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华丞,俞梦晶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代谢综合征,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3]。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4-5]。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控制病情的关键[6-7]。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行为干预,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即为临床常用的药学干预方法。MTM作为一种比较成熟全面的药物治疗管理流程,其核心要素包括用药治疗回顾、个人用药记录、用药相关行动计划、干预或转诊、文件记录和随访,虽然该模式会对患者自身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访谈,但主要以设计适合患者个人的用药方案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未能针对性激发起患者痊愈的信心和治疗的动机,对其规范作用一般,总体效果欠佳[8-9]。
目前,国内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干预多见于护理方面,基于IMB模型药学干预的报道较少,且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具体效果仍未知晓[10]。基于此,本研究将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评价该方法对其血糖控制、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糖尿病的治疗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IMB模型组,每组60例。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11]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③病程≥5年;④可接受电话随访,且至少有1名家属与之同住。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免疫功能障碍者;⑤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依从性较差者;⑥生活自理能力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随访管理。①住院期间对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进行询问,并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基础用药教育,告知用药时间及方式;②出院时向患者发放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宣教手册;③对来我院门诊的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药学随访,对其在干预期间出现的用药问题进行解答,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1.3.2 IMB模型组 进行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①组成以药师为主导、医师与护士共同参与的IMB模型干预小组,并进行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对患者进行干预;②信息干预,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近期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疾病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对患者就糖尿病疾病本身、日常饮食及药物服用注意要点等方面进行询问,对患者回答不正确或不全面的部分予以纠正和指导;或通过线上短视频、药师健康讲座等方式,对糖尿病治疗期间常见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③动机干预,对来我院门诊的患者进行每月1次的动机性访谈,内容包括患者自己认为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对疾病及药物治疗方案存在的困惑、对自我管理不自信的原因,从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计划,进而鼓励患者正视疾病,强化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规范化治疗的信心;④行为技巧干预,对患者在干预期间出现的用药问题进行解答与示范,并定期开展自我管理技巧培训,确保患者掌握用药技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180 d。
1.4 观察指标
1.4.1 BMI指数 由专人统一测量两组患者脱鞋、穿单衣条件下的身高、体重,并根据公式BMI=体重/身高2(kg/m2)计算BMI指数。
1.4.2 血糖指标 在干预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购自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的Au64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
1.4.3 生活质量评分[12]在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主要包括认知、角色、社会、躯体4个方面,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4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13]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该量表包括规律运动、饮食控制、按时服药、血糖监测、异常血糖应对能力及足部护理6个维度,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高;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MSES)评估两组患者管理自我效能,满分2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管理自我效能越高。
1.4.5 服药依从性[14]在干预前后,采用用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BMI、FPG、2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MI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IMB模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角色、社会、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角色、社会、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C-DM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C-DMSE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各维度及C-DMSE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了个人、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15]。血糖长期增高会引起血管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因此,有效控制血糖非常重要[16]。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自我管理行为是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自我效能是患者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服药依从性指患者遵循医嘱服药的执行度。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其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越高,表示其病情恢复程度越高。本研究中,两组患者SDSCA各维度评分、C-DMSE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经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提升、病情改善,且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效果更佳。
IMB模型是一种干预模型,通过为患者提供疾病信息,改变患者的动机态度,从而促进特定的行为模式,在慢性疾病健康管理方面具有明显效果[17-18]。IMB模型可通过信息、动机、行为三者相互促进,构建主观意识激发机制,从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简化复杂的健康行为[19]。本研究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通过访谈等形式获取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疾病情况、用药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而患者接受干预后,更充分地认识到疾病进展的危害、血糖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对其形成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激发自我管理的动机和信心,规范其合理用药行为,使动机驱动转化为外在行为,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20]。
BMI、FPG、2hPG、HbA1c均为评估糖尿病疗效的有效指标。当患者血糖过高时,机体无法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药物治疗且血糖明显降低后,机体将重新开始吸收营养,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但这一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一般在3~5年后基本消失[21]。因此,在短期内,BMI水平升高,FPG、2hPG、HbA1c水平降低,可表示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本研究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BMI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PG、2h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且IMB模型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改善,且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效果更佳。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通过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服药依从性,增强其遵循医嘱服药的执行力,有效发挥药物作用,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周胃雯等[22]研究了自我管理行为与FPG、2hPG、HbA1c的关系,发现其呈负相关,该实验结果与本实验结果具有相似性。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状态评估,其评分与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认知、角色、社会、躯体功能明显高于干预前,且IMB模型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经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且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效果更佳。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通过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服药依从性,改善其血糖控制,促进其病情恢复,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其生存质量、自我管理及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