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栗荣晓
2007 年,王金娜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进入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原河南省地矿局测绘队)工作,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运用到“探索地球”之中,更是将自己的青春竭诚奉献到艰苦的地质工作之中。
参加工作以来,王金娜始终传承和铭记着“三光荣”“四特别”的地质精神,满怀对祖国的忠诚、对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勤勉工作,砥砺进取,聚力科技创新引领,用苦干、实干践行着地质人的初心,不断书写着巾帼凌云之志。
近年来,王金娜先后荣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河南省地质系统地质信息专家”“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面对巍巍山峦、空旷戈壁、苍凉沙漠、浩瀚深海……王金娜扎根地质一线,与测绘地理信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实践中,她步履铿锵,扎实走稳地质测绘“赶考”之路。
2007 年,“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项目正式开展,作为女地质队员的王金娜挺身而出,坚持脚踏实地“跑路线”,实事求是“采数据”。回忆起那一段外业时光,王金娜仍然激动不已,她和队友们风餐露宿,互相鼓劲儿打气;他们蹲在坟地里,吃着凉水泡面,数着走过的村庄和田地;炎炎夏日,他们战高温斗酷暑,严防蚊虫叮咬,任凭汗水湿透衣衫;寒冬腊月,他们不畏严寒,顶风冒雪毅然而上,翻山越岭跨过沟壑。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在外业路上,瓢泼大雨突然而至,野外装备车深陷淤泥动弹不得,于是王金娜和队友们便使出浑身解数,一起喊着号子推车前行,当车轮缓缓滑出泥潭那一刻,他们激动地齐声欢呼,接着浑身湿透着奔向下一个数据采集点。
“出外业的时候,我经常背着几十斤的仪器跟着男队友一起行走,有一次脚底隐隐作痛,坐下一看原来是鞋底被磨破了。还有一次,我两天两夜守在漫无人烟的荒草地上,无聊的时候就数天上的星星,只为确保网络测试数据传输安全无误。”谈起外业工作经历,王金娜平静地告诉记者。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历经两年的艰苦跋涉,王金娜和队友们完成了河南省GNSS 基准站站点勘察、数据分析、基站建设、设备安装、系统联测、系统运行等工作,并在全国地矿系统率先建立了“省级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建设了51 个GNSS 基准站和一个全省数据处理控制中心,覆盖全省域16.7 万平方公里。
“省级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采用精密数据处理软件联合解算基线,建立了多种坐标系统的转换模型,GNSS 控制点位相对精度优于2mm。
据介绍,该系统具有覆盖全省、连续采集、全天候、精度高、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的优势,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河南省范围高精度定位基础服务平台,先后为千余家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生产了PB 级基准站数据用于基础科学研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王金娜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建设模范部门,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队伍。
对于新职工,王金娜一边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一边开展适岗培训,使之尽快融入勘查中心的快节奏工作,发挥新生力量的效能;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针对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知识领域开展拓新拓深学习,不断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员工的整体技术水平与能力;根据业务和专业方向,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实现技术能力成果的积累、更新与传承,实现人才队伍的同步成长与提高。
一直以来,王金娜与协同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刻苦钻研科技,紧密配合,形成干事创业 “一条心”;敢于破壁,甘于奉献,通力合作,形成干事创业“一股绳”,全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推动勘查中心工作永攀新台阶。
2022 年,勘查中心累计完成6438 景卫星数据接收和整理存储工作,原始数据量6.8T,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河南省地质局及地市有关部门提供正射影像1200 余景,为各分院生产正射影像超110万平方公里。卫星影像处理及时精确,保证了野外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多家技术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同年5 月,王金娜与团队完成河南省地质遥感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工作,建设了矿产资源执法监管、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专项应用系统,形成了融合二三维一体的 “1+N”产品框架格局,为有效保护河南省自然资源提供系统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王金娜身先士卒,带领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人员勇敢冲在生产一线,紧急协调高分一号等国内卫星遥感数据,提取郑州、开封、新乡等9 个地市洪涝淹没区水体信息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对比分析淹没区水体连续变化,形成专题图片,第一时间提供给国家减灾中心、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王金娜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座右铭。在从“研”路上,她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科研立项、地质信息、卫星应用等工作,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勇争先,发挥女地质队员独有的创新思维。
近年来,王金娜先后主持参与省厅、局级科研项目12 项,省部级重大工程5 项,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融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北斗导航定位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打造集数据处理、加工、分发于一体的“天空地”遥感智能监测平台。
同时,王金娜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北斗/GNSS 基准站网区域地壳稳定性多尺度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在突破北斗/GNSS 大网数据高精度优化处理、GNSS 观测与地学模型协同监测、GNSS 形变场多尺度估计、GNSS 时空反演滤波技术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业界评为“成果创新性强,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我国地壳稳定性由单一尺度、大范围监测向多尺度、精细化监测的重大转变。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大陆二级及次级地块活动监测、城市地层沉降监测和重大基础设施地基稳定性监测等领域,荣获2022 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充分挖掘多源遥感数据作用,专注成果转化,2022 年以来,王金娜参与完成的省自然资源科研项目《基于实景三维的露天矿山智能监管示范研究》,依托中心多源遥感数据,首次在河南省地质行业利用AI 技术进行矿山地表变化自动解译,建成了集空间定位、动态监管、矿区地上下实景三维管理于一体的监管平台,实现了矿区高效、便捷、智能化管理,为全省露天矿山开发开采、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动态监管提供了技术示范。
“下一步,我将继续探索科技创新,全力服务地质找矿、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助力河南地质事业再上新台阶。”王金娜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