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超 任轲亮 薛文鹏 李素华 李添群
摘 要:为摸清贵阳地区猕猴桃园病虫害发生种类,明确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2020—2022年,在贵阳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乌当区、南明区猕猴桃主要种植区进行了病虫害调查。经调查,病虫害35种,其中病害15种,包括真菌性病害9种,细菌性病害2种,线虫1种,生理性病害3种,主要病害为溃疡病、花腐病、软腐病等;害虫20种,分属7个目15个科,主要虫害为叶蝉、桑白盾蚧、橘小实蝇、透翅蛾等。
关键词:贵阳;猕猴桃;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都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大力发展,贵阳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达21.3万亩。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多,危害成片发生、蔓延,导致猕猴桃早期落叶,树势衰退,果实品质差,产量下降,严重影响猕猴桃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对猕猴桃园病虫害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研究的报道多集中于我国猕猴桃种植區陕西[1-3],有关贵州猕猴桃病虫害报道中,任春光等[4]描述了猕猴桃病害5种,朱有嘉、苟元华等[5-6]描述的猕猴桃病虫害种类较少,不够系统全面。鉴于此,笔者在2020—2022年对贵阳地区猕猴桃园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摸清了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为今后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持续调查,连续3年分别在贵阳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乌当区、南明区猕猴桃种植区域,以及贵阳其他零星种植猕猴桃地进行调查。猕猴桃品种以贵长为主。
1.2 调查方法
以踏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未设置重复,每年3—9月调查,踏查以了解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和危害程度等为主;定点调查选取5亩以上的果园,每7天调查1次,开花至收获期每15天调查1次,选取的果园按照五点取样法进行调查,每个取样点调查1株,共调查5株,调查每棵植株果实、叶片、枝干及根危害症状,根据发生危害症状,每株采集果实6个、叶片20片、枝干(新梢)6枝、花(花蕾)6朵、树根6节,将病虫害标本带回实验室 [7-10],病害按照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虫害按照形态特征,参考有关文献进行鉴定[11-15]。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种类
通过3年的实地调查和鉴定,初步确定了贵阳猕猴桃园常见病害有15种(见表1),从病原类别看,真菌性病害种类有9种,细菌性病害种类2种,线虫病害有1种,生理性病害有3种,从危害部位来看,危害叶片的有8种,危害果实的有7种,危害花蕾的有1种,危害根的有1种。根据调查,危害花蕾的主要为花腐病,危害果实的主要为软腐病(图1),危害叶片、枝干最重的仍然为细菌性溃疡病。随着猕猴桃种植面积的增加,溃疡病(图2)大范围扩散,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其中花腐病、软腐病、根腐病、褐斑病、灰霉病、根结线虫也逐步上升为主要病害,大大增加了防治难度[1,4,16]。
2.2 虫害种类
经全面普查,贵阳地区猕猴桃害虫20种(见表2),分属7个目15个科。从害虫种类看,半翅目害虫种类最多,有9种,双翅目害虫2种,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各3种,缨翅目害虫1种,非昆虫纲害虫2种,山楂叶螨和同型巴蜗牛。从危害部位来看,危害叶片害虫种类最多,有15种,危害最重的为叶蝉(图3),危害果实的害虫有2种,主要为实蝇类[12],危害枝干的害虫有3种,主要为鳞翅目蛾类。从调查来看,在贵阳地区猕猴桃园危害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膜小叶蝉、桑白盾蚧(图4)、透翅蛾、橘小实蝇、栗厚缘肖叶甲。
3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3.1 主要病害
3.1.1 溃疡病 溃疡病是猕猴桃上危害最重的病害,以枝干危害较重,叶片较轻。枝干染病后,病部有乳白色菌脓溢出,随着流出的数量增多黏性增强,菌脓慢慢发生氧化作用变成红褐色或锈红色,顺着树干枝条流下逐渐变成黄褐色,菌脓流出的地方树皮为黑色,刮除病皮层,韧皮部呈溃疡腐烂状,木质部变黑褐色,皮层逐渐干缩,形成1~2毫米的裂缝,严重发病时,主枝死亡不发芽也不抽新梢。
