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琳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给高校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深入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培养过程,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高、能力强的新时代青年。尤其重要的是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实验质量也得不到提高。而在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在双创背景下开展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课程是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开展实验项目通常是在了解实验原理与结果的基础上按照规定步骤完成实验,即验证性实验。虽然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此实验的记忆,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
受地理环境或者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硬件设施也存在差距,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还有部分高校对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不大,并未凸显出实验教学的优势与特色,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2]。
教师团队的水平高低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团队是满足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高校发展的根本需要。
虽然当前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专业教师团队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组成了独立的实验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其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全面,实验教师与授课教师职责不明确,从而造成对接工作困难、时间花费较多等问题。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人员的数量较少,部分教师的个人素养有待提升,其不仅无法独立完成对实验器材的保养与维护,也不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实验能力,从而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部分高校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性不足,大多都是利用科研之余开展实验教学,精力与时间的投入不够,从而对实验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建设专业化的实验教学队伍已经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变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项目与理论教学辅助实验是完全不同的,其最本质的区别是双创背景下的实验教学项目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满足新颖性、应用型等要求。求新好奇是大学生最为明显的心理特点,教材中未体现的实验内容更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也只有等同于一线生产的实验项目,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双创背景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应分为基础性实验、拓展性试验以及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对教学内容有所延伸,既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性实验:以实际技术为基础设计实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产现状;创新性实验:根据实际生产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设计相关的实验项目,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3]。创新性实验项目要与高校立项科研项目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循序渐进地设计实验项目,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2.1.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一是科学设置实验时间。基础性实验的时间要与课堂理论教学的时间协同安排,基础性实验教学要紧跟理论教学,呈现出基础与拓展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为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拓展性实验要紧跟着基础性实验,其在本质上是对基础性实验的升华。创新性实验通常安排在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的学年,其要与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进行结合,实现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二是实验教学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实验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基础性实验更是相互依存。若理论知识不扎实,就会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教学教师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课程,应当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与探索。在开展基础性实验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列出实验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促使学生明白自己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也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石。而拓展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便于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参与到实验教学中。三是要打造开放性、灵活性的实验课堂。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基础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而拓展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或者对于没有明确选择的实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完善的机会;对于有明确选择的实验,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实验教学的认知不全,对其也不够重视,实验教学所用的设备、仪器等都来不及维护与更新;部分高校由于资金有限,采购的新设备大多都应用于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所用的实验仪器堪称古董级别,无法满足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对此,高校要加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打造特色的实验教学空间,助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高校建设独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通常是指根据信息技术时代创新、创业的特点与要求,借助相关政策与服务构建开放、便捷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2015 年3 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同年10 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提出:高校要积极发挥自身有利条件,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促进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孵化投资相结合,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资源共享空间。对于高校而言,众创空间实际上是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的补充,其要以校内实验中心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等因素,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打造出具有学科特色、专业优势、规模宏大的众创空间。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发展众创空间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促进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举措,从而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众创空间的构建要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避免千篇一律,打造独具高校特色的众创空间。
二是保证实验室的多元化。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强大的制度保障以及有力的条件支撑”的管理思路,对实验内容、设备仪器、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4]。同时,还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发布项目信息、实验室场地信息,吸引学生自主组合,构建自主性、开放性的创新创业实验环境,在实验实践中实现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大众的思维碰撞,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转化。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建立校企、校校的协同育人机制,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如师资、设备、技术等投入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中,进而构建全面、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推动高校内部不同学院与不同专业的协同发展。高校要将单一的教学机制转化为多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型教学机制,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例如,以实验项目为抓手,集合校内不同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实验室教学,促进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的开展与实施;抑或以教学任务为依托,建设服务范围广、受益群体大的实验课程与实验室教学平台,为师生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促进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系统发展,推动产学研用的落实,构建合作双赢的教育格局。政府针对高校实验室教学改革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或者加大专项资金、设备、技术的投入,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落地与转化,共同构建双创教育环境。抑或建设以“双一流”高校为牵头单位的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三是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高校可以借助联合培养、联合实验室等机会开展高质量的交流合作教学,根据国际标准引进国外实验教学教材、实验课程等,建设国际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是加大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高校实验教师的知识素养与专业能力,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硬、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实验教师团队是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5]。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实验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与讲座、参观一线生产基地,鼓励教师积极外出调研与交流,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师保障机制。其一,实验教师的薪资待遇要与理论教师保持相同,给予实验教师一定的地位;其二,将实验教师纳入高校专职教师队伍中,给予其晋升、评职称的机会;其三,实验教师在上岗之前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技能考核,以此保证实验教师的专业性;其四,针对实验教师建立奖惩机制,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新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在新时代,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特色实验教学空间、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师团队已经成为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根本要求。高校要不断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加大实验资源的投入,才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