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康春雨
(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乡村景观是我国地域景观中一类独特的景观模式。我国古代很多诗词中对乡村有着记忆化的描述,如“小桥流水人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等,乡村景观中有着更多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也是当前城市景观中需要加强的地方。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如何营造对提升乡村的景观建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乡村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理念、原则和方法等,可为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乡村景观营造时,应当充分尊重地方的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对于乡村景观营造有利的地方特色文化,为营造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做好基础[1]。古村落、古街道、古建筑、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戏曲、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给乡村的宝贵财富,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景观的营造要有特色,保护好乡村历史遗产,突出地域特色,体现乡村独特的景观风貌。
村庄遗留的古老建筑、村口矗立的参天古树、街道上被废弃的古水井、传统工具等都可能成为营造乡村景观的重要素材,因此在营造工作开始之前必须深入挖掘这些元素。通过对所挖掘乡村景观地域要素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乡村景观元素,然后将其合理地与乡村景观营造结合起来,力求营造出最具代表性的乡村地域景观。
乡村聚落在漫长的乡村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聚居传统。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聚居传统是乡村景观营造有无特色的关键,关系到乡村景观营造的成败[2]。乡村公共活动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不同,其具有更浓郁的乡土气息,不仅可以满足乡村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等需要,还为农事生产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场地。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现有的“公共空间”,同时要在功能上充分考虑乡村的生产需要。
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存在不同的特点,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景观。如,以经济树种为主的果园景观、茶产业园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绿色农业展示区、农业文化展示区等,这些农业生产场景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乡村景观的营造应该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再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营造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
乡村地域景观元素主要是指乡村地域内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用于表现乡村景观的素材,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主要包括地域性的水体、地形地貌、植物和构筑物等实体物质要素,以及民风、民情、民间传说等非物质要素[3]。营造乡村景观,必须对乡村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组织,同时采用功能、生态、经济、美学一体化的设计观念和方法,依据乡村的地理环境、历史状况和现状条件,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历史的思想,体现当地淳朴的民风民情,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4]。
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中,应当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气候、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自然界自身的作用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乡村景观营造要尊重历史,对古村落进行修复与合理改造,继承地方传统的民风民俗,尊重地方精神和风水信仰等,对乡村历史景观总体上要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以达到乡村景观的统一协调。
乡村景观不仅可以服务于乡村居民,而且可以带动乡村旅游经济。乡村景观的营造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使用者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将多重功能结合到营造工作中,如应结合乡村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景观营造不仅要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的需要,更要多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以营造舒适、优美、富有人情味的乡村景观风貌。
乡村文化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地方文化,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深深扎根于乡土之中。在景观营造过程中,是否能够挖掘和提炼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风情,是乡村景观意境表达的关键要素。因此,乡村景观的营造要充分尊重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乡村景观营造应与乡村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搞好乡村景观营造的同时尽力增加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如,在乡村景观规划阶段,把乡村观光旅游、农林复合经营等理念引入,使乡村居民能够依托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林复合经济等,增加乡村经济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居民更加支持乡村景观的建设。
在乡村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应当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将地方特色元素融入乡村景观要素中,植物种植尽可能选择当地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乡村景观的营造应因地制宜,对乡村地域特色的景观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概括,营造工作应以地域材料为主,突出乡土文化特色[5]。
