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参与主导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基因组监测可以帮助跟踪病原体进化和作物抗性,防止作物歉收。
该项研究由来自四大洲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研究表明,监测可以帮助管理新出现的作物病害,并为培育抗病作物识别遗传特性。
对全球小麦作物构成威胁的新出现的病害之一是麦瘟病,这是一种真菌病害,目前存在于三大洲。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病害及其起源和遗传组成,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组分析和实验室实验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小麦品种对麦瘟病菌的敏感性,以及麦瘟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该研究的Sergio Latorre 博士(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进化与环境学院)表示,国际科学界通过OpenWheatBlast 倡议迅速和公开发布基因组数据助力了研究人员发现、跟踪和描述造成最近麦瘟病暴发的真菌谱系。
研究人员发现,最近在亚洲和非洲出现的麦瘟病是由这种真菌的单一克隆谱系引起的,而赞比亚和孟加拉国的麦瘟病是独立起源的。他们还发现,携带Rmg8 基因的小麦品种对这种真菌侵染具有抵抗性,这种真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很敏感。
该研究的Hernán A.Burbano 博士(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进化与环境学院)说:“通过室内实验联合使用基因组监测和功能测试,可以建立基因组学信息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并可以指导植物育种者开发抗病作物。”
虽然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来对抗新出现的植物病原物,但仍需要一种组合策略,以减少对化学投入品的依赖以及解决作物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认为,麦瘟病可能会出现更具破坏性的变种,这可能会增加防治这种病害的难度。因此,他们强调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基因组监测,以跟踪和监测麦瘟病菌,进而在令人担忧的变种出现时尽快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