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当中,许多教师都在有意或者无意间割裂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学生语文知识储备不足时,这些教师就会安排阅读任务,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学生空有知识却不会运用时,这些教师则会单独安排写作练习,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但是阅读与写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与写作教学也应该进行有机结合,做到“读完即写,以读带写,写完复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积累,但是这种知识积累只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收获成效。而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阅读之所以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主要就是因为阅读会引发人的思考,让人可以记忆和吸收其中的知识。如果学生在阅读时不多加思考,那么他们能够窥见的知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而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文章当中的思想和知识,带领学生深入文章内核去思考文章的情感与作者的寄思。
语文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科,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高质量的阅读积累。读写结合视域下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仅可以为学生储备各种好词好句、优美诗词,而且还能为学生积累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储备库更加完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名著中不仅有发人深省的人生道理,其遣词造句也值得模仿参考,所以学生不仅可以从其情节内容中感悟道理,还能对这些名著读物的遣词造句方面进行学习,深入研究作者的行文思路,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底蕴。
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与传递的过程,更是一种知识和思想上的传承。在小学语文学习当中,阅读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途径。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经过阅读的积累,那么掌握再多的答题技巧也是空谈。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作者用文字构建的知识海洋中任意遨游,可以感悟到作者凝聚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涵,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把握这些读物最基础的价值,也就是这些读物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
初登学习殿堂的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这也意味着在初期教师的教学进度也要因此而放慢,逐步让学生去打牢语文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语文知识积累尚未开始,很多字词都还在不断学习当中,这就为教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无法将语言文字讲授和语言文字运用方法教学同步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这种语文知识积累薄弱问题会长期存在并一直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
语文的学习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与运用,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在运用语言文字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这些语言和文字仍未掌握牢固,在运用时自然就容易出错。同时,这也说明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语言文字时并没有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扎实,而且在学习完以后也没有给学生及时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学生开展定期和足量的专项写作训练。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小学生的写作经验严重不足,而这样的经验不足表现在语文学习当中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其实,这些教师并不是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只是他们更加看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底蕴,那么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水涨船高。然而,这样的想法过于狭隘和片面,既不利于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未能重视对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他们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往往是直接布置写作任务,给出作文要求,然后就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等时间到了以后,教师就将作文收上去批改,挑选优秀作文进行讲解,或者再指出一些较差文章中的缺点,让学生们引以为戒。在此之前,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写作思路上的指引,所以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构思文章,或者匆匆下笔后因为写作思路的中断而被迫停笔苦思。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阅读收获甚微的情况,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阅读素材的感悟,这些学生对这些读物的理解不够透彻,自然就无法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阅读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会从别人的文字和观点当中引发出自己的灵感,这样的灵感迸发会让人爱上阅读的过程,甚至是激发出自己的创作欲望。但是,一些学生在阅读时都是一带而过,对文章的文字和观点没有任何的理解和思考,最多也只是会在一些故事情节和有趣的描述上稍做停留。这样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也会因此急剧缩减,更不会被激发出任何的灵感和创作欲。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掌握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文章素材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依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让学生去吸收别人已经提炼出来的文章素材。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当中,就如同体验了别人的人生、聆听到了他人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然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再去进行写作,就会有想要表达和能够表达的内容。而经典名著是文化的奇珍异宝,在课堂及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灵感和资粮。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当中节选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而这些经典名著都应该是学生需要阅读和积累的内容。任何一位作家踏上写作道路的诱因都是阅读他人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不做任何积累就写出鸿篇巨制。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以及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给学生布置阶段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从我国的四大名著开始逐步积累语文知识底蕴。而且,《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本来就有着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学生在开始阅读以后很快就能沉浸其中。如此一来,学生自己就会被这些名著的内容所吸引,从而爱上阅读的过程,甚至是积极主动地阅读更多的书籍。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自发地通过阅读去强化自身的语文学习基础。
