑和生命疑惑问题,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抓好抓细抓实人文关怀[5]。

(二)强化学生管理创新

学校应按照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难点工作抓探索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完善制度,创新管理。

一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按照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相结合的原则配置学生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技能和职业归属感。定期组织班主任技能大赛,选派班主任参加省内培训交流活动。通过参加拓展训练、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工作课程化培训等,全面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

二是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一系列工作规范,建立并完善日常管理、培训、指导和奖惩制度。立足学生特点,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化解学生矛盾冲突,支持学生成长愿望,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完善工作内容。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干部和社团骨干。不断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团员间互动交流。

四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作用。全面畅通学生反馈问题渠道,提升学校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咨询[6]。

(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应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为目标,竭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把打造书香校园与读书增智相结合。开展声势浩大的“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学科书籍,强理论积累;读文明礼仪,塑行为规范”活动;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确保学生高质量学习和生活。

二是把打造文明校园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强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把打造健康校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三级工作体系、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组织学生心理普查和测试,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全校学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发展注入积极的正能量。

四是把打造平安校园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宣讲,组织学生到公检法司部门实地考察、接受教育,建立四级联动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到班、到人,加强平安班级、平安教室、平安宿舍建设[7]。

(四)创新学生评价体制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知行合一、“五育”并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体现厚爱,实现学生自我价值。

一是构建“六优”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本土化、实践活动生活化,在课程设置上全面体现,在学科活动上集中落实,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予以侧重。积极构建“品优、学优、健优、艺优、劳优、创优”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清、有抓手、可操作、效果佳。

二是建设“四位一体”协同评价队伍。学校在评价过程中要以生为本,以发展性为原则,重视学生评价中的反思改进、激励提升。评价不再由教师“一锤定音”,而是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综合性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学生小组、班级、家长、社区等团队,形成以团队形态开展评价的人文管理特色。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视角、多层面、多渠道观察和评价,体现多方评价的真实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三是以“学业+”为导向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理想信念、是非观念、公平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心理健康、兴趣特长、学习水平等。通过谈心汇报、家访联络、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学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现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指导其努力完成,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8]。

五、结束语

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学校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多部门合力的管理常态,完善系统、科学、规范的现代学生管理模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调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发展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