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宇
摘要: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现代化主要从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两方面加以推进。在实践中,“全科社工”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相互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催生 “全科社工”,同时 “全科社工”也有助于优化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对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 “全科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功能与作用,提出相关参与路径。
关键词:全科社工;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治理能力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的 “神经末梢”,如何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逐步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亟须解答的现实课题。近年来,各地探索试行 “全科社工”,并将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作为创新社区治理、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在实现 “全科社工”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社区治理现代化催生“全科社工”
现阶段,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结构加快变迁,社区向治理新格局嬗变的同时,社区治理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多元治理协调性不够。多元自治是社区治理的根本要求。多元主体在协同推进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若是各主体社会地位对等,则会发生遇到问题就互相争论、互相 “踢皮球”、民主效率降低的现象。[1]所以,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共治的格局是解决多元协同治理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有些地方却存在着社区党建工作不力、党组织凝聚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强化人们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意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多元协同治理。
二是社区居委会的泛行政化。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既要满足居民需求,也要协助政府开展社区管理工作,扮演着双重角色。目前,由于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权责边界划分不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范围很难界定,加之社区居委会受街道办事处管辖,本属于街道办事处的事务自然会转嫁给社区委员会,导致社区委员会的负担较重,逐渐形成一方面疲于应付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无法回应居民需求的局面。[2]由于社区治理重心下移,社区居委会处理的事务愈加繁重,社区干部往往 “重管轻治”,社区居委会逐渐成为政府的 “腿”而忽视居民的需求,这种状况日渐凸显。
三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当前,社区自治活动还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制度规范,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另外,社区治理主要变成社区居委会牵头治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次数相对偏少。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受社会体制和结构的改变影响,现在的社会趋于 “原子化”,人与人之间逐渐疏离。社区中 “沉默的大多数”与少数活跃的社区精英并存,只搭便车,没有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大为降低,[3]由于缺乏情感联结,社区共同体难以形成。
四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成熟的信息化赋能,而推进信息平台建设非一日之功,数据高楼的堆砌不仅需要熟悉电脑操作的人力,而且需要相应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仍习惯于传统手工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间,由于数据收集不充分、数据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公共数据共享难以整合。
破解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在强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 “全科社工”,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是当下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当前绝大部分社区工作者虽然能够处理社区日常事务问题,但是一旦涉及行政事务以及其他各类综合性事务,就会因为知识面狭窄而有心无力。为此,国内许多地方都在推行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切入点的 “全科社工”新方法。全科社工是指全面掌握人社、民政、卫健等社区公共服务各项业务技能的社区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一人多岗、全科全能的优势。“全科社工”旨在打破条块壁垒,实行一专多能,让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不再东奔西跑,办事只找一人即可。[4]“全科社工”可以分担社区行政事务以减轻社区负担,印证了其所拥有的办理综合性业务的能力。[5]在不断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全科社工”的 “出场”恰逢其时。
二、“全科社工”优化社区治理体系
一是 “全科社工”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社区治理体系规范化。坚持党建引领,绝非党与政府事事包办,而是因势利导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党员骨干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应激发民众参与社区治理。在此过程中,“全科社工”可以发挥资源链接作用。苏州市相城区采用 “党建+网格”的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社区治理体系,通过 “全科社工”的嵌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全科社工”在党建引领的驱动下,协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社区服务更加切合居民的实际需求。[6]在 “全科社工”嵌入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党建与 “全科社工”服务的互相融合,“全科社工”的专业服务不仅是党建的 “风向标”,还是居民需求的 “连心桥”,交织成既融合党建又串联民事的信息网,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二是厘清 “全科社工”功能定位,切实关注居民需求。“全科社工”服务处于社区服务的基础层面,专业度低,居民需求量大,种类繁多,综合性强;“专科社工”服务处于专业服务的顶层,专业度高,成本高,居民需求量较少。[7]围绕居民服务需求量大的问题,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需要培养自身能力素质,实现知识储备从 “单一”向 “全面”的转变。“全科社工”的功能定位更倾向于应对常规普遍的问题以及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全科社工”可以作为 “解放坐班制的全科能手”。如苏州市相城区推行 “全科社工”代替社区工作者坐班窗口后,居民服务 “一窗式办理”,且解放出来的社区工作者富余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下沉网格。居民办事不再 “跑几趟”,社区工作者也回归服务本位。“全科社工”也可以作为 “全科网格员”。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某全科社工嵌入社区网格,在社区拆除危房时发现危房与张大爷的住房间距较近,拆除危房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请张大爷老两口及时撤离至安全区域,待危房拆除并确认安全后再送老两口回家。群眾身边无小事,面对多样化的居民需求,“全科社工”发挥了应有的 “全科”服务能力,“全科社工”只有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才能为政府分担政务与服务压力。
