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岩
(广州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新时代,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持续推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渐健全,全民健身基础更加坚实,体育社会组织机制愈发完善,社区健身体系更加畅通发达,群众参与运动的主体、供给内容和模式更加多元。在此背景下,社区篮球运动因简便易行、形式多样,兼具娱乐健身功能而吸引了各年龄段社区群众参与,既丰富了业余生活,释放了压力,又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
社区篮球是在社区区域内,社区群众利用社区篮球基础场地设施,自发或由社区组织管理者组织开展的篮球活动,是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体现方式,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等价值功能。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随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社区篮球运动发展迅速,普及性高、群众基础广泛,然而,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认知差异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社区篮球在参与主体、组织管理机制、场地资源布局、赛事活动形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随着体育强国建设加快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持续,为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区体育项目种类繁多,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社区篮球因便于组织开展,兼具独特的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而受到广泛欢迎,特别是三人制篮球、小篮球的推广,其赛制灵活,不涉及复杂的进攻与防守战术,体能消耗低,赛时短,转换节奏较慢且运动强度不高,简单的装备和器械就可以组织训练和比赛,比赛周期短,一般周末即可,更加适应大众参与。然而,调查研究发现,社区篮球运动参与的主体结构差异较大,从性别上来看,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几乎占绝大多数,女性比例很小,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群体参与社区篮球运动的热情不高;从年龄上来看,青少年、中青年比例较高,社区篮球运动满足了广大青壮年的爱好特点,但适合中老年人的内容形式比较少,同时,这些人群对篮球运动的健身功能认知不够准确,认为强度高,不适合中老年人;从职业上,学生、企事业单位、自由职业者参与比例较高,闲暇时间多,对篮球具有更全面的认知,更愿意将篮球作为强身健体、释放压力的运动而持续练习。由此,参与者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性,会影响社区群众参与篮球运动的娱乐性和积极性。
随着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其对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提出了新要求,在社区群众体育锻炼需求呈现多元化、快速增长的局面下,虽然社区篮球运动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一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社区篮球在一定程度上仍过度依赖组织管理部门。从资金的落实、群众参与社区篮球运动的行为规范,到社区篮球运动的普及、大规模社区篮球赛事的发展,组织管理部门是推动社区篮球运动发展的关键。若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不仅让社区群众遇到困难时难以解决,更会觉得办事效率低下,得不到信任。同时,由于社区篮球运动参与者年龄、职业的不同,运动场上秩序的维持、人员的协调离不开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另外,群众篮球赛事场地的协商以及公益效益、商业属性等问题,均需要组织管理部门行之有效地去解决[2]。
场地资源是社区篮球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社区篮球场地资源是社区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需要参考一个地区的群众对体育服务设施的需求量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既要满足该地区群众对于场地资源的需求,又要保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对于我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提供的现状而言,场地资源缺乏是一项重大问题,特别是老旧小区、偏远地区,会导致一部分社区群众无法参与到社区篮球运动当中,同时有的新建小区面临着用地昂贵而场所成本过高的现状,在开放费用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场地设施维护需要一定的人力成本,老旧的场地设施亦导致社区篮球参与者的积极性减弱,处于闲置状态的场地设施更进一步影响了场地资源的整体布局。
作为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群众基础机构,社区是距离人们最近的组织,因此,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发展社区体育要有更加丰富的赛事活动体系,适合不同年龄人群,人人可参与,活动有衔接。新时期,社区体育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进行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提升民族素质。社区篮球运动主要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可加强社区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社区篮球运动的开展形式要丰富多彩,不断创新,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其中,体会社区篮球独具的魅力,例如家庭娱乐赛、篮球表演、半篮对抗等形式。另外,在社区篮球竞技比赛方面,篮球运动技术性较强,而非专业篮球运动者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存在技术不合格、投篮动作各式各样、场上规则摸不透、自我保护意识差、无法控制自身比赛节奏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专业的篮球技术指导人员[3]。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社区篮球运动以及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问题为导向,从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运动氛围等维度,提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拓宽社区篮球运动发展路径。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政府将权力逐步下放,基层社区组织管理机制逐渐完善,能更好地提升社区体育管理工作的实效,保障社区篮球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随着体育机制改革,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发挥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作用。由此,在基层社区管理组织、体育社会组织以及群众自发组织等作用下,社区篮球运动发展的组织机制将更灵活。
第一,发挥基层社区体育管理组织的作用。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可以采用注册登记的方式,为篮球爱好者搭建更加通畅的交流平台,可以引导更多篮球爱好者参与兼职服务,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篮球运动。同时,指导、辅助完成篮球场地的协调,解决经费困难、群众宣传等问题。
第二,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社区体育管理组织在政府管理下,在提供社区篮球运动服务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应切实履行好对基本服务的兜底保障责任。同时,通过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提供的服务,规范价格、维护场地秩序、保障群众安全[4]。
第三,鼓励社区内的群众自发性地组织篮球活动。以相同体育爱好、目的聚会在一起的群体,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对篮球的学习、练习,以及竞技比赛、展示交流等活动,可以凝聚成为最广泛的篮球运动参与群体。因此,鼓励社区群众自发性组织篮球活动,从管理理念角度突出以人为本,从管理目标角度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政府、社区管理组织在自发性篮球运动的资源协调、活动场所提供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