阅读是增强学生语文知识底蕴的最好途径,更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本就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必须要配合相应的写作练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学生读完文章或者故事之后,往往都会有所感悟,或是道理,或是哲思。但这些感悟终归是短暂的,如果不经过文字的记录,那么这种一瞬间的感动或者明悟很快就会被遗忘。如此一来,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例如,三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去年的树》就是一篇绝佳的故事,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篇课文来开展读后感写作练习。这篇课文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含义,既可以将其理解为对大树奉献一生的赞扬,也可以反向理解为对爱护大自然的呼吁号召。而想法不同的学生在读完这篇可以多角度解答的文章以后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文字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学生根据课文写一篇读后感。刚刚读完这篇故事的学生正是灵感迸发的时候,他们有许多想法想要表达,教师此时布置的读后感写作恰好就给他们提供了抒发表达欲望的机会。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趁机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并不只体现在提供素材这一方面,阅读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写作提供参考模板,让没有方向、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学生有章可循。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看到经典名家是如何将同样一句话表达得笔底生花,积累到华丽绝美的文章辞藻。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看到文学大家如何描写一件简单的事物,学习到他们的写作方法。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分析他们所读文章的写作技巧,并教给学生这些技巧在写作练习当中的应用方法,最后要及时布置写作练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应用过程来彻底掌握这些技巧。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荷花》一文,这篇文章用词生动形象,行文布局颇具巧思,是一篇难得的描写荷花的佳作。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着重强调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经典好词等,拓展学生的修辞、用词认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词句库。同时以此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范本,让学生在描写静态景物时有模仿和参考的具体对象。而在课堂的收尾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揭示叶圣陶先生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及各个段落的展开手法,教给学生描写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当学生了解到这种描写手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描写一件自己喜爱的事物,可以是各种花草,也可以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玩具。有《荷花》这篇文章作为参考,学生写作时缺乏思路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长此以往,学生自己的行文思路也就能逐步成形。
通过阅读,学生更可以看到文坛巨匠潜藏于字里行间的行文脉络,了解他们在写出那些经典名篇时的巧思布局。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作者反复雕琢才呈现出来的作品,其中的情节内容、遣词造句、行文思路都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作者的行文轨迹,寻找作者暗藏在每一句和每一段之间的深意,从而还原出作者的创作历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些文章的构成和框架。这样,学生才能以这些经典文章的框架体系作为借鉴模板,写出他们自己的文章。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习作部分,主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讲解完每个单元的课文以后可以留出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习作练习。比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这篇习作的主题立意较高,而且可以写作的方向也较为广泛,十分适合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开始练习之前,教师可以用这一单元的课文《爬天都峰》或者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作为案例,向学生讲解这篇习作的写作方向以及写作思路。对一些写作功底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仿照着课文和例文去写出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样,即使是语文知识积累不足或者写作训练经验不足的学生也可以在这次练习当中写出自己的故事。
好文章只读一遍是很难挖掘到其中真意的,学生的学习精力终归是有限的,自然做不到将一篇好的文章反复诵读百遍。而写读后感这种方式无疑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让其能够快速接近文章的内核。所以,大多教师都能想到给学生安排读后感的写作任务,以此达到读写结合的效果。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想到让学生在写完读后感之后再去复读文章,让学生在复读中去重新思考文章的深刻内涵。学生在读后感当中产生的感悟,只有在重新复读中才能得到具象和升华。
例如,教师在讲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先读后写,写完复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学生初读时,可能无法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精神内核,他们在少年周恩来视角下看到外敌欺辱华人的事情,虽然也会感到气愤,但是却不能将这件事情与周恩来总理所发出的读书宏愿联系在一起。但是,当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读后感写作之后,学生就会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寻找写作的灵感与方向。此时,他们再看到周恩来伯父的那句“中华不振”时,就会立刻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国家的艰难与人民的痛楚。而在写完读后感再去读这篇文章时,学生一看到少年周恩来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会瞬间被感染,从而真正理解周恩来总理“救国救民”的诚挚之心。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只有掌握了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才能掌握快速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密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对这种教学方法有自己的解读和看法,甚至是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习惯以及班内学生情况的一套应用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作用,让学生的读写能力以及语文水平得到快速且稳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