三是 “全科社工”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以往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造成社区服务部门之间信息不互通、数据壁垒高筑。此外,有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因循守旧,不愿尝试服务方式的革新。对此,苏州市姑苏区试点 “互联网+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开拓社区治理新途径。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平台架构的 “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数据共享机制打通了信息壁垒,为 “全科社工”与其他部门联动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经过信息技术增能培训后的 “全科社工”具备整合多方信息资源的能力,量体裁衣为社区居民服务。作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行者,“全科社工”能够以全科本领优先处理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
三、“全科社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一是 “全科社工”有助于培育社区公共意识。“全科社工”专攻前台 “一口清受理”,由于其 “全科全能”的特点,在公民社区意识的教育普及领域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在日常的 “窗口服务”过程中,“全科社工”通过与不同社区居民接触,能比较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社区居民的所思所盼,洞悉社区居民的社区公共意识基本状况,从多元化的个体意识中寻求社区居民公共意识的交集,并结合当下主流的社会价值观,最终制定出合适的宣传、引导和培育社区公共意识的行动方案,进而助推居民社区参与,逐步实现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实践目标。
二是 “全科社工”有助于健全社区服务机制。当前,各地推行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由 “全科社工”嵌入社区网格,社区服务机制焕发新的生机。在实地调研中,笔者了解到,苏州市相城区遴选353名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成为 “全科社工”,并驻守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实行A、B角轮流上岗,全时全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形成了 “综合受理、一门服务”的社区服务机制。其他 “全科社工”结合网格巡查,以 “全科”服务听民意、解民困,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由此可见,“全科社工”有助于强化 “全科”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真正体现 “需求导向”的现代社区治理的新要求,助力社区服务机制的健全和优化。
四、加强“全科社工”能力建设
推动 “全科社工”能力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关键在于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基础是工作体系的完善,再辅以信息化、网格化的赋能,以此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当务之急是筑牢党建工作的根基。一方面要树立党员模范,争当居民服务 “排头兵”。如苏州市相城区盛锦家园小区充分发挥社区老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促进 “全科社工”之间良性内卷,为居民服务倾心倾力,以 “全科”本领切合居民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当好党的 “传话筒”,将党的方针政策与本社区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通过 “大道理”与 “小社区”的有效对接和合理叙事,讲好社区故事,真正做到社区居民拥有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完善 “全科社工”工作体系。健全 “全科社工”岗位责任制。苏州市相城区推行 “全科社工”窗口坐班制,窗口坐班的 “全科社工”实行AB岗轮值,A岗为前来办事的社区居民提供 “一口清”服务,B岗进驻网格为民服务,构建起 “融入式”为民服务体系,AB岗定期轮换。该区还常态化实行 “全科社工”培训制度,定期开展 “全科政务尖兵”培训班,围绕人社、民政、残联、政务服务等方面对 “全科社工”赋能,围绕理论和实操 “双管齐下”全面提升 “全科社工”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江苏省东台市制定推进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实施意见,健全 “全科社工”管理机制。通过梳理 “全科社工”的具体服务事项,制作服务清单,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逐步完善首问负责、即时办结、承诺办理、错时上班等工作制度;通过不断健全群众信息反馈、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让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在社区顺畅运转。
三是加快 “信息化+网格化”建设,为 “全科社工”服务赋能。“全科社工”经过了电脑基础操作培训后,可以熟练地为居民进行信息登记。然而,信息登记这类偏基础性的服务只会让信息数据躺在电脑里,并不能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额外获取居民其他有价值的信息。为此,笔者多地调研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所依托的 “信息化+网格化”的建设动向。一方面,杭州市结合 “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所有社区办理服务事项均可在该平台上操作服务、后台咨询、业务培训,打通数据共享渠道,变居民跑腿为数据跑路,为 “全科社工”的居民服务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数据跟踪等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多地引入 “全科网格员”,以 “全科社工”进驻网格的方式推广 “信息化+网格化”的治理模式。借助 “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向社区寻求生活上的援助,同时 “全科社工”的网格化管理也得以深化。可以说,在 “信息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的助力下,“全科社工”搭建并筑牢了与社区居民沟通联系的桥梁,从而切实做到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五、结束语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我国亟须解答的现实课题。作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服务模式,“全科社工”一方面恰逢其时,依靠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壮大己身;另一方面 “乌鸦反哺”,通过对社区治理体系的优化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不过,现阶段 “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能力建设还不够健全。只有积极落实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完善工作体系,加快 “信息化+网格化”的建设等措施为 “全科社工”赋能,才能接续推进 “全科社工”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良性互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党的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党中央机构改革中,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全科社工”将会进一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在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夏梦凡.社区治理现代化:概念、问题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20(06):36-44.
[2] 夏静静,张语.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济南市历下区为例[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6):
125-128.
[3] 陈燕,郭彩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困境、成因及对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6):36-41.
[4] 王瑞鸿.全科社工:是否可能及如何可能[J].中国社会工作,
2018(28):14.
[5] 朱发奎,朱义东,金文.创新全科社工模式 推进社区提质增效[J].中国民政,2015(23):44-45.
[6] 肖磊.苏州市相城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全科社工模式研究[D].蘇州:苏州大学,2020.
[7] 陈友华,庞飞.专业社区服务:何以可能又如何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17(08):82-89.