乡村景观营造应当以经济条件为基础,以景观的使用功能为目的,把乡村各种景观要素综合考虑,从整体上考虑乡村景观的经济、艺术和功能等问题,只有把各方面作为统一整体来考虑,才能实现景观营造的最终目标。同时,乡村景观营造不是依靠某个部门单位就能单独实现的,而是众多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只有从整体上营造的乡村景观才能做真正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1.1 乡村公共绿地的营造
乡村公共绿地的营造和城市公共绿地的营造存在明显差别,乡村公共绿地的营造更重视绿地功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对于景观性尽量兼顾即可,而城市公共绿地更强调景观美学性,有的城市公共绿地融入了一定的城市文化属性,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品位。乡村公共绿地的营造也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俗,在营建的位置方面选取平坦开阔的区域,特别是要结合现有乡村公共设施附件进行营建。在绿地植物选择方面尽量选择乡土树种,结合乡村文化营造不同的群落景观,通过乔灌草的空间配置,丰富乡村公共绿地的植物景观类型[6]。
3.1.2 乡村广场景观的营造
乡村广场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连接道路和分散人流的作用。乡村广场景观的营造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村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与城市广场相比,乡村广场规模相对较小,硬质铺装和景观小品上具有显著的乡村文化特色。在乡村广场上可以设置一些文化宣传栏,针对乡村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名人事迹、国家政策等开展全方位的宣传,营造一个特色鲜明的活动空间。
3.1.3 乡村亲水活动空间的营造
乡村水景观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也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乡村亲水活动空间的营造首要解决的是公共安全问题,其次就是营造近自然的景观特色。水岸是景观营造的重点,除了植物的选择要考虑陆生到水生的过渡,还要注意驳岸材料的选择,在水岸的近水区域要设置一些景观栈道、观景台等设施,增加亲水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儿童的安全需要,应在亲水平台上设置护栏,在水比较深的区域设置安全警告牌等。若岸边周围空间开阔,还可以设置疏林草地,供村民散步、交流及观赏乡村美景。
3.1.4 健身运动空间的营造
在全民大健康的背景下,乡村健身运动的参与人群日益增加。但是,对于乡村而言,健身空间和健身器材依旧较为缺乏,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增加乡村健身运动空间的投入,不断提升乡村居民身体素质。通过定期开展健身比赛,增加乡村居民的凝聚力,也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健身运动空间的营造要进行整体绿化,提升运动空间的氧气含量,适宜选择净化空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3.2.1 乡村建筑选址与布局
建筑选择与布局与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建筑选择与布局中,要考虑到植物因素、土壤因素、气象因素、交通因素、水源因素等,这些因素的组合有着深刻的解译。乡村建筑景观布局更为严格,讲究院落的朝向、植物的选择、水源的位置、地势的高低等,对称式布局是较为常用的布局形式,通过光照时间和通风条件等调节和改善居住环境,营造出乡村建筑景观的独特风格[7]。
3.2.2 乡村建筑的材质
建筑材质主要考虑经济性和环保性,也是建筑风格的一种集中体现。乡村所处的环境不同,建筑材料的来源也存在差异。此外,乡村建筑的材质与地域文化有着重要联系,乡村建筑材料应该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就当前建筑材质的发展形势而言,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提倡采用节能环保型的材料,用不同的建筑材质和建筑风格展现乡村的自然文化风貌,这也是地域文化景观的体现。
3.2.3 乡村建筑的色彩
建筑的色彩也是建筑风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色彩元素的使用有着地域性要求。对于一些民族地区的乡村建筑,建筑色彩与民族文化元素进行统一的设计,呈现出较为丰富的乡村景观特色[8]。如,在内蒙古地区,蓝天白云、牛羊敖包、草原植物等元素大量地使用在乡村景观的设计中,这些多样化色彩的运用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乡村景观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3.1 乡村院落绿化景观的营造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院落绿化景观的营造可以与庭院经济的创建结合起来,通过在院落中种植一些果树并发展庭院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9]。如,山杏、文冠果、苹果、李子、山桃等品种,不仅具有较强的景观绿化功能,而且也可以丰富乡村庭院经济,使闲置的土地得到综合性利用。在营造乡村院落绿化景观时,也要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营造下层植被进行家禽养殖,形成生态循环种养一体化模式,达到景观空间配置的最佳效益。
3.3.2 乡村院落基础设施景观的营造
乡村院落中通常会布置一些休息桌凳、照明设施、其他景观小品等,这些基础设施会增加乡村院落景观的人文色彩。有些乡村至今还保留着水井、水缸、磨盘、照壁、灯笼等极具乡村特色的景观设施,这些景观设施的实用功能可能不是很强,但景观效果很好,可以营造出一副生动活泼的乡村生活场景。就南北方乡村而言,乡村院落的营造手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北方乡村注重功能实用性和景观美学性的结合,而南方乡村更注重历史文化性和场景布局性。
3.3.3 乡村其他景观的营造
优美的乡村景观中不应出现混凝土或砖混的围墙,尽可能采用当地木材、石材或绿篱营造的围栏,不仅突出了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又给人以亲切、自然、质朴的感觉,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道路绿化景观以人行道两侧绿化和街巷交汇处绿化景观为主,较为宽阔的主干道行道树尽可能采用地域常绿乔木为主。对于无车行的街巷来说,路面可选用大的青石条石铺装,不仅古韵十足,而且还可以与排水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
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归根到底是将地域元素融入乡村景观的过程,对乡村地域元素的挖掘和如何发挥这些地域元素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作用是乡村景观营造工作的重点。因此,要注重对乡村地域文化的保护、研究、继承和发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征,特别是要加强对乡村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营造和谐优美的乡村文化景观[10]。乡村文化景观体现在乡村设施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乡村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乡村文化景观概况起来可以表述为“尊重自然原则、传承乡村历史、保护文化景观、展示民俗特色”。在乡村文化景观的营造中,要积极保留和传承优良的乡土文化基因,增强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在景观设计中践行这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