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刚
(安徽省灵璧县大路镇农村经济技术工作站 安徽 灵璧 234200)
灵璧县是粮食生产大县,近些年当地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10.67 万hm2。随着异常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地小麦生产中各类病虫害频繁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是病虫害防治中的重点,白粉病、纹枯病等普遍发生,条锈病的发生趋势偏重,多数麦田内蚜虫的发生程度偏重,一些麦田内还发生了麦蜘蛛、吸浆虫、草地贪夜蛾等。为了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结合灵璧县的实际,对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探讨。
结合灵璧县的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习惯、土壤肥力等科学选择小麦品种,要求所选品种有较强的抗逆能力、不早衰、适应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寒、经济系数高等特点[1]。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品种的冬春性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半冬性品种为好;考虑当地的施肥灌溉条件是否可以满足小麦品种对肥料及水分的需求。要求小麦纯度≥98%、发芽率≥95%[2]。结合灵璧县实际,对于早中茬麦田,适合的小麦品种有济麦22、紫麦19、安农0711、淮麦33 等,在气候正常的年份,适宜播期在10 月10 ~18 日,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及时播种。对于晚茬口麦田,适合的小麦品种有泛麦5 号、徐农029、郑麦9023 等,播种时间在10 月18 ~25 日[2]。
种子选好后,在播种前需要经过晾晒处理,将种子在干净的苇席上均匀摊1 层,不可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种子烫伤,厚度5 ~7 cm,勤翻动,夜间堆起来覆盖防雨的布毡,连续晒3 d,以促使酶活性得以提高,有效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如果选择未包衣的种子,为了避免地下害虫为害,需要提前药剂拌种,可选择小麦种子30 kg 与吡虫啉悬浮剂50 ml、苯醚甲环唑悬浮剂50 ml 拌和均匀,之后摊开晾干即可。如果麦田内地下害虫重发,则需要先进行土壤处理,之后再药剂拌种。适合的土壤处理药剂有3%毒死蜱颗粒剂,用量为30 ~37.5 kg/hm2,在地面均匀撒施,之后整地[1]。
2.1 杀菌剂拌种。为了对小麦中的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进行有效防控,拌种可选择的杀菌剂包括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苯醚甲环唑、2.5%咯菌腈等,具体的用量为每100 g 种子需要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0.1 g;每10 kg 种子需要3%苯醚甲环唑20 ~30 g;每10 kg 种子需要2.5%咯菌腈15 ~20 g。均与100 ml 水拌和均匀后堆闷3 h 左右[2]。
2.2 杀虫剂拌种。为防治金针虫、灰飞虱、蛴螬、蝼蛄、蚜虫等地下害虫,以及预防黄矮病、丛矮病等,拌种选择的杀虫剂包括40%毒死蜱乳油、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50%二嗪磷乳油等,具体用量为每100 g 种子需要40%毒死蜱乳油0.3 g,经过5 ~6 h 的堆闷,之后摊开晾干后即可;或者每10 ~15 kg 种子需要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5 g、50%二嗪磷乳油30 ml、水1 kg 左右,经过3 ~4 h 的堆闷,之后摊开晾干后即可[2]。
2.3 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搭配拌种。在病害、虫害混合发生的麦田内,拌种的药剂可同时选择杀菌剂、杀虫剂,一般先选择杀虫剂进行拌种,经过闷种晾干后再选择杀菌剂拌种;先选择乳剂进行拌种,当种子表面充分吸收晾干后再选择粉剂进行拌种[2]。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用量参考以上。
结合灵璧县土壤的肥力实际,基肥要求将小麦生长中需要的有机肥(充分腐熟的圈肥45 t/hm2)、磷钾肥(纯磷90 ~120 kg/hm2、纯钾135 ~165 kg/hm2)、锌肥(隔年施1 次硫酸锌15 ~22.5 kg/hm2)全部施入,氮肥施入全部氮肥用量(纯氮195 ~225 kg/hm2)的1/2 左右。对于秸秆还田的麦田内,在前茬作物刚收获后趁鲜进行切断,或者粉碎,切断长度控制在5 ~10 cm 为好,之后采取抛撒的方式将其均匀铺在地面上,并在整地的同时将秸秆翻入土中,深度至少要求达到15 cm。秸秆在腐熟过程中对养分需求大,因此要增加氮肥的施入(一般增加70 ~162 kg/hm2)。播种选择机械方式,墒情好的地块播深3 cm 左右,在偏旱的地块播深4 ~5 cm。要求随播种随镇压,也可在播种全部结束后选择镇压器进行镇压,以促使种子与耕作层紧密接触,为其正常萌发以及根系正常生长创造条件,利于麦苗自身抵抗能力的提高[2]。