病菌主要在感病的主干、枝条和叶片等病组织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种苗、接穗和空气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昆虫和修剪、绑枝等农事操作的剪刀、农具近距离传播。病菌在休眠期时,从自然孔口或植物伤口侵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当旬温度在10~20 ℃时,病菌开始扩展,出现零星病斑,在3月上旬植物伤流开始后,病菌大量增殖,在4月上旬低温高湿条件下,枝条和枝干等部位出现菌脓,发病逐渐严重,达到高峰期。5月份开始随着温度升高,枝干病斑逐步停止扩展,病原菌也停止活动,病菌潜伏寄主越冬。
3.1.2 软腐病 软腐病主要危害枝条和生长后期至收获期的果实。枝条受害主要是较衰弱和纤细的梢,开始染病时在枝条上产生紫褐色病斑,然后腐烂变为深褐色,深入木质部,导致皮层组织坏死;果实受害时,表皮看不出任何症状,果实成熟后才表现出症状,初期病斑呈浅褐色,斑周围黄绿色,后期病斑逐渐凹陷呈圆形,褐色,凹陷的果肉浅黄色、较干燥。有些病斑容易发展为干腐或软腐。软腐斑果皮松驰,果皮易与下层果肉分离;干腐斑在干燥的环境下,易龟裂呈指纹状。病菌以菌丝或子囊腔在寄主上越冬。春天随着气温上升雨水增多,子囊腔吸水膨大破裂释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飞溅传播形成初侵染,从伤口或皮孔侵入树枝,温度在23~25 ℃最适宜病菌生长,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软腐病的重要因素。
3.1.3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初期形成黄褐色小斑点,逐渐往边缘扩展形成不规则大病斑呈褐色至灰褐色,多个病斑融合后形成大枯斑,向上缩卷,然后干枯脱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感病部位越冬,翌年春天借风雨传播,从叶背面以分生孢子侵入进行初侵染,然后以分生孢子反复进行再侵染,在叶片上出现小的褪绿斑点,随着气温变化逐渐扩展成圆形的病斑,6—7月开始发病,8月下旬后发病较重,严重时枯死脱落。
3.1.4 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花、叶片和幼果上,花朵染病后变褐色并腐烂脱落,带菌的雄蕊和花瓣落在叶片上引发病斑,病斑呈水浸状褐色,并以此为中心扩展后病斑变大,叶片脱落;幼果染病后,表面形成灰色菌丝和孢子,局部变烂,温度高时形成黑色菌核,严重时可造成落果。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叶、花瓣等病残组织中越冬。
3.2 主要虫害
3.2.1 叶蝉 危害猕猴桃园的主要叶蝉为膜小叶蝉,以成、若虫栖息于叶背面刺吸叶片汁液危害,引起叶片失绿发黄,正面呈现褪绿斑点,叶片苍白焦黄,严重时全叶焦枯脱落。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落叶、树皮缝、杂草或低矮绿色植物中越冬,翌年春季越冬成虫刺吸汁液,危害嫩叶,取食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卵期5~20天,成、若虫喜白天活动,在叶背刺吸汁液或栖息,成虫善跳,可借风力扩散。7月至8月下旬是危害盛期。
3.2.2 桑白盾蚧 在猕猴桃园普遍发生,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固着在2~5年生枝干刺吸液汁。6~7天后开始分泌物质形成蚧壳,蚧壳形成后,防治比较困难。严重发生时,蚧壳密集重叠布满枝干,被害枝条发育不良,造成树势减弱,甚至枝条和植株死亡。一年发生4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枝、树干上越冬。翌年3月果树萌动之后开始取食危害,5月上旬开始产卵, 5月下旬第1代若虫开始危害,并分泌白色物质,6月下旬雄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产第2代卵,7月下旬第2若虫开始出现,世代重叠。
3.2.3 橘小实蝇 主要危害果实,以幼虫在果内取食危害,使果实未熟先黄,提前脱落,幼虫孵化后在果实内蛀食,果实内部腐烂脱落。一年发生5代,各代相互重叠,世代发生不整齐,一个世代100~150天,成虫寿命60~90天,9—10月是成虫危害高峰期,成虫具有趋光性,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危害作物种类多。幼虫孵出后就在果实危害,老熟后从果实中爬出,以弹跳方式移动寻找合适的地点入土化蛹开始越冬。
3.2.4 透翅蛾 以幼虫危害嫩枝。初龄幼虫蛀入嫩梢,蛀食树髓部使嫩梢逐渐枯死,幼虫长大后,转到较为粗大的枝蔓中危害,被害部肿大成瘤状,蛀孔外有褐色粒状虫粪,枝蔓易折断,其上部叶变黄枯萎,果穗枯萎,果实脱落。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蔓里越冬,翌年3月起在被害茎干内侧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卵期10天,成虫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
4 讨论与结论