全民健身计划从国家战略布局,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社区篮球运动作为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分支,从整体规划上,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衔接;从城乡服务角度,加大投入力度,逐步统一衔接城乡社区篮球运动的基础设施;从全民健身功能角度,大中城市要多中心、多层次整合篮球运动资源布局,老城区鼓励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新建城区要注意篮球运动设施资源建设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相融合。在此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2.2.1 设施资源建设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政府或社区管理组织在提供社区篮球运动服务方面不但要尽力而为,将有限的财力用于保障体育设施资源建设,推进社区篮球运动服务均等化,而且要量力而行,要实际考虑本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人口素质发展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经过一定的实际考察和科学论证后,确定社区篮球设施资源建设可承受的服务内容和标准,不能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5]。
2.2.2 设施资源建设要正确处理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
一方面要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扩大社区篮球运动的服务供给,增加基础设施的数量,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更优质的赛事活动等服务。另一方面,对现有的设施服务资源重新梳理,对于场地利用率低、维护管理成本巨大、群众满意度不高、地址偏远等设施资源,可以探索通过调整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改造场馆功能、进行土地置换等方式盘活。
社区篮球活动开展,旨在吸引更多年龄层次、更多职位阶层的社区人群参与到运动中来,提高身体素质,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在促进身心更加健康的同时,构建和谐社区环境,促进体育事业进一步提升。体育赛事对城乡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是超级IP赛事,被认为是城乡发展赋能的重要抓手。社区篮球赛事体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丰富赛事体系。
第一,从横向维度,创新赛事活动形式,以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举办趣味性篮球比赛,针对女性群体举办亲子篮球赛,或者男女混合趣味性比赛。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各社区管理组织部门公开篮球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篮球赛事承办,对于大型的社区篮球联赛,优化赛事行政审批流程,积极推动赛事活动的安保后勤服务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第二,从纵向维度,打造社区篮球IP赛事。篮球赛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赛事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公益性已经得到认可。整合社区资源,打造社区篮球IP赛事,例如全国社区运动会三人制篮球公开赛,得到了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的支持,借助三人制篮球,以社区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直播助力,覆盖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
以人为本,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是社区篮球运动发展的根本。建立更灵活的组织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丰富的赛事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广大群众的不同需求,提升不同层次群体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进而扩大社区篮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出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社区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
第一,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篮球运动设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应顺应当前人民群众更愿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运动健身的新趋势,为群众提供更绿色、更便捷的服务产品。
第二,体现开放发展理念。推动社区、学校等篮球场地向社会开放,同时,推动更多篮球场地资源全面开放、共享。坚持开放发展,应打破区域限制、人群局限、行业区分、部门隔阂,构建全区域社区篮球运动参与主体多元化、供给模式多元化的工作格局。
第三,体现共享发展理念。将社区篮球运动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完善农村社区篮球运动服务网络,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女性等各类人群参与篮球运动提供便利,提高职工参与度。坚持共享发展,应落实全龄友好理念,让城乡各地各类人群共享社区篮球发展成果。
社区篮球运动不仅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休闲性,还具有集体性和对抗性,这是由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特点决定的,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精彩的扣篮等,是比赛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不仅如此,即便是耗时较短的赛事,依旧需要参与者快速奔跑、突然起跳、敏捷反应以及力量抗衡。在团队成员之间合作,以及与对方的你来我往过程中,难免会有身体碰撞,因此需要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来保障社区篮球赛事参与者的安全性和赛事的合理性。
第一,成立社区篮球协会,提高对社区篮球活动的专业指导。在社区体育管理组织部门的引导下,可以成立社区篮球协会,逐步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竞赛机制,在社区篮球协会的作用下,将篮球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同时,吸引更多专业的篮球人士,为社区篮球活动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从而在保障群众人身安全的同时,确保赛事顺利开展[6]。
第二,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政府、社区引导下,积极推动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篮球教练员职业发展贯通,从职称评审、福利待遇等多个方面鼓励群众体育教练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网络电视给广大社区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网络世界包罗万象,若过度沉迷其中,长此以往,对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要让更多的社区群众走出家里,到户外参与篮球运动或体育锻炼,就应建立更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篮球文化,弘扬体育精神[7]。
第一,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和篮球文化。一直以来,中国篮协一直在深入探索篮球文化内涵,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将其发扬光大。作为备受关注的三大球项目之一,传承和建设优秀的符合国情的篮球文化,成为篮球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可以利用科学的健身传播平台、网络多媒体、多视频等,加大全民健身和篮球文化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同时,发挥篮球明星的榜样力量,鼓励更多群众热爱篮球,投身到篮球运动中。
第二,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社区,通过免费招商、免费租赁场地等福利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体育组织举办社区篮球赛事、篮球嘉年华等活动,同时,颁发被认可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证书。
综上,全民健身战略的持续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持续改善,满足了更多社区群众的需求,基于此,社区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而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是根本,即在社区篮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社区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