4.1 冬前麦苗阶段。冬前麦苗阶段的病虫害类型主要有丛矮病、蚜虫、地下害虫、杂草等。①丛矮病通过灰飞虱、蚜虫等传播,防治药剂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2 000倍液等,沿着麦田边缘喷施保护带,宽度为7 ~10 cm;发病重的麦田内要求开展全田防治。②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有50%辛硫磷800 ~1 000 倍液等,具体方法:将50%辛硫磷100 ~200 ml 拌入适当水后与50 kg 的细沙混合均匀,之后与炒香的麦麸2.5 kg 混合,顺着垄在麦田基部撒施1 层,可起到很好的灭杀地下害虫的效果。③灵璧县近些年麦田内杂草重发,包括节节麦、雀麦等,秋冬季开展防治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此时麦苗小,杂草裸露且长势弱,用较小的用药量即可有效防治,且不会对周围的作物安全产生影响。对于禾本科类杂草,适合的防治时间在麦苗4 叶后到灌冻水前这段时间,此时杂草对药剂比较敏感,喷药的效果好。防治雀麦、节节麦适合的药剂为3%世玛油悬剂450 ~600 ml/hm2,具体可结合使用说明书科学喷施,切记要采用二次稀释法进行配药:先用较少的水稀释药剂成为母液,之后再结合说明书按照一定的倍数进行稀释,搅拌均匀后即可喷施;喷施时要求均匀,沿着麦行麦垄喷施,确保不发生漏喷、重喷现象;在温度低于4 ℃的条件下不可施药,以高于8 ℃施药的效果为好;药剂喷施后2 d 左右不能进行漫灌。如果麦田内杂草的防除不彻底,则可选择在返青到拔节期采取人工的方式将杂草拔除[3]。
4.2 小麦返青、起身至拔节期。此阶段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是锈病、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蚜虫以及杂草[4]。
4.2.1 农业防治。可在春季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清沟等工作,使田间的湿度有所降低,并做好杂草的及时防除,以改善田间的通风条件,使各类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得以恶化,降低发生几率。对于密度大的麦田,氮肥严禁施肥过多。
4.2.2 药剂防治。①针对纹枯病,可在每年麦田内植株发病率约为10%时防治,灵璧县适合的防治时间一般在3 月上中旬,以清晨有露水的情况下施药效果为好,喷药的兑水量一定要充足,不得在750 kg/hm2以下,确保药剂可以流到小麦植株的基部位置,取得较好的防效;防治药剂可选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 ~450 g/hm2、5%井冈霉素水剂3 750 ml/h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450 g/hm2、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900 g/hm2等。②针对条锈病,其在温度低、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气流的作用,在小麦中常发,对其安全生产具有极大的威胁性。防治药剂可选择25%丙环唑乳油450 ~600 ml/hm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等,兑水量至少675 kg/hm2,混合后对准发病部位进行喷施。③针对白粉病,当麦田内发病叶片比例超过10%时即可防治,药剂可选择75%戊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50%戊唑醇+25%醚菌酯)150 ~225 g/hm2,兑水450~750 kg。
4.3 小麦抽穗到扬花期。此阶段重点是做好赤霉病、蚜虫等的防治[4]。灵璧县在每年的4 月中下旬正处于小麦扬花初期时,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即为赤霉病,可推广“一喷综防”技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1]。在赤霉病防治的基础上兼治白粉病、锈病、吸浆虫、蚜虫等,做好干热风的预防,避免小麦植株早衰。小麦齐穗开花期即可施药进行预防,1 周后再预防1 次,之后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等确定是否需要再施药1 次。防治药剂的选择上,可选择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为主,兼治虫害的复配制剂,如15%丙唑·戊唑醇1 050 g/hm2、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375 ml/h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750 ~900 ml/hm2等;除此之外,还需要选择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50 g/hm2+ 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200 ml/hm2+ 芸苔素内酯120 ml/hm2均匀混合后进行喷施,对吸浆虫、蚜虫防效好,利于抵抗干热风危害[5]。
4.4 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小麦处于此阶段时常发的病虫害有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灵璧县小麦生产中蚜虫属于一类常发的害虫,每年的发生程度不同,一般在5 月中下旬防治为好,适合的药剂有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15%~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0%氧化乐果600 ml/hm2等,在对蚜虫起到控制的同时,还利于减少白粉病的扩散,除此之外还可对叶片起到刺激作用,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健壮生长、实现丰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