通过系统普查和定点监测,初步探明在贵阳猕猴桃园的病虫害种类共计35种,病害15种,虫害20种。其中,溃疡病、软腐病、根腐病、膜小叶蝉、桑白盾蚧、橘小实蝇等病虫害发生较重,叶蝉在猕猴桃上危害的种类较多,膜小叶蝉危害最重,经鉴定,首次在猕猴桃上发现,目前未见其他省份报道。国内对猕猴桃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宋晓斌等[1]报道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共22种,王筠晧等[8]报道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共10种,任春光等[4]报道贵州猕猴桃病害共5种,朱有嘉等[5]报道了贵州修文县猕猴桃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所涉及的病虫害种类少,因各地自然生态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不同,猕猴桃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也不同,笔者在本研究中仅对贵阳地区猕猴桃病虫害进行了初步调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的猕猴桃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还有待進一步调查分析。笔者从调查情况看,贵阳地区猕猴桃园病害发生,以细菌性溃疡病为最重,每年3—4月是溃疡病发生的高峰期,在低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最有利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且发病较重。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随着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溃疡病在各地大面积传播扩散,危害逐步加重,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应高度重视,结合当地气候和品种综合考虑,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宋晓斌,王培新,张星耀,等.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调查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13(3):79-84.
[2] 宋晓斌,郑文锋,张学武,等.陕西省猕猴桃病虫害调查概述[J].森林病虫通讯,1997(4):17-19.
[3] 张毅,冯华,徐进,等.西安地区猕猴桃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调查[J].果农之友,2014(5):33-34.
[4] 任春光,刘曼,李安定,等.贵州猕猴桃病害的种类调查及防治建议[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1):23-25.
[5] 朱有嘉.修文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4(1):50-51.
[6] 苟元华.贵州修文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3(12):208-209.
[7] 杨清平,王立华,谢志斌,等.湖北猕猴桃主要病害及其有机病害治理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7,53(10):2307-2311.
[8] 王筠皓,杨文辉.猕猴桃常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11,24(3):16-18.
[9] 付岗,杜婵娟,潘连富,等.广西香蕉病虫害种类调查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4):1527-1531.
[10]赵丹阳,秦长生,揭育泽,等.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动态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67-14270.
[11]王华弟,沈颖,黄茜斌,等.浙江省杨梅病虫害种类与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J].2017,48(4):640-646.
[12]刘坤付,周琼,谭敏,等.湖南省几种实蝇的形态鉴别[J].2013,17(5):415-420.
[13]朱岁层,舒晓宇,王利静.猕猴桃十种主要病虫害测报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9(2):28-29.
[14]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47-648.
[15]方祖炎,朱晓湘.猕猴桃病害种类鉴定[J].湖南农业科学,1996(2):31-32.
[16]李添群,黄亚欣,汪雪俊.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措施[J].2